艷歌行(漢唐樂府梨園舞坊創作的南音樂舞)

《艷歌行》是漢唐樂府梨園舞坊創團經典力作。“艷”一個字,指的是鮮麗優雅,色彩斑斕,《艷歌行》是南音的傳統曲牌之一,同時也表現華夏盛世時女子優雅脫俗,喜愛輕歌曼舞的美好意境。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艷歌行
  • 曲風:南音的傳統曲牌之一
  • 來源:漢唐樂府梨園舞坊創團
  • 意境:表現華夏盛世時女子優雅脫俗
  • 類型:電影
簡介,劇目介紹,

簡介

「艷歌行-梨園樂舞」將戲曲中敘事的部份抽離,朝抒情寫意的意境進行,利用梨園戲「十八科母」中極具特色的手姿、腳步、身形,如:「糕人身」、「三節手」、「四顧眼」、「垂手行」等,配合南管古樂,編排成青春嫵媚的「艷歌行」和寂清冷艷的「簪花記」。也試著將傳統梨園折子戲「玉貞行」的舞蹈部份獨立出來,與現場彈唱的「冷房中」空靈悽美的組成「夜未央」。打擊樂器「四塊」的節奏變化,加上舞者們輕移款挪的舞步,則用來作為繁管急弦的「滿堂春」前奏。
艷歌行艷歌行
此外,漢唐樂府專屬表演勾欄舞台約六公尺見方,保存了傳統凋欄圍砌的舞台演出特色,堪稱全國僅見僅存,也是最具歷史、學術價值與美感的表演形式。此種形式不是較諸其它劇種「鏡框」舞台之平面視覺更顯古樸典雅生動近人,此種形式也是演藝者情韻內斂、風華纖巧、外發極致的最高藝術表現。林克華古意盎然的台中台立體設計,葉錦添傳統又新穎的服飾造型,既復古又前衛的南管歌舞戲艷驚國際,成為開創傳統文化新機的表演藝術的典型,乃漢唐樂府的經典之作。
並且,漢唐樂府《艷歌行》的妝容也保留中華戲曲原貌,使用了宋元之前盛行的漢式白妝,再現了漢唐盛世的美艷妝容,也讓中華宮廷歌舞的神秘與嚴肅得到了完美的展現。
台灣漢唐樂府南管古典樂團1983年由南音名家陳美娥創辦。1996年,漢唐樂府創造性地將深邃悠揚的南音古樂與典雅脫俗的梨園科步相融合,創作出南音樂舞《艷歌行》。近十年間,《艷歌行》美輪美奐的漢唐遺韻不僅傾倒了海內外南音迷,更令歐美歌劇舞台為她叫好,為古老的南音藝術贏得了國際聲譽。
被譽為“中國音樂史上的活化石”的南音,已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漢唐樂府”的創辦人陳美娥曾表示,南音是兩岸同根文化的一個鑑證,保護和發揚南音是兩岸共同的責任,希望兩岸能夠以成功“申遺”為契機,振興中華音樂。
二十多年來“漢唐樂府”蜚聲國際,足跡遍及世界各國高級學府,屢獲歐、美、亞地區國際性重要藝術節、大劇院的邀演。

