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州(貴州省黃平縣舊州鎮)

舊州(貴州省黃平縣舊州鎮)

舊州古鎮位於貴州省黃平縣西北部,總面積223平方公里,平均海拔684米。北臨遵義地區餘慶縣,西界黔南州的福泉市甕安縣,東南與本縣一碗水鄉新州鎮、上塘鎮、浪洞鎮、野洞河鎮相連。距黔東南州府凱里市78公里,省會貴陽市198公里。

舊州鎮是貴州省十大歷史文化名鎮和二十個重點保護與建設的民族村鎮之一,是“雙百”小城鎮建設鄉鎮,第三批綜合小城鎮建設試點鄉鎮,是黔東南州五大經濟強鎮之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舊州
  • 隸屬:貴州省凱里市
  • 總面積:116平方公里
  • 耕地面積:34404畝
村鎮介紹,歷史,地理位置,文化民俗,特產,歷史與名人,古國,史可法,蕭克,陳納德,舊州中學,

村鎮介紹

歷史

春秋時為牂牁國轄地,戰國為夜郎地,秦漢屬象郡夜郎縣,三國、兩晉時隸屬牂牁郡,南朝隸屬夜郎談指縣,武德元年(618年),屬彝族之播勒部即普里部所屬之羅甸國,宋、齊、梁為寧州夜郎談指縣,隋置賓化,唐置望江,宋改普寧州,元代至元十五年(1278年)隸雲南省,元至正十一年(1351年)設貴州安慰司普定土府黃平州,州治即現在舊州,明洪武初年,阿達卜建普定衛城,成化年間州府遷住阿達卜(普定衛城,今黃平西秀區),普定衛城改稱黃平軍民府。為與黃平軍民府區分,黃平州易名為舊州,隸屬黃平軍民府。民國3年(1914年),改黃平府為黃平縣,隸屬黃平縣,為碧波鄉。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設舊州區公所至1991年12月撤區現舊州鎮

地理位置

舊州鎮地處雲貴高原東部的窪地丘陵地帶,地勢西北高東南低,地處安順老落坡山脈南麓型江河岸,最高海拔為境內老落坡山頂1603米,最低海拔為型江河出口處1378米,相對高差為225米,中部海拔為1417~1477米之間,東部海拔在1378~1463米之間,西部海拔在1425~1520米之間。境內氣候屬北亞熱帶季風性風濕氣候,受東南季風影響,年平均氣溫14.3℃,極端氣溫最高34.3℃,最低—2℃,無霜期269.9天,年均降雨量1360毫米。

文化民俗

教育方面,清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境內有義學兩所,一所設在清元宮,一所設在壽福寺。民國初期有私塾25堂,民國3年(1914)建有縣立兩等國小堂1所。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到2002年,境內有完全中學1所,初級中學2所,國小26所,幼稚園1所,在校學生數7198人,教師380人,適齡兒童入學率98.84%。
舊州鎮歷史悠久,明代中期境內商業逐漸發展。民國時期,個體商業遍及城鄉,織布家庭200餘戶,農副產品長途販運戶150餘戶,許多個體商人不僅在境內和安順城區經商,而且到平壩、紫雲、雞場等貿易。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建立社會主義經貿市場,成立了農村供銷社。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後,大力發展市場經濟,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市場功能加強,形成國家、集體、個體私營多種流通經營體制。福建、江蘇、浙江、四川等地客商到境內辦企業,商業日趨繁榮。2006年獲省級歷史文化名鎮稱號,2008年12月獲國家級歷史文化名鎮批准授牌。
境內民族雜居,民族風情豐富。漢族多居住在鎮區及甘塘、詹家屯、蘇呂、隴灰、羊保,多數操屯堡口音;主要傳統文化有舞龍、跳地戲、玩花燈等。苗族多居住在境內高坡、五翠、松林、高車、清水、西地、蒙村等地,操苗語;傳統文化有蘆笙歌舞、跳花等。布依族多分布在鎮內羅官、橫水、彭家院、舊坡、木葉等村寨,操布依語,傳統文化有對歌趕表。
漢語為各民族共同使用的語言。“清明”、“端陽”、“中秋”、“春節”、“元宵”等節日為各民族共同的節日。

特產

舊州雞辣子、甜飯、山藥、鞭炮、五翠牌無公害大米 、小慈姑

歷史與名人

古國

春秋戰國時期,兩個神秘古國活躍在今天的雲貴高原。它們一個叫“夜郎”,另一個,就是至今仍鮮為人知的“且(ju)蘭”。
昔日且蘭古國的國都,位於今天的黃平縣舊州鎮。千百年來,舊州古鎮以其特有的文化魅力,倔強地突破關山阻隔,維繫著西南邊陲與中原大地之間的交流與溝通。《史記》、《漢書》、《後漢書》、《華陽國志》、《水經注》等歷史文獻,對舊州均有詳細記載。這些墨跡斑駁的文字,記錄並見證了苗蠻文化與漢文化之間的彼此滲透與相互融合。
漢元鼎六年,即公元前111年,楚將莊足喬平且蘭國,改置??郡。原先閉關鎖國的且蘭,逐步劃入中原版圖。
從那時起,舊州引來了眾多的文化先賢和歷史名人。王陽明、鄂爾泰、林則徐、毛澤東、周恩來、朱德、馮玉祥、聞一多等歷史名人,都在這裡留下過足跡。據考證,當代著名學者、詩人郭沫若的母親杜邀貞出生於舊州。郭沫若的外祖父杜琢章曾任黃平知州,鹹豐九年(1859年),舊州發生“苗變”,杜琢章死於亂軍之手。其時,郭沫若的母親杜邀貞尚未成年。

