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臭蛙

花臭蛙

花臭,中國特有物種,蛙科臭蛙屬。鼓膜大,約為第三指吸盤的2倍;上眼瞼、體後背部及後肢背面均無小白刺,體側無背側褶;指、趾具吸盤,縱徑大於橫徑,均有腹側溝;體背面為綠色,間以棕褐色或褐黑色大斑點,多近圓形並鑲以淺色邊。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花臭蛙
  • 拉丁學名:Odorrana schmackeri 
  • 別稱:花斑臭蛙
  • :動物界
  • :脊索動物門
  • :兩棲綱 Amphibia
  • :無尾目 Anura
  • :蛙科 Ranidae
  • :臭蛙屬 Odorrana
  • :花臭蛙 O. schmackeri
  • 分布區域:華南
形態特徵,生物學資料,種群狀態,地區分布,

形態特徵

雄蛙體長43~47mm,雌蛙體長76~85mm。頭長略大於頭寬或幾乎相等,頭頂扁平,瞳孔橫橢圓形;鼓膜大,約為第三指吸盤的2倍;犁骨齒呈兩斜列。體和四肢背面較光滑或有疣粒,上眼瞼、體後和後肢背面均無白刺;體側無背側褶,脛部背面有縱膚棱;體腹面光滑。指、趾具吸盤,縱徑大於橫徑,均有腹側溝,第三指吸盤寬度不大於其下方指節的2倍;後肢較長,前伸貼體時脛跗關節達鼻孔或眼鼻之間,脛長超過體長之半,左右跟部重疊頗多;無跗褶,趾問全蹼,蹼緣缺刻深,第四趾第二個趾節以緣膜達趾端。體背面為綠色,間以深棕色或褐黑色大斑點,多近圓形,有的個體鑲以淺色邊,兩眼間有一個小白點;四肢有棕黑色橫紋,股、脛部各有5~6條;體腹面乳白色或乳黃色,咽胸部有淺棕色斑,四肢腹面肉紅色。雄性在繁殖季節胸、腹部有白色刺群,第一指婚墊灰色;有一對咽側下外聲囊;僅背側有雄性線。卵徑2.4 mm左右,動物極灰棕色。第32~37期蝌蚪全長平均45mm,頭體長平均15mm,尾長約為頭體長的194%;體細長或較寬圓,尾部發達有稀疏小斑點,上尾鰭弧形,尾末端鈍圓;唇齒式為I:4+4/1+1:III;上唇緣無乳突,口角和下唇乳突1排成交錯排列,口角部有副。

生物學資料

該蛙生活于海拔200~1400m山區的大小山溪內。溪內大小石頭甚多,植被較為繁茂,環境潮濕,兩岸岩壁和長有苔蘚。成蛙常蹲在溪邊岩石上,頭朝向溪內,體背斑紋很像映在落葉上的陰影,也與苔蘚顏色相似。該蛙受驚擾後常跳入水凼並潛入深水石間,但一般在水內潛伏時間不長,10~20分鐘後又游到岸邊。繁殖期在7~8月,雄蛙在夜間發出嗚叫聲;雌蛙可產卵1 400~2 544粒左右,產卵後雌蛙離水分散棲息於林問草叢中。蝌蚪在水凼中底層落葉問或石下。

種群狀態

該蛙分布區寬,其種群數量多。受脅等級:無危LC。

地區分布

河南(南部)、四川、重慶、貴州、湖北、安徽(南部)、江蘇(宜興)、浙江、江西、湖南、廣東、廣西;國外分布於越南。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