劇目介紹

序曲-西江月引
傳統南管古樂「上四管」演奏排場,恰似「絲竹相和,執節者歌」漢代宮廷音樂《相和大曲》之演奏型態
西江月引西江月引
音樂:大譜「三、五、八面」慢頭-西江月引
曲牌:序滾
歌詞:關關睢鳩 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 君子好逑
參差荇菜 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 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 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 輾轉反側
參差荇菜 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 琴瑟友之
參差荇菜 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 鐘鼓樂之
---《詩經》風篇【關鳩】
艷歌行
根據傳統「梨園戲」〈小旦〉婀娜嬌俏之科步身段,描述秀麗佳人踏青嬉春之萬種風情。
艷歌行艷歌行
音樂:大譜《八展舞》 第二樂章/夜遊 第三樂章/夜賞
第四樂章/夜樂 第五樂章/夜鳴
樂舞意象
有女懷芬芳 媞媞步東廂 蛾眉分翠羽 明眸發清揚
丹唇翳皓齒 秀色若珪璋 巧笑露權靨 眾媚不可詳
令儀希世出 無乃古毛嬙 頭安金步搖 耳系明月璫
珠環約素腕 翠羽垂鮮光 文袍綴藻黼 玉體映羅裳
容華既已艷 志節擬秋霜
----傅玄詩《艷歌行有女篇》
簪花記
根據傳統「梨園戲」〈大旦〉文雅端莊之科步身段,描述靚麗女子,春 鎖深閨之落寞淒凊。
音樂:大譜《梅花操》第三樂章/點水流香 第四樂章/聯珠破萼 第五樂章/萬花競放
歌詞:暗想暗猜 思想情郎 思想情郎 真箇風流體態樂舞意象
簪花記簪花記
燕姬妍 趙女麗 出入王宮公主第
倚鳴瑟 歌未央 調弦八九弄 度曲兩三章
唯欣春日永 詎愁秋夜長 歌未央 倚鳴瑟
輕風飄落蕊 乳燕巢蘭室
陳.顧野王詩《艷歌行》
相思吟(原 夜未央)
擷自「梨園戲」【高文舉】,以「獨上歌,不以管弦亂人聲」登歌獨奏古典形式,表現「聲依詠,律和聲」
相思吟相思吟
精湛之南管傳統唱念歌藝。其中
《夫為功名》之〈玉貞行〉,乃「梨園戲」旦角經典舞段
最能表現梨園樂舞沉歛溫柔、古雅細緻之科步典範
滿堂春
用「下四管」中之打擊樂器-四塊,
帶出傳統南管「上、下四管」大合奏之排場,恰似【周禮】「堂上琴瑟、管弦之歌,堂下四垂,鐘聲之調。」
滿堂春滿堂春
合樂型態。表現謙恭和諧之禮樂精神。
在一個半小時的梨園樂舞表演中,古樸的舞台上漢唐宮廷樂師造型的樂手席地盤腿而坐,操弄中國古典樂器:琵琶、南管、三弦、二弦、拍板、足鼓等,演奏古老的南音;漢唐仕女造型的舞者將深邃悠揚的南音古樂與典雅脫俗的梨園舞蹈相結合,樂師與舞者共同演繹漢唐古韻
第一幕“艷歌行”,在音樂《八展舞》中舞者以傳統梨園戲小旦婀娜嬌俏的科步身段,描述俏麗佳人踏青嬉春的萬種風情,三位舞者仿佛從古畫中走來,輕盈的步態、優美的手勢讓觀眾看到了了古代少女俏麗,溫婉的可愛。
第二幕“簪花記”,在音樂《梅花操》中舞者以梨園戲大旦文雅端正的科步身段描述靚麗女子春鎖深閨的落寞淒清;兩位舞者的表演讓人對古時想愛不敢愛的女子深表同情。
第三幕“相思吟”,采自梨園戲《高文舉》的經典曲段“玉真行”,樂手也是歌者盤腿席地坐在舞台四角,獨舞者手執一柄紙傘舞出哀怨的少婦尋夫旅途的滄桑,一曲悽美的“短相思”,扣人心弦。其中梨園戲特有的“足鼓”引人矚目。
第四幕《堂上歌》,以傳統古樂器 琵琶、南管、三弦、二弦、拍板、奏出絲竹相和之音。
第五幕《滿堂春》,表演者手執四塊極其樸素的竹片,配以優雅美妙的身段步伐,表現出清脆悅耳的音色和精美絕倫的畫面
近十年間,《艷歌行》美輪美奐的漢唐遺韻不僅傾倒了海內外南音迷,更令歐美歌劇舞台為她叫好,為古老的南音藝術贏得了國際聲譽。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