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下醉(李商隱詩作)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花下醉》是唐代詩人李商隱創作的一首宴遊詩。此詩寫詩人尋花而醉,夜裡持燭賞花,表達了自己愛花、惜花的感情。前兩句先寫了尋芳而醉的過程,流露出一種酣醇滿足之意;後兩句寫酒醒後夜半賞花,更顯出對花之愛。全詩格調輕快,意境含蓄,畫面清晰,語如貫珠。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花下醉
  • 創作年代晚唐
  • 作品體裁七言絕句
  • 作者:李商隱
  • 作品出處:《全唐詩
  • 作品題材:宴遊詩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詞句注釋,白話譯文,創作背景,作品鑑賞,整體賞析,名家輯評,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花下醉
尋芳不覺醉流霞,倚樹沉眠日已斜
客散酒醒深夜後,更持紅燭賞殘花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⑴流霞:神話傳說中一種仙酒。《論衡·道虛》上說,項曼卿好道學仙,離家三年而返,自言:“欲飲食,仙人輒飲我以流霞。每飲一杯,數日不飢。”此處是將似錦的繁花比作漫天的流霞之意。
⑵沉眠:醉酒之後的深睡。日已斜:指夕陽西下。
⑶更:再。仿白居易惜牡丹花》中“夜惜衰紅把火看”。

白話譯文

殷切尋芳不覺之中醉於流霞,倚著花樹酣眠竟然日已西斜。
客人散去酒醒時已是深夜後,餘興不減再持紅燭欣賞殘花。

創作背景

唐武宗會昌二年(842)冬至會昌五年(845)冬這三年期間,李商隱因母喪而去官閒居永樂。在閒居期間,李商隱的生活十分地寂寞頹廢,整日栽花植樹,遊山玩水,終日與酒為伴。在此期間他創作了大量的詠誦花木景觀的詩歌。此篇為其中較為出色的一首。

作品鑑賞

整體賞析

這是一首抒發對花的陶醉流連的小詩。詩歌先以尋花開篇。接著沉醉花中,最後寫酒醒賞花。通篇都圍繞著花來展開。表現出詩人對花的強烈喜愛。可謂愛花之至。
起首兩句先寫了尋芳而醉的過程,流露出一種酣醇滿足之意。“尋芳不覺醉流霞,依樹沉眠日已斜”。在這個美好的春日,詩人一路追尋著繁花的蹤影,在不知不覺之間已經喝得大醉。便在夕陽西下之時,依著花樹沉沉地睡去。詩人因為愛花,所以懷著濃厚的興趣,殷切的心情,特地獨自去“尋芳”;既“尋”而果然喜遇;既遇遂深深為花之美艷所吸引,流連稱頌,不能自已;流連稱頌之餘,竟不知不覺地“醉”了。“不覺”二字寓意深廣,使花之美、酒之醇以及人之陶醉都包含其中了。而不自知其所以然的情態,筆意極為超妙。這裡用“醉流霞”,含意雙關,既明指為甘美的酒所醉,又暗喻為艷麗的花所醉。從“流霞”這個詞語中,可以想像出花的絢爛、美艷,想像出花的芳香和形態,加強了“醉”字的具體可感性。詩人借這含意雙關的“醉流霞”表達出生理的醉與心理的醉之間相互作用和奇妙融合。
次句“倚樹沉眠日已斜”進一步寫“醉”字。因迷花醉酒而不覺倚樹(倚樹亦即倚花,花就長在樹上,燦若流霞),由倚樹而不覺沉眠,由沉眠而不覺日已西斜。敘次井然有序,而又處處緊扣“醉”字。醉眠於花樹之下,整個身心都為花的馥郁所包圍、所薰染,連夢也帶著花的醉人芳香。所以這“沉眠”不妨說正是對花的沉醉。這一句似從李白《夢遊天姥吟留別》“迷花倚石忽已暝”句化出,進一步寫出了身心俱醉的迷花境界。
下兩句寫酒醒後夜半賞花,更顯出對花之愛。同時也將美好而滿足的氣氛轉至了淒涼與孤寂。“客散酒醒深夜後。更持紅燭賞殘花”,客已散,酒已醒,夜已深。與前半夜尋芳時熱鬧歡欣的情景截然相反,孤獨之感重又襲來。在這種環境氣氛中,一般人是不會想到欣賞花的;即使想到,也會因露冷風寒、花事闌珊而感到意興索然。但詩人對花的喜愛卻絲毫未減,想要趁著這夜深人靜無人打擾之時,再秉著紅燭獨自欣賞殘花,對花之痴迷已顯露無遺。同時詩句中的“紅燭”與“殘花”又進一步地構成了對比,更顯花之殘。詩人想到日間盛開的花朵,到了明朝也許就將落英繽紛、殘紅遍地,一種對美好事物的深刻留連之情便油然而生,促使他抓住這最後的時機領略行將消逝的美,於是,便有了“更持紅燭賞殘花”這一幕。在夜色朦朧中,在紅燭的照映下,這行將凋謝的殘花在生命的最後瞬間仿佛呈現出一種奇異的光華,美麗得像一個五彩繽紛而又隱約朦朧的夢境。夜深酒醒後的“賞”,正是“醉”的更進一步的表現,同時也表現詩人對美好事物即將逝去的不捨,憐惜之情油然而生。
結句的意境與詩人早年失意科場時之作《宿駱氏亭寄懷崔雍崔袞》中的“留得枯荷聽雨聲”相似,枯荷與殘花,都是為普通人所忽視的,可是詩人將之與雨滴、紅燭相配合。可謂化腐朽為神奇。使之散發出一種悽美之感,深受讀者的喜愛。蘇軾海棠》中的“只恐夜深花睡去。敞燒高燭照紅妝”即從此句化出。只是略去了李商隱詩中的一些淒涼之感。
整首詩圍繞著花進行,特別是最後一句更顯出對花的痴迷。不僅愛盛開之花。甚至也能從凋落之花中看到美,甚為難得。

名家輯評

清代姚培謙《李義山詩集箋注》:方是愛花極致。
清代屈復《玉溪生詩意》:人賞我醉,客去獨賞,得無座中有拘忌者乎!
清代沈厚塽《李義山詩集輯評》:紀昀曰:情致有餘,格律未足。
清代馬位《秋窗隨筆》:李義山詩“客散酒醒深夜後,更持紅燭賞殘花”,有雅人深致;蘇子瞻“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燒高燭照紅妝”,有富貴氣象:二子愛花興復不淺。或謂兩詩孰佳,余曰:李勝,蘇微有小疵。
清代張采田《李義山詩辨正》:含思婉轉,措語沉著,晚唐七絕,少有媲者,真集中佳唱也。
清代林昌彝《射鷹樓詩話》:此方是愛花極致,能從寂寞中識之也。天下愛才慕色者果能如是耶?

作者簡介

李商隱(約813—約858),唐代詩人。字義山,號玉溪生、樊南生。懷州河內(今河南沁陽)人。開成二年(837)進士及第。曾任縣尉、秘書郎和東川節度使判官等職。處於牛李黨爭的夾縫之中,被人排擠,潦倒終身。詩歌成就很高,所作“詠史”詩多托古以諷,“無題”詩很有名。擅長律、絕,富於文采,具有獨特風格,然有用典過多,意旨隱晦之病。有《李義山詩集》。
李商隱像李商隱像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