芝罘刻石

秦始皇統一六國以後,曾多次巡視全國,立石刻,歌頌秦德。據《史記·秦始皇本紀》記載,有《嶧山刻石》、《泰山刻石》、《琅玡台刻石》、《芝罘刻石》、《東觀刻石》、《碣石刻石》、《會稽刻石》等七種。這些立石有政治意義,也有極高的藝術價值。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芝罘刻石
  • 記載:《史記·秦始皇本紀》
  • 內容一:考釋
  • 內容二:內容
考釋,內容,

考釋

秦始皇統一中國登上皇位後,在十年間曾四次外出巡遊,先後在嶧山、泰山、琅邪、芝罘、碣石、會稽等地刻辭、立石,以頌秦德、彰顯帝名,這就是著名的秦始皇刻石。秦始皇去世後,秦二世胡亥繼位,又在始皇刻石後面加刻二世詔書和從臣姓名,內容均為讚頌秦始皇的統一事業。由於年代久遠,這些刻石大都湮滅或下落不明。  秦始皇在巡遊過程中,曾三次登臨芝罘島,並立石刻辭。最後一次在公元前210年,“至芝罘,見巨魚,射殺一魚”。由於秦始皇的多次登臨,又演繹出射殺巨魚的豪邁壯舉,從而使古老的芝罘聲名遠播。唐代詩人李白在他的詩作《古風》中對秦始皇這段歷史遺蹟做了藝術化的描述,詩中道:“秦王掃六合,虎視何雄哉……。尚采不死藥,茫然使心哀。連弩射海魚,長鯨正崔嵬。額鼻象五嶽,揚波噴雲雷。髻鬣蔽青天,何由睹蓬萊。”
然而令人遺憾的是,秦始皇登芝罘所立之刻石,不知何朝何代、何年何月失蹤,至今下落不明,成為千古懸案。
有關芝罘刻石見諸文字記載最早的是宋代學者歐陽修,他在《集古錄》中說“右秦篆遺文(指芝罘刻石)才二十一字”。同時代趙明誠在他的《金石錄》中說“案《史記》始皇二十九年登芝罘山,凡刻兩碑,今皆摩滅,獨二世詔二十餘子僅存”。
金城先生所著《秦始皇帝刻石考釋》一書,其中對芝罘刻石的釋疑提出獨到見解,主要有以下三點:  一是刻石數量
司馬遷在《史記》中輯錄了秦始皇登芝罘兩塊刻石的內容,因此後人據此皆沿襲芝罘刻石的數量為兩塊的說法。而金城先生在此書中詳細分析了司馬遷的記述原文,認為芝罘刻石應為三塊,其中“二十八年(前219)登芝罘”刻石一塊,“二十九年(前218)登芝罘”刻石兩塊。三塊刻石的名稱應為《芝罘台刻石》、《東觀刻石》、《西觀刻石》。  二是刻石亡佚原因
此前社會上比較流行的說法是“石(指芝罘刻石)墮海已久”。而金城先生分析推斷,刻石當時地處芝罘島“遷喬谷,與身後海拔近三百米的老爺山並非一峰,要將刻石搬運墮海,如此擎天動地之舉,州官不問、方誌不記?”因此,石刻墮海一說不可信。繼而金城先生認為,刻石亡佚的原因不外乎三:或該石自行敗落坍塌;或滾落遷喬谷底,被積土湮埋;或人為毀壞。  三是刻石亡佚時間
地方志書皆雲“明亡石(指芝罘刻石)”。而金城先生認為“亡佚時限最遲應在北宋初年或宋之前”。長期以來,圍繞芝罘刻石問題眾說紛紜,說者各執一詞,至今沒有確切答案。近代著名金石學家王懿榮對此亦十分關注,曾發出“芝罘一山,遙遙在目,刻刻在心”的感慨,他之所感所慨全繫於芝罘刻石。而今我市文化工作者王金城先生自1981年從部隊轉業到地方後,出於對古文化的鐘情,傾注半生精力,尋訪始皇遺蹤,考證始皇刻石,取得了豐碩成果,對秦始皇曾經留下的諸多刻石,如“嶧山刻石”、“泰山刻石”、“芝罘刻石”、“琅邪刻石”、“碣石刻石”、“會稽刻石”等一一做了詳盡的考察論證,他的調研成果得到了北京大學有關專家的首肯。 ——王金城《秦始皇帝刻石考釋》

內容

維二十九年,時在中春,陽和方起。
二十八年,秦始皇東行郡縣,登芝罘,立石頌秦功德。石文已佚。
二十九年,秦始皇東遊,登芝罘,鐫刻石碑。碑文說:維二十九年,時在中春,陽和方起。皇帝東遊,巡登芝罘,臨照于海。從臣嘉觀,原念休烈,追誦本始。大聖作治,建定法度,顯著綱紀。外教諸侯,光施文惠,明以義理。六國回辟,貪戾無厭,虐殺不已。皇帝哀眾,遂發討師,奮揚武德。義誅信行,威嬋旁達,莫不賓服。
烹滅強暴,振救黔首,周定四極。普施明法,經緯天下,永為儀則。大矣哉!宇縣之中,承順聖意。群臣誦功,請刻於石,表垂於常式。
東面台閣處的石碑刻辭說:維二十九年,皇帝春遊,覽省遠方。逮于海隅,遂登芝罘。昭臨朝陽,觀望廣麗,從臣鹹念,原道至明。聖法初興,清理疆內,外誅暴強。武威旁暢,振動四極,禽滅六王。闡並天下,災害絕息,永偃戎兵。皇帝明德,經理宇內,視聽不怠。作立大義,昭設備器,鹹有章旗。職臣遵分,各知所行,事無嫌疑。黔首改化,遠邇同度,臨古絕尤。常職既定。後嗣循業,長承聖治。群臣嘉德,祗誦聖烈,請刻芝罘。
這兩處石刻文的主要意思是說,秦始皇消滅了六國,剷除了強暴勢力,統一了全國,創立重大的法律制度,明確設定統一的標準器用,官員各司其職,百姓接受教化,安分守己,社會穩定。秦始皇功業偉大。
秦之石刻文,大都為丞相李斯撰寫。李斯在《議刻石文》中說:“古之五帝三王,知教不同,法度不明,假威鬼神,以欺遠方,實不稱名,故不久長”。又說:“今皇帝並一海內以為郡縣,天下和平。”“群臣相與誦皇帝功德,刻於金石,以為表經”,李斯的這幾段 話,說明了刻石文撰寫、雕刻的原因以及主題,即不誦鬼神,只尊人皇。《芝罘刻石文》所表達的亦是這個主題,它有力地衝擊了“假威鬼神”的傳統觀念,充分肯定和讚頌了秦始皇統一中國,建立制度,鞏固統一的巨大功勞。基本上符合事實,較少浮華和溢美之詞。
《芝罘刻石文》文短而用韻,每句四字,三句為一節,一節一轉韻,讀起來富有節奏感。
《芝罘刻石文》具有重要的文化價值,我們應深入挖掘,並作為文化和旅遊的特色品牌推出,推向全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