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香蘭遺址

舊香蘭遺址

舊香蘭遺址位於台灣省台東縣太麻裏海邊,面積大約二十公頃,距今一千九百年至二千二百年。遺址早在一九九八年三月就發現,當時僅出土石板棺,被視為“卑南文化三和類型”的遺址之一;直到二00三年杜鵑颱風來襲,埋藏地底的遺址再度出土,掀起研究新契機。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舊香蘭遺址
  • 地理位置:台灣省台東縣太麻裏海邊
  • 占地面積:二十公頃
  • 發現時間:一九九八年三月
發現發掘,出土文物,科學價值,

發現發掘

遺址最早的發現於民國87年(1998)3月間,為該地果園施工時發現有石板棺出土,經由地主報知,由台灣史前文化博物館籌備處人員葉美珍與李坤修前往處理,確認為新發現的遺址,並針對出土石板棺進行搶救與遺址範圍的調查。
2003年9月杜鵑颱風來襲,讓深埋在台東太麻里鄉舊香蘭海邊的遺址曝光,這個遺址是台灣最接近海邊的遺址,蘊藏豐富的文化內容,不僅找到帶百步蛇紋飾的器物,也發現很多琉璃和鹿角、豬牙雕品。另外,舊香蘭遺址部落的工業也相當發達,除了琉璃製品外,也有豐富鑄模和煉鐵技術。2006年,台灣史前文化博物館助理研究員李坤修帶領的考古團隊開始開挖文化層,結果在遺址文化層附近挖掘到“建築遺址”,長約20米的石牆,以及切割成5個空間的短牆,區域內還有許多佇立的“單石”。更在舊香蘭遺址找到台灣最早的冶金工廠。
舊香蘭遺址發掘舊香蘭遺址發掘
2007年,台東舊香蘭遺址又有新發現。考古人員挖掘到距今1400年左右的部落石牆,推測有5戶住家。這個部落埋藏在地底8米,李坤修表示,從這些石牆結構分析,應該是當時的住戶,大概有5戶;另外,“單石”佇立在原地,這對解開“巨石文化”中的“單石之謎”很有幫助。這個建築遺址可能是舊香蘭遺址的末期,距今1400年至1500年之間。
在初次的發掘後,因為石板棺的發現與陪葬的陶器形制將其歸屬為卑南文化的三和類型,推測年代約在距今2000年到1500年前,屬於新石器時代末期,亦可能已進入鐵器時代初期。然而經過後來較大規模的發掘與大量遺留的出土,亦有碳十四絕對年代測定的資料,主要集中在距今1400至1240年前,為遺址中晚期發掘的階段,透過陶器類型的比較,舊香蘭遺址最早的年代可至距今約2310年前,研究者修改其文化性質為鐵器時代的三和文化。

出土文物

舊香蘭遺址出土的遺留十分豐富,有大量的陶器,其上裝飾有大量的紋飾,包含有人、蛇、狗等在台灣
史前文化中少見的紋飾,還有陶紡輪、陶偶(把)、覆臉陶等;還有各式砥石、網墜、石錛、矛鏃形器、錐形器、石刀、石斧等石質工具,以及骨角質尖狀器、雕刻裝飾與獸骨、貝殼等生態遺留;另外,鐵質工具、青銅質器物、各式琉璃珠等飾物亦有發現;石質模具的發現更是台灣首見。遺址亦出土數個呈帶狀排列的石板棺,以及石牆與柱洞等結構遺留。
舊香蘭遺址出土的蛇紋鹿角雕件舊香蘭遺址出土的蛇紋鹿角雕件
舊香蘭遺址出土孩童石棺舊香蘭遺址出土孩童石棺
2007年,台東舊香蘭遺址還出土了五具小石棺,最小的僅有四十厘米左右。這也是該遺址考古以來首次出現小石棺群。
據“中央社”報導,其中,一具八十五厘米長的小石棺相當特殊,且一隻陶瓮陪葬,棺蓋九片石板。考古人員分析,這名小朋友生前在部落相當受重視。

科學價值

台灣史前文化層序中,舊香蘭遺址的發現無疑連結了新石器時代鐵器時代間的空缺,也提供了台灣考古學研究更多的資料,特別是鑄造模具的發現,帶出有別於過往從海外取得青銅器的看法,對於台灣新石器時代的工藝技術值得重新評;另外,遺址出土了大量與屏東龜山遺址相似的陶器,以及一件疑似青銅刀柄的模具,顯示在這個時期,台灣的史前住民間的互動與遷徙等行為應該是十分頻繁,值得進一步研究。
舊香蘭遺址出土文物舊香蘭遺址出土文物
從陶器、石器與骨器等遺留的紋飾中,蛇的紋樣十分明顯且突出,特別是在一件石刀與骨角雕件上,更顯示應為百步蛇,加上遺址所在的地區,令人不得不將其與現今台灣原住民中的排灣族或魯凱族等牽連在一起,或許可以透過進一步的研究,來討論有關台灣原住民的來源及與史前文化的關聯性等問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