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果果肉象甲

芒果果肉象甲,是我國雲南嚴重危害芒果的一種寄生害蟲。形態分成蟲、卵、幼蟲、蛹四個階段。可以在果樹開花前在樹幹上塗以膠帶,或塗煤油乳劑於樹幹進行防治。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芒果果肉象甲
  • 分布區域:緬甸、泰國、馬來西亞、印度、巴基斯坦、紐幾內亞及我國雲南
基本信息,分布,寄主植物,危害情況,形態特徵,生物學,傳播途徑,檢疫與防治,其他防治方法,

基本信息

學名 Sternochetus frigidus (Fabricius)
異名 Cryptorrhynchus frigidus (F.); Sternochetus gravis; Acryptorrhynchus frigidus (F.); Paracryptorrhynchus frigidus; Cryptorrhynchus gravis (F.)
英文名 mango nut borer

分布

緬甸、泰國、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印度、巴基斯坦、紐幾內亞及我國雲南。

寄主植物

芒果。

危害情況

當芒果果實長到30--35mm時,成蟲開始在果實上產卵。幼蟲在果肉內鑽蛀取食,使果肉內形成縱橫交錯的隧道,並將糞便堆積在隧道內,使芒果失去食用價值。一個果實內可有l一2頭幼蟲,多時可達6頭。每個坑道一般有1頭蟲,也有的一坑道內有2頭蟲。蟲子坑道與坑道互不相通,各坑道都分布在果肉內部,其深度不達果核。坑道最大處的直徑為7--l0mm。越靠近果皮越縮小,到達果皮的地方只剩一點點痕跡。從外表看不到入侵孔和危害狀,整個果皮呈青綠色完好無損。芒果受害後,嚴重影響果品質量。
據印度尼西亞報導,雅加達和萬隆地區果實受害率達30%—80%,在蘇門答臘的比例更高。小芒、野生芒、印度芒Mangifera indica和M. foetida芒受害最重,其他芒果品種次之。在雲南西雙版納蟲害嚴重的年份,不抗蟲品種,芒果受害率達50%以上,一般年代也達20%。

形態特徵

成蟲
體長5.5—6.Omm。體卵形,體壁黃褐色,被覆淺褐色、暗褐色至黑色鱗片,頭部刻點濃密,具直立暗褐色鱗片。喙彎曲,刻點深且密,中隆線較明顯。觸角銹赤色,在喙端1/3處嵌個。索節l、2等長,索節3長略大於寬,其他各節長等於或小於寬,棒卵形,長2倍於寬,被密絨毛,節間縫不明顯,額窄於喙基部,中間無窩。前胸背板1.3倍於長,基部l/2兩側平行,向前逐漸縮窄,基部二凹形,刻點深而密,被覆暗褐色鱗片,沿中隆線被覆淺褐色鱗片,中央兩側通常各具兩個淺褐色鱗片斑,中隆線細,被鱗片遮蔽。小盾片圓,被覆淺褐色鱗片。鞘翅長略大於寬的1.5倍,前端3/5兩側平行,向後逐漸縮窄。肩明顯,被覆暗褐色鱗片,從肩至行間3具三角形淺褐色鱗片帶,有時後端具不完全的直帶,行紋寬,刻點長方形,行間略寬於行紋,奇數行間3、5、7較隆,具少數鱗片小瘤。腿節各具l齒,腹面具溝,脛節直。腹板2—4各有刻點3排。
長橢圓形,長0.8--1.0mm,寬0.3—0.5mm,乳白色、半透明,表面光滑。
幼蟲
老熟幼蟲體長7--l0mm,黃白色,頭部較小,圓形,淺褐色,體表有白色軟毛。
體長6--8mm,初蛹乳白色,後變成黃白色,長橢圓形。喙管緊貼於腹面,末節著生尾刺一對。

生物學

成蟲潛伏在石下、樹皮裂縫、樹洞中越冬。3月上旬復甦開始活動,交配產卵。交尾後的雌蟲在芒果幼果上來回爬動尋找合適產卵場所。雌蟲選好產卵處後,先用喙咬一個小孔,在其中產卵,一般在一個果實上只產一粒卵。產卵後,產卵孔被芒果分泌的果汁覆蓋,卵可安全地在果內孵化。卵期4—6天,幼蟲孵化後在芒果內取食60—70天達老熟,並在果內由蟲糞構成的乾燥蛹室內化蛹。預蛹期2--3天,蛹期6--10天,羽化出來的成蟲在芒果內短暫逗留,至芒果採收時,果內仍可見到成蟲。6、7月,成蟲在將成熟或已成熟的芒果果皮上咬一圓形孔,從孔內鑽出到芒果園內取食芒果樹的嫩葉和嫩梢。成蟲受振動有假死落地習性,並且成蟲的耐飢性強。

傳播途徑

可隨芒果果實和種苗的調運而傳播。

檢疫與防治

嚴禁從疫區調運芒果果實和種苗。對必要進口的果實進行剖果檢查,檢查果肉內是否有蟲體和蟲糞。如果不進行剖檢很容易發生漏檢,因為受害果實的外觀果皮被害狀並不顯現,有時僅有很小的黑色油浸斑點。
殺蟲試驗結果顯示,46.5℃的溫度條件下,處理40分鐘,果實中的芒果骨肉象甲可完全被殺死。

其他防治方法

保持果園清潔,清除芒果果肉象甲的越冬場所。開花前在樹幹上塗以膠帶,防止成蟲上樹,或塗煤油乳劑於樹幹以殺滅成蟲。也可用1:600倍樂果加入1.5%一2%的牛皮膠噴樹幹,防止成蟲產卵。結果期每周2次清除受害果並集中銷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