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射擊裝置

航空射擊裝置(aircraft gun carriage),在航空器上安裝航空機(槍)炮及其彈藥、並保證其正常工作的裝置,又稱(槍)炮架。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航空射擊裝置
  • 外文名:aircraft gun carriage
  • 保證:其正常工作的裝置
  • 採用:導氣式自動原理槍機迴轉式
  • 分為:固定炮架、活動炮架
鼻祖,發展概況,分類,結構,未來趨勢,

鼻祖

熱悉一戰老片的朋友對劉易斯機槍恐怕都不會感到陌生,儘管看起來粗大笨重,但在當時的自動武器中,它的質量並不算大,加之射速高、結構簡單.動作可靠、造價較低,被當時許多國家作為步兵制式武器,並在一戰的地面作戰中建立了赫赫戰功。它的設計師艾薩克·牛頓·劉易斯本人也因此被譽為“航空機槍之父”。
工作原理圖工作原理圖
劉易斯輕機槍採用導氣式自動原理槍機迴轉式閉鎖方式,靠槍機尾部閉鎖卡筍做半圓運動實現開閉鎖。高有射速調節裝置,射速550~750發/分,復進簧類似於鐘錶發條的扭簧,安裝在機匣下方,扳機護圈前的齒輪套盒內。扭簧的一端固定在扭簧銷上,另一端用鉚釘固定在山輪套盒的內壁上。活塞桿下半部的齒輪桿與齒輪套盒的齒嚙合。射擊時火藥燃氣經過槍管上的導氣兒進入導氣管,推動活塞向後運動,齒輪桿帶動齒輪旋轉,使扭簧旋轉繞緊,儲備能量。復進時,扭簧反過來推動活塞運動。
射擊時,火藥燃氣向前高速噴出,在槍口處形成低壓區,使空氣從後方進入套管,並沿套管內散熱薄片形成的溝槽前進,帶走熱量。這種獨創的抽風式冷卻系統,比當時機槍普遍採用的水冷裝置更為輕便實用。但在發射時,點射長度超過20發以後就需要稍做停頓,以免槍管過熱。即便如此,該槍在6秒鐘之內就可將圓形彈盤內裝滿的47發槍彈全部射盡,射速相當可觀。

發展概況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步兵機槍被搬上飛機,遂有航空射擊裝置。1915年飛機進而採用有協調裝置的固定炮架。“斯卡夫”環形活動炮架一直使用到30年代初。1932年出現了密封式炮塔。不久又出現用動力裝置驅動的動力炮塔。40年代初遙控動力炮塔問世。此後,炮塔成為飛機的主要防禦裝置。隨著轟炸機速度的提高和空空飛彈的出現,炮塔在空戰中的作用減小。60年代,隨著武裝直升機問世,動力炮塔逐漸成為直升機的標準軍械。為了戰術飛機作戰的需要,研製成一種把機炮系統裝在短艙內的炮艙式射擊裝置,炮艙可吊掛在機身或機翼下。70年代後期,隨著航空火力控制系統的發展,美國研製了殲擊機用的小角度活動炮塔(水平:±2°;垂直:向上3°,向下1°)來提高近距空戰性能。

分類

航空射擊裝置按結構形式可分為固定炮架、活動炮架(炮塔)和機炮吊艙三種。固定炮架上安裝的武器固定向前射擊,多用在殲擊機、殲擊轟炸機和強擊機上。炮塔多用於武裝直升機和轟炸機,按操縱轉動的動力分為手控和動力驅動兩種。動力炮塔有直接操縱的和遙控的兩種。按在飛機上的安裝部位分為尾炮塔、機頭炮塔、上炮塔、下炮塔和側方炮塔。機炮吊艙吊掛在航空器外部(機身和機翼下或特殊支架上),可節省內部空間,減少射擊時衝擊、振動和高溫火藥廢氣對其他機載設備的影響。此外,它的通用性好,便於維護和排除故障,能減少再次起飛的裝彈時間。缺點是增大飛機的飛行阻力,不易保證校靶精度和射擊命中率低,多用於空對地作戰。

結構

不同種類的航空射擊裝置結構不同。固定炮架主要用於安裝和固定機炮系統,結構簡單,由一些承力的機械構件組成,實為飛機結構的一部分。炮塔除安裝和固定機炮系統外,還要帶動機炮一起轉動,以改變其射擊方向。尾炮塔通常為圓形,其他部位的炮塔外形隨飛機外形而異。炮塔通常由機炮安裝架、機炮、彈箱及炮彈、供彈及排彈系統和隨動系統等組成。直接操縱的炮塔還包括有瞄準裝置。除尾炮塔外的其他部位炮塔有輪廓迴繞機構和射擊限制器。前者防止炮塔運動時碰傷飛機結構;後者用於避免機炮擊中載機某一部位(如水平尾翼、垂直尾翼、機翼、機身和螺旋槳等)。機炮吊艙是一種獨立的短艙系統,短艙內裝有機炮、炮彈、供彈及排彈系統、緩衝裝置和動力裝置等。為了減小炮艙體積,多採用無鏈供彈。短艙總重在200~800公斤之間,主要取決於備彈量的多少。

未來趨勢

飛機上可搭載的武器種類繁多,主要有機槍、炸藥和飛彈幾個大類。但是隨著近年來科技的發展,飛機可搭載武器也不僅僅局限於我們以往的觀念。美國科學家最先提出在戰機上安裝雷射武器系統,由於雷射具有很高的破壞力,致力於將雷射武器系統裝上飛機也是很多國家研究的對象。但由於雷射的抗干擾性較差,並且不具備機動性,所搭載在這種武器需要有高精準度的瞄準系統,來克服雷射武器的不足。這樣才能將雷射武器的巨大威力發揮出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