芫荽細菌性疫病

芫荽細菌性疫病,病害特徵是初在葉片上出現很小斑點,發展嚴重的,細菌侵入葉脈後擴展到葉柄。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芫荽細菌性疫病
  • 病原中文名:油菜黃單胞菌芫荽致病變種
  • 病原拉丁學名:Xanthomonas campestris pv.coriandri(Srinivasan,Patel et Thirumalachar)Dye
  • 病原類型細菌
基本信息,病原特徵,傳播途徑,發病條件,防治方法,農業防治,生物防治,化學防治,

基本信息

報檢植物名稱:芫荽
報檢受害類型:病害
檢測認定:芫荽細菌性疫病
中文名稱:芫荽細菌性疫病
中文別名:香菜細菌性疫病
英文名稱:Coriander bacterial common blight
病原中文名稱:油菜黃單胞菌芫荽致病變種
病原拉丁學名:Xanthomonas campestris pv.coriandri(Srinivasan,Patel et Thirumalachar)Dye .
病害類型:細菌
主要寄主:芫荽、茴香
地理分布:我國西北麥區。
危害部位:
傳播因子:土壤、病殘體、風雨、農家肥等
防治指標:(不詳)
檢疫地位:非檢疫對象

病原特徵

菌體桿狀,大小0.7~1.8×0.4~0.7微米,革蘭氏染 色陰性,具單極生鞭毛,好氧,代謝屬呼吸類型,在NA培養基上生長良好,在NA加5%葡萄糖培養基上25℃經48小時,出現黃色粘質菌落。

傳播途徑

病原細菌在病殘組織及土壤中越冬,借灌溉水、肥料、農具等進行傳播,病株地上部也可借風、雨接觸傳染,多從傷口侵入而引起發病,栽植過密、通風透光不良、高溫、高濕條件易誘發此病。

發病條件

(1)種植密度大、通風透光不好,發病重,氮肥施用太多,生長過嫩,抗性降低易發病。
(2)土壤黏重、偏酸;多年重茬,田間病殘體多;氮肥施用太多,生長過嫩;肥力不足、耕作粗放、雜草從生的田塊,植株抗性降低,發病重。
(3)種子帶菌、肥料未充分腐熟、有機肥帶菌或肥料中混有本科作物病殘體的易發病。
(4)大棚栽培的,往往為了保溫而不放風、排濕、引起濕度過大的易發病。
(5)地勢低洼積水、排水不良、土壤潮濕易發病,高溫、高濕、多雨、日照不足易發病。

防治方法

農業防治

(1)播種前,清除田間及四周雜草,集中燒毀或漚肥;深翻地滅茬、曬土,促使病殘體分解,減少病源和蟲源。
(2)和理論作;選用抗病品種,選用無病、包衣的種子,如未包衣則種子須用拌種劑或浸種劑滅菌。
(3)選用排灌方便的田塊,開好排水溝,降低地下水位,達到雨停無積水;大雨過後及時清理溝系,防止濕氣滯留,降低田間濕度,這是防病的重要措施。
(4)土壤病菌多或地下害蟲嚴重的田塊,在播種前撒施滅菌殺蟲的藥土,
(5)施用酵素菌漚制的堆肥或腐熟的有機肥,不用帶菌肥料,施用的有機肥不得含有本科作物病殘體。
(6)採用測土配方施肥技術,適當增施磷鉀肥,加強田間管理,培育壯苗,增強植株抗病力,有利於減輕病害。

生物防治

90%新植黴素可濕性粉劑4000~5000倍液
72%農用硫酸鏈黴素可溶性粉劑4000倍液

化學防治

30%氧氯化銅懸浮劑800倍液
60%琥· 乙膦鋁(DTM)可濕性粉劑500倍液
30%綠得保懸浮劑400倍液
77%可殺得可濕性微粒粉劑500倍液
1:1:200倍式波爾多液
隔7~10天1次,共防2~3次。採收前3天停止用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