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難陀

舒難陀

舒難陀(Shwenadaw),驃國王子。801 年(唐貞元十七年),由南詔王異牟尋引薦,舒難陀受驃國王雍羌指派,率樂隊和舞姬沿古代西南絲道赴長安獻樂。驃國獻樂不僅對當時社會產生了重要的政治影響,也構成了唐代中後期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內容。唐德宗授予舒難陀以太僕卿之號。詩人白居易等為此作了《驃國樂》,《新唐書·卷二百二十二下·列傳第一百四十七下·南蠻下·驃》對其歌舞藝術有詳盡的記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舒難陀
  • 外文名:Shwenadaw
  • 隸屬驃國王子
  • 朝代:唐
史書記載,家族成員,軼事典故,影視形象,詩歌,

史書記載

按《新唐書》所記,此次驃國樂團的率領者是悉利移城主舒難陀。關於舒難陀的身份,是驃國王子還是王弟?中國史籍記載不一。
《舊唐書·驃國傳》:“貞元中,其王(雍羌)聞南詔異牟尋歸附,心慕之。十八年,乃遣其弟悉利移因南詔重譯來朝,又獻其國樂凡十曲,與樂工三十五人俱。”
《新唐書·南蠻列傳》記載:“雍羌亦遣弟悉利移城主舒難陀獻其國樂。”
《唐會要》卷100:“貞元十八年春正月,南詔遣使來朝。驃國王始遣其弟悉利移來朝。……今聞南詔異牟尋歸附,心慕之,乃因南詔重譯遣子朝貢。”
可見兩《唐書》記為“弟”,《唐會要》前面記為“弟”後面又記為“子”,前後不一。舒難陀身份究竟是弟還是子呢?緬甸歷史學家吳耶生認為:舒難陀是驃國王子。他的判斷依據是白居易的《驃國樂》詩中第二句,“雍羌之子舒難陀,來獻南音奉正朔”。同時,白居易在為德宗起草的《致驃王書》中也記有“國王之子舒難陀”。白居易時任秘書省校書郎,在長安親眼見過舒難陀。
此外,《舊唐書》和《唐會要》將“城主舒難陀”五字遺漏,把城池名“悉利移”誤為人名,顯誤。悉利移是驃國最重要的邊境城市之一,這點毫無疑義。但這一錯誤仍影響到了今人著書立說。如馮文慈先生在《中外音樂交流史》記:“貞元十七年,驃國王雍羌派弟弟悉利移和城主舒難陀率領其國樂樂人先到成都見韋皋。”即為一例。馮先生把悉利移和舒難陀誤為兩人。

家族成員

父親
驃國國王 雍羌

軼事典故

801 年(唐貞元十七年),由南詔王異牟尋引薦,舒難陀受驃國王雍羌指派,率樂隊和舞姬沿古代西南絲道赴長安獻樂。所獻十二曲,樂工三十五人,內容多半涉及釋氏經義。驃國獻樂不僅對當時社會產生了重要的政治影響,也構成了唐代中後期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內容。唐德宗授予舒難陀以太僕卿之號。詩人白居易等為此作了《驃國樂》,《新唐書·南蠻列傳下》對其歌舞藝術有詳盡的記載。
據《新唐書·南蠻列傳下》,唐德宗貞元年間,驃國王“雍羌亦遣弟悉利移城主舒難陀獻其國樂,至成都,韋皋復譜次其聲。以其舞容、樂器異常,乃圖畫以獻。”關於驃國獻樂的具體時間,《唐會要》卷100驃國條記:“貞元十八年(802年)春正月,南詔使來朝,驃國王始遣其弟悉利移來朝。”看來,驃國使者入境當在貞元十七年(801年)下半年。因此。白居易《驃國樂》把驃國獻樂時間定在貞元十七年。時任劍南西川節度使的韋皋整理、記錄了驃國樂曲,並對驃國樂舞和樂器感到新鮮奇異,命畫工畫下了驃國的舞姿和樂器,獻之於朝廷。他這樣做的目的應該是為了讓朝廷先對驃國音樂有個初步的了解,以免後來表演的唐突。在成都短暫停留後,驃國樂團大約於貞元十八年正月初(802年2月)到達唐都長安。樂團在唐宮廷進行了表演,受到了唐德宗和文武官員的歡迎。之後,德宗“授舒難陀太僕卿,遣還”。唐中央政府與驃國建立了直接的友好聯繫。這即是《新唐書·南蠻列傳》中有關驃國獻樂經過的簡單記載。

影視形象

2013年中緬合拍電視劇《舞樂傳奇》中,林更新 飾 舒難陀

詩歌

《驃國樂-欲王化之先邇後遠也》——[唐]白居易
驃國樂,驃國樂,出自大海西南角。
雍羌之子舒難陀,來獻南音奉正朔。
德宗立仗御紫庭,黈纊不塞為爾聽。
玉螺一吹椎髻聳,銅鼓一擊文身踴。
珠纓炫轉星宿搖,花鬘斗藪龍蛇動。
曲終王子啟聖人,臣父願為唐外臣。
左右歡呼何翕習,至尊德廣之所及。
須臾百辟詣閣門,俯伏拜表賀至尊。
伏見驃人獻新樂,請書國史傳子孫。
時有擊壤老農父,暗測君心閒獨語。
聞君政化甚聖明,欲感人心致太平。
感人在近不在遠,太平由實非由聲。
觀身理國國可濟,君如心兮民如體。
體生疾苦心憯淒,民得和平君愷悌。
貞元之民若未安,驃樂雖聞君不嘆。
貞元之民苟無病,驃樂不來君亦聖。
驃樂驃樂徒喧喧,不如聞此芻蕘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