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伯特湖紅疣猴

艾伯特湖紅疣猴

艾伯特湖紅疣猴(學名:Piliocolobus oustaleti):體長47-63厘米,尾長52-75厘米,體重5-10千克。頭頂、背、上腕外側、額頭、大腿外側、尾巴等部位的毛為灰色到暗黑色;其他部位的毛髮則為淡橙色到橙紅色。

曾經是塔那河紅疣猴亞種之一,2013年被劃為獨立物種。無頰囊,有比較複雜的消化系統,胃囊狀,齒尖高,主要食樹葉等植物性食物,拇指退化,而拇趾粗大,後肢通常比前直長。分布於中非共和國、剛果、剛果民主共和國和南蘇丹。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艾伯特湖紅疣猴
  • 拉丁學名:Piliocolobus oustaleti
  • 別稱:烏斯塔萊紅疣猴
  • :動物界
  • 脊索動物門
  • 亞門脊椎動物亞門
  • 哺乳綱
  • 亞綱真獸亞綱
  • 靈長目
  • 亞目類人猿亞目
  • 猴科
  • 亞科疣猴亞科
  • 紅疣猴屬
  • :艾伯特湖紅疣猴
  • 命名者及年代:Trouessart, 1906
  • 英文名稱:Oustalet’s Red Colobus
  • 英文名稱:Oubangui Red Colobus
  • 同義學名:Colobus oustaleti
  • .:Trouessart, 1906
  • 同義學名:Procolobus badius oustaleti
  • .:Trouessart, 1906
  • 同義學名:Procolobus foai oustaleti
  • .:Trouessart, 1906
  • 同義學名:Procolobus rufomitratus 
  • .:oustaleti  Trouessart, 1906
形態特徵,生活習性,分布範圍,亞種分化,保護級別,

形態特徵

艾伯特湖紅疣猴體長47-63厘米,尾長52-75厘米,體重5-10千克。頭頂、背、上腕外側、額頭、大腿外側、尾巴等部位的毛為灰色到暗黑色;下體灰白色,陰部為白色;其他部位的毛髮則為淡橙色到橙紅色。頰囊也比一般猴子小,拇指已退化成一個小疣,故稱疣猴
吻部突出,兩顎粗壯,牙齒32枚,鼻孔朝前向下緊靠,手足均有5個指、趾,具扁平的指甲,均能直立。

生活習性

棲息於亞熱帶和熱帶乾燥森林和沼澤地區。包括草地,樹木繁茂的草原,叢林,落葉林地和低地常綠闊葉林。居住在森林的上層和中層,很少到地面上來。
家庭由平均8-15 只成員組成,通常包括一隻成年雄性、幾隻雌性和它們尚未獨立的子女。幾頭雌性會共同哺育家庭內年幼的小猴,雄性在成年前會離家獨立,雌性則留在家族裡。
為了消化粗纖維,其胃部的構造如草食動物般分為四室,有反芻功能。主要吃植物的嫩芽、葉和莖,豆科植物的果實,同時也吃真菌、野果和穀物。
一年四季均可交配繁殖,婚姻方式為一夫多妻制,在發情期雌猴陰部腫脹,此行為是由雌性告訴雄性,它已經準備交配。懷孕期約五個月,每胎一仔。

分布範圍

分布於中非共和國、剛果、剛果民主共和國和南蘇丹。

亞種分化

曾經是塔那河紅疣猴的亞種之一,2013年劃分為獨立物種。

保護級別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ver :2016年靈長類紅色名錄——低危(LC)。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