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瓶芋螺

花瓶芋螺

花瓶芋螺(學名:Asprella oishii)是屬於軟體動物門、腹足綱、新腹足目、芋螺科、Asprella屬的一種軟體動物。顏色變化多,殼頂有一圓形幼胎殼。具有外殼和水管溝。神經系統集中,食道神經環位於唾液腺的後方,沒有被唾液腺輸送管穿過;胃腸神經節位於腦神經中樞附近。口吻發達,食道具有不成對的食道腺。外套膜的一部分包卷而形成水管。雌雄異體,雄性具有交接器。嗅檢器為羽毛狀,齒舌狹窄。為典型的熱帶種類,從潮間帶、淺海至較深的沙、岩石或珊瑚礁海底均有棲息。肉食性,以蠕蟲、魚類或其他軟體動物為食。體內有毒腺,可射殺獵物,並能傷害捕食者,主要分布於中國台灣,印尼。

基本介紹

基本信息,外形特徵,分布範圍,習性環境,經濟價值,

基本信息

中文學名:花瓶芋螺
拉丁學名:Asprella oishii,Conus oishii
界:動物界
門:軟體動物門
綱:腹足綱
目:新腹足目
科:芋螺科
屬:Asprella屬
命名者及時間:Shikama 1977

外形特徵

花瓶芋螺20 - 44 mm 長,貝殼堅固,呈倒圓錐形,螺旋部稍高,體螺層高大。殼面平滑,貝殼顏色和花紋變化多端,豐富多彩,殼頂有一圓形幼胎殼。殼肩稍垂斜,殼體長,在殼唇中央稍高部位微微外脹,而有相等寬度的淺螺旋溝在整個殼體上。花紋及殼色變化多,如純白(最少),灰紫色,橘紅色,火焰彩紋以及灰紫色帶等。殼的邊緣直,殼階很大,漸窄,螺塔低,螺口窄,開於第一殼階。傾斜的角度很大從而在殼階的頂上形成一基台。螺塔呈階梯狀並有凹陷,還有一突出的中間殼頂。與身體平行的薄唇形成一貫穿殼階全長的筆直而狹窄的孔眼。右側裂有長溝,是它的殼口,殼口狹長,前溝寬短。厴角質,小。齒片大。沒有顎片。吻和水管發達,在食道部位有腺體。

分布範圍

分布於印尼,台灣東北海域、花瓶嶼。

習性環境

屬熱帶地區的貝類,喜歡生活在溫暖的水域中,棲息的環境從沙岸、泥岸、岩礁岸均有。平常晝伏夜出,行動緩慢,多以肉食為主,攝食其他軟體動物蠕蟲及小魚。芋螺體內的毒囊,經由輸毒管的傳送,傳送毒液至化成箭狀的齒舌。當獵物靠近時,它會將吻端伸出,將充滿毒液的齒舌刺入獵物體中。芋螺的齒舌每使用一次,就會斷一次,須經一段時間才會再長出來。殼口狹窄的芋螺毒性較低,而殼口越寬廣,毒性也就越強。
芋螺的毒屬蛋白質毒,與毒蛇的毒相似。被咬傷中毒則會紅腫刺痛,經常出現的症狀是灼燒感及麻木,接著逐漸蔓延全身,使得四肢無力,肌肉麻痹,意識幻散,漸漸昏厥,而最後的死亡導因是心肌無力。

經濟價值

肉可食,貝殼由各種顏色構成的圖案,花型美麗,可供觀賞,價值較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