花葉鵝掌柴

花葉鵝掌柴

花葉鵝掌柴,掌狀複葉,小葉7-10枚,革質,長卵圓形或橢圓形,葉綠色,葉面具不規則乳黃斑、白斑。為五加科鵝掌柴屬的常綠灌木或小喬木。分布於南洋群島一帶。性喜暖熱濕潤氣候,生長快,用種子繁殖。植株緊密,樹冠整齊優美可供觀賞用,或作園林中的掩蔽樹種用。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花葉鵝掌柴
  • 拉丁學名:Schefflera actinopylla"Variegata"
  • 別稱:花葉鴨腳木、斑葉鵝掌柴
  • :植物界
  • :被子植物門 Angiospermae
  • :雙子葉植物綱 Dicotyledoneae
  • 亞綱:原始花被亞綱 Archichlamydeae
  • :傘形目 Umbelliflorae
  • :五加科 Araliaceae
  • :多蕊木族 PLERANDREAE
  • :鵝掌柴屬 Schefflera
  • :鵝掌柴
形態特徵,生長環境,繁殖技術,病蟲害,主要價值,

形態特徵

常綠灌木或小喬木,株高1-2m。主幹直立,分枝較少,葉生於莖節處,具長葉柄,掌狀複葉,小葉7-10枚,長約7cm,寬2-3cm,葉厚革質,有光澤。葉片上除深綠色外,還具有不規則的黃斑、白斑,呈花葉狀。

生長環境

性喜暖熱濕潤氣候,生長快,用種子繁殖。生長適溫20℃至30℃,冬季應不低於5℃。若氣溫在0℃以下,植株會受凍,出現落葉現象,但如果莖幹完好,翌年春季會重新萌發新葉。鵝掌柴喜濕怕乾。在空氣濕度大、土壤水分充足的情況下,莖葉生長茂盛。但水分太多,造成漬水,會引起爛根。如盆土缺水或長期時濕時乾,會發生落葉現象。鵝掌柴對臨時乾旱和乾燥空氣有一定適應能力。鵝掌柴對光照的適應範圍廣,在全日照、半日照或半陰環境下均能生長。但光照的強弱與葉色有一定關係,光強時葉色趨淺,半陰時葉色濃綠。在明亮的光照下斑葉種的色彩更加鮮艷。土壤以肥沃、疏鬆和排水良好的砂質壤土為宜。盆栽土用泥炭土腐葉土和粗沙的混合土壤。

繁殖技術

花葉鵝掌柴常用扦插、壓條和播種繁殖。
扦插繁殖技術
從生長几年的母株上,剪下一年生枝條6~8厘米,或結合換盆、春季重剪,剪下的枝條作為扦插材料。去掉插入部分的葉片,扦插在事先用水泡過的珍珠岩為基質,口徑為15~20厘米的塑膠花盆裡,盆底加托盤,以便接滲出液。每盆插3株或單株,扦插後約1個半月左右便可生根,插後要經常灌水保持濕潤。插後放在室內弱光處,加強肥水管理,生根後要澆營養液,盆中每周補液1次,每次補液100毫升。
水培花葉鵝掌柴水培花葉鵝掌柴
注意:補液當日不能補水,以免影響營養液的濃度。盆插繁殖取6寸-8寸盆,底孔用小石堵住,將珍珠岩或經篩細乾淨的河沙裝於中,岩面或沙面低盆邊高1厘米,如用珍珠岩裝盆上面最好壓一層河沙(增加緊實度),此時可從成株花葉鵝掌柴上剪取10厘米-12厘米的插穗,底部剪成斜面形,如有生根粉可沾少許沒有也可以,將插穗的2/3插入沙或珍珠岩中,每盆3株-4株,插後澆透水,將盆放於一個盛水的塑膠盆或其它容器中,容器中的水位應經常保持高於插穗盆的1/2然後用一個透明大塑膠罩在插穗盆上放置在散射光的明亮處,溫度保持在15℃-25℃,經30天-40天插穗根系生成,此時就可將鵝掌柴苗移栽入6寸-8寸盆中,盆土應裝篩細的優質農肥、腐殖土、細沙按3∶2∶1充分混勻的肥沃營養土,栽後澆透水,放置半陰處7天,以後移放到明亮處管理。
水插繁殖取大瓶空可口可樂或高腳玻璃瓶罐頭瓶,沖洗乾淨,裡面裝滿乾淨的清水(自來水),將剪下的花葉鵝掌柴插穗,固定好插入瓶中(插穗底部離開瓶底1厘米),每瓶可插2枝-3枝,用透明塑膠袋罩好,放於明亮處,溫度保持15℃-25℃,經30天-35天,插穗底部長出0.5厘米-1厘米長的白根,此時就可按上述方法,移出上盆。

病蟲害

有葉斑病和炭疽病介殼蟲紅蜘蛛薊馬和潛葉蛾等危害。

主要價值

植株緊密,樹冠整齊優美可供觀賞用,或作園林中的掩蔽樹種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