史可法

舊州的歷史底蘊和文化背景,就像它那古色古香的名字一樣綿延、厚重。早在民國初年,有識之士就在這裡辦起了高級國小堂,並創立了“舊州女子中學”。由於開化較早,文教鼎盛的舊州地靈人傑,英才輩出。民族英雄史可法、石瓚清,就是其中的傑出代表。史可法的祖父史應元籍貫順天府(今北京),自幼飽讀詩書,才華出眾。明朝萬曆四十二年,朝廷派史應元擔任黃平知州。他為人正派,為官清廉,深受百姓擁戴。
史可法出生於舊州。他的父親很愚鈍,據說一本《三字經》讀了5年仍不會背誦。於是,祖父把厚望轉託到孫子史可法身上。他經常教誨自己的孫子:將來一定要做“敢以天下為己任”的有用之材,鞠躬盡瘁,為國家效力。
19歲時,史可法回原籍深造。此期間,他曾拜名士左光斗為師。在左先生悉心點撥下,史可法的學業更加優秀。26歲那年,史可法考取進士步入仕途。只可惜此時的明王朝元氣已盡,大清王朝已經崛起。在抗擊清軍的著名戰役即“揚州戰役”中,史可法壯烈殉國。作為一個頗有氣節的民族英雄,他受到了後人的景仰、敬頌!
晚清名臣石瓚清是舊州石牛寨人。他先後在北京、天津、湖南等地任知縣、知府、巡撫等職。鹹豐十年(1860年)6月,英、法聯軍攻入天津,城中大小官員四散奔逃,百姓慘遭蹂躪。唯天津知府石瓚清獨赴敵營,大義凜然怒斥賊兵。
敵惱羞成怒,將瓚清劫為人質。天津民眾獲悉,自發包圍聯軍,要求釋放“石父母”。敵為之動容,遂備轎禮送瓚清出營。
公元1869年,石瓚清病逝,清廷上下痛惜不已。同治皇帝親自撰文,哀輓這位大義凜然的“千古名臣”……

蕭克

上個世紀三十年代初,舊州見證了紅軍將領蕭克將軍與外國傳教士勃沙特神父之間的友誼。
1934年10月2日凌晨,中共領導人任弼時、蕭克和王震,率領長征中的紅軍第二、六軍團,風塵僕僕來到了舊州古鎮。
駐紮期間,紅軍戰士從舊州天主教堂得到了一張法文版的《貴州地圖》,而與此同時,軍團長蕭克將軍又結識了一個名叫“勃沙特”的外國傳教士。勃沙特懂法語。在紅軍隊伍中,他生活了整整18個月,為紅軍充當翻譯。在他的幫助下,身處困境的紅二、六軍團絕處逢生,最後終於順利地走出雲貴高原,往陝北進發。
1936年8月,勃沙特神父盛讚紅軍的《神靈之手》一書,在英國倫敦出版並引起轟動。
半個多世紀後,耄耋之年的蕭克將軍撰寫了一篇文章,深情回憶了自己與勃沙特神父的交往。在這篇叫做《紅二、六軍團會師前後》的文章中,蕭克將軍寫道:“……我們打到黃平縣,在法國教堂里找到一張近一平方米大的法文貴州地圖,但看不懂。好在那裡有個法國牧師能講點中國話,不能寫。發音也不準。但還能夠聽得懂。我們就指著地圖,他講我寫,迅速譯成中文。有了這張地圖,才稍微詳細地看清楚貴州的山川城鄉的大略,行動才開始方便了些。”

陳納德

說起舊州,不得不提到性情古怪、桀驁不馴的“飛將軍”陳納德,還有他那支戰功顯赫的“飛虎隊”。
1941年,中國軍民與日本侵略軍進入戰略相持階段。為阻止和抗擊日寇南竄,盟軍決定在舊州修建一座軍用機場。為此,當地數以萬計的民工投入了這一浩大的建設工程。
機場建成後,陳納德將軍領導的“飛虎隊”(即美國第十四航空隊)一部駐守舊州。在長達數年的時間裡,“飛虎隊”的戰機在舊州機場頻頻起降,先後參加了長沙會戰、湘西會戰、武漢保衛戰、衡陽保衛戰等著名戰役,給日本侵略軍以沉重打擊。
有趣的是,今年6月,在“中國·黃平·舊州古鎮歷史文化風情展”醞釀階段,享譽中外的著名藝術家、“金台藝術館”館長袁熙坤先生,正在為創作陳納德將軍的塑像作準備。當他對舊州古鎮的歷史有所了解後,對舊州舉辦展覽的計畫欣然贊同,並決定無償提供展覽場地。
8月31日,《人民日報》第八版發表了一幅圖片,內容是“藝術家袁熙坤先生創作的陳納德將軍的塑像,將安放於貴州省黃平縣舊州鎮援華美軍第十四航空隊遺址。”
9月15日下午,在“金台藝術館”莊嚴的展廳里,袁先生以“中國·黃平·舊州古鎮歷史文化風情展”為依託,舉行了陳納德將軍塑像揭幕儀式。數百位首都各界專家、學者以及貴州在京的老領導,與美、法等國的40多位駐華使節一起,參加了陳納德將軍塑像揭幕儀式。

舊州中學

舊州中學座落在國家級歷史文化名鎮——舊州鎮,創建於1932年,迄今走過了76年的歷史,得天獨厚的歷史文化、豐富的民族文化和長徵文化使舊州中學享譽黔東南。建校76年來,舊州中學已為各級各類學校輸送成千上萬人才。武漢大學博士後王朝輝、國家財政部經濟學博士鄭建新、文學博士封孝倫、留美博士沈虎俊、醫學博士尹德海、心理學博士吳成軍等的中學時代在舊州中學度過,並受到了良好的品德教育和文化教育,為他們後來的成才成功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