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蒿提取物

艾蒿提取物

艾蒿提取物,多年生草本,地下根莖分枝多。莖直立,圓形有棱,外被灰白色軟毛,莖從中部以上有分枝,莖下部葉在開花時枯萎;中部葉不規則的互生,具短柄;葉片卵狀橢圓形,羽狀深裂,基部裂片常成假託葉,裂片橢圓形至披針形,邊緣具粗鋸齒,正面深綠色,稀疏白色軟毛,背面灰綠色,有灰色絨毛;上部葉無柄,頂端葉全緣,披針形或條狀披針花,頭狀花序,無梗,多數密集成總狀,總苞密被白色綿毛;主要分布於亞洲東部,如朝鮮半島、日本、蒙古。我國的東北、華北、華東、西南以及陝西及甘肅等均有分布。其適應性強,普遍生長於路旁荒野、草地。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艾蒿提取物
  • 拉丁學名:Artemisia argyi
  • 別稱:冰台、遏草、香艾、
  • :植物界
  • :被子植物門
  • :雙子葉植物綱
  • :菊科
  • :蒿屬
  • 分布區域:亞洲東部,如朝鮮半島、日本、蒙古等地
形態特徵,藥用特性,分布區域,栽培要點,

形態特徵

艾蒿提取物,英文名Artemisia argyi,別 名:冰台、遏草、香艾、蘄艾、艾蒿、艾﹑灸草﹑醫草﹑黃草﹑艾絨、艾葉、青、蒿枝,規格為10:1 20:1,外觀為淡黃色或棕黃色粉末,屬於菊科, 蒿屬植物。
艾蒿提取物
多年生草本,地下根莖分枝多。株高45~120厘米,莖直立,圓形有棱,外被灰白色軟毛,莖從中部以上有分枝,莖下部葉在開花時枯萎;中部葉不規則的互生,具短柄;葉片卵狀橢圓形,羽狀深裂,基部裂片常成假託葉,裂片橢圓形至披針形,邊緣具粗鋸齒,正面深綠色,稀疏白色軟毛,背面灰綠色,有灰色絨毛;上部葉無柄,頂端葉全緣,披針形或條狀披針花,頭狀花序,無梗,多數密集成總狀,總苞密被白色綿毛;邊花為雌花,7~12朵,常不發育,花冠細弱;中央為兩性花,10~12朵。花色因品種不同,有紅色、淡黃色或淡裼色。瘦果長圓形,有毛或無毛。

藥用特性

藥用特性:艾草與中國人的生活有著密切的關係,每至端午節之際,人們總是將艾置於家中以“避邪”,稈枯後的株體泡水熏蒸以達消毒止癢,產婦多用艾水洗澡或熏蒸。傳統藥性理論認為艾葉有理氣血,逐寒濕、溫經、止血、安胎等作用。現代實驗研究證明,艾葉具有抗菌及抗病毒作用;平喘、鎮咳及祛痰作用;止血及抗凝血作用;鎮靜及抗過敏作用;護肝利膽作用等。艾草可作“艾葉茶”、“艾葉湯”、“艾葉粥”等食譜,以增強人體對疾病的抵抗能力。
功效:散寒除濕止痛,溫經止血通絡,理氣血,逐寒濕;安胎。治心腹冷痛,泄瀉轉筋,久痢,吐衄,下血,月經不調,崩漏,帶下,胎動不安,癰瘍,疥癬。“艾蒿”屬多年生草本植物,葉子有香氣,無任何污染,內服可做止血劑,又供灸法上用,同時具有多種對人體健康的營養成分。檢測表明,有維生素、硒、鐵、鋅、磷、錳等。 染色效果良好,遇鹼穩定性高

分布區域

主要分布於亞洲東部,如朝鮮半島、日本、蒙古。我國的東北、華北、華東、西南以及陝西及甘肅等均有分布。其適應性強,普遍生長於路旁荒野、草地。只要是向陽而排水順暢的地方都生長,但以濕潤肥沃的土壤生長較好。

栽培要點

栽培要點:郎溪縣生產的艾草都是通過加工後出口日本,該國用作食用。生長主要以採收鮮嫩株頭及嫩葉為目的。生產中主要以根莖分株進行無性繁殖,但也可用種子繁殖。一般進行種子繁殖在3月份播種,根莖繁殖在11月份進行。畦寬1.5米左右,畦面中間高兩邊低似“魚背”型,以免積水,造成病害。播種前要施足底肥,一般每667米2施腐熟的農家肥4000千克,深耕與土壤充分攔勻,排後即澆一次充足的底水。
每年3月初在地越冬的根莖開始萌發,4月下旬採收第一茬,每公頃每茬採收鮮產品11250~15000千克,每年收穫4~5茬。每採收一茬後都要施一定的追肥,追肥以腐熟的稀人畜糞為主,適當配以磷鉀肥。生產中要保持土壤濕潤。企業收購契約價為每千克0.65元,一般農戶每公頃純收入達22500元左右。郎溪縣生產的艾草經加工的成商品艾及艾草茶出口日本。該縣有較多的崗地,因其生產水稻取水困難,所以在崗地生產艾草一方面提高了農民的經濟收入,同時也增加了土地植被,具有一定的經濟和生態效益。
保存:置於陰涼乾燥、避光,避高溫處。 保質期:兩年,細度: 100%過80目或100篩
包裝:25公斤紙板桶。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