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流星

舞流星

“舞流星”是中國雜技傳統節目,常見的有《水流星》、《火流星》兩種。《水流星》是在一根彩繩的兩端,各系一隻玻璃碗,內盛色水。演員甩繩舞弄,晶瑩的玻璃碗飛快地旋轉飛舞,而碗中之水不灑點滴。《火流星》是在彩繩的兩端各系一隻鐵絲絡,裡面裝滿燃著的木炭,舞動時,象兩團火球上下跳動,互相追逐。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舞流星
  • 性質:中國雜技傳統節目
  • 常見:《水流星》、《火流星》
  • 特點:兩米長的繩索兩端繫上一對水碗
歷史溯源,表演特點,現代風格,

歷史溯源

流星劃破夜空一閃即逝,卻給人留下難忘的美麗,《舞流星》就是模擬這種美的雜技節目。它的雛形是古代先民們狩獵中的投擲技術,起源可以追溯到遠古時代。在中國山西省汾河沿岸距今約100,000年前的丁村人遺址,考古者發現了大小不等的石球,這是先人們在狩獵時,為了延長手臂的能力創造的獵具。後來又發明了以藤蘿套上石球襲擊野獸的獵具,後人把這種獵具稱為“飛石索”。在距今3000年前的雲南滄源的崖畫上已出現了舞弄飛石索形象,飛石索經過漫長歲月演變成了軟兵器“流星錘”和雜技道具“流星”。唐代(公元618年—公元907年)著名詩人杜甫(公元712年公元770年)在《劍器行》中有“來如雷霆收震怒,罷如江海凝青光”的詩句,是詩人回憶6歲時(公元717年),觀看著名表演藝人公孫大娘舞流星的生動寫照,形容流星舞動時的速度、聲勢和停頓之後的平靜。《舞流星》是一種體現力與美、速度與技巧的雜技節目。

表演特點

在兩米長的繩索兩端繫上一對水碗,便是水流星,耍弄起來依靠慣性作用,軟軟的繩索變得像木棍一樣的挺直,水碗無論轉到什麼角度都滴水不漏,水流星巧妙的設計、晶瑩的外觀,是目前上演機會最多的一類流星。在繩索兩端繫上燃燒的炭球,舞弄起來像夜空中的流星相互追逐,則是火流星;在繩索兩端繫上繡球、彩綢,舞弄起來如彩虹升空,群龍歡舞,稱為帛流星。20世紀60年代,藝術家們又創造了電池燈彩流星和流星盤,舞弄起來如節日之夜的焰火,禮花四濺,歡快熱烈。舞流星的共同特點是:只有在急速的舞弄中方顯美妙。

現代風格

近十年來,除保留了傳統舞流星的各種技巧之外,雜技藝術家們又發展了帶著流星進行滾翻、空翻、足蹬等新技巧。現在的《舞流星》,常常是一群妙齡女郎集體表演,她們手中的流星相互拋擲,巧妙傳遞,健美的造型,瞬息變換的技巧,使得整個舞台流光溢彩,呈現出群星燦爛的美好意蘊。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