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商都

1916年(民國5年)1月,由於逐年放墾,在商都牧廠和張北縣所轄四台,興和縣所轄五、六、七台,陶林縣所轄八台,合併設定商都墾務行局兼設治局。商都為滿語,漢譯為水的漩流,因北向而來的布動河,清流湍急並在該地拐彎,然後東注察汗淖爾湖。商都就是因河水在拐彎處打漩而得名。局所在地七台,即今商都縣縣城。1917年(民國6年)4月,改稱商都招墾設治局,治所仍舊。1918年(民國7年)11月,升格為商都縣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舊商都
  • 地點察哈爾省的西北極邊
  • 時間:1916年(民國5年)1月
  • 總面積:12000平方里
簡介,範圍,人口,

簡介

位於察哈爾省的西北極邊。在東經113度36分15秒,北緯41度33分36秒之間。東與張北之套里莊、康保之立本公司接壤,西與綏遠所屬陶林的紅格爾圖、集寧之花兒桃勒接壤,南與綏遠所屬興和的頭號村接壤,北與內蒙古的奔紅溝、西宿尼之退狐神廟接壤。1934年(民國23年)時,境域縮小,東與張北縣接壤,東北則與化德的小宿尼烏素接壤,東南與尚義設治局的火石匠村接壤,西南西北界址如舊。東西廣120里,南北袤160里,面積約為18000平方里;1936年(民國25年)時,境域再次劃小,全縣總面積為12000平方里。

範圍

1925年(民國14年)時,因境內人口稀少,居民不穩定,村落零散,劃有5個行政區,每區設一個保衛團。1929年(民國18年),又劃分了鄉、村,其時,共有5區98個鄉、一個鎮。第一區設於縣城,第二區設於大青溝(現歸尚義縣),第三區設於郝二舉梁,第四區設於屯墾隊,第五區設於四台坊。1934年(民國23年)4月,改行縣制後,將第五區的7個鄉村劃歸化德設治局,第二區全區和第三區的6個鄉16個村劃歸尚義設治局,所剩區鄉,原第四區24個鄉維持原樣改為第二區,原第三區有4個鄉劃歸第一區,原第三、第四區20個鄉合併為第三區,至此,全縣共轄3個區,68個鄉,一個鎮,641個村。
第一區 設於縣城,轄一鎮23鄉188村,其23個鄉分別為:不凍河鄉、東來鄉、同瑞鄉、北厚鄉、收成鄉、富安鄉、西成鄉、萬民鄉、東興鄉、西園正鄉、東園正鄉、啟瑞鄉、安民鄉、益安鄉、海山鄉、公益堂鄉、喬家鄉、慶豐鄉、杜管營子鄉、三太昌鄉、張家鄉、梁家鄉、慶瑞鄉。
第二區 設於屯墾隊,轄25鄉276村,其25個鄉分別為:三號鄉、馬家亭鄉、屯墾隊鄉、玻璃忽鏡鄉、烏尼圪其鄉、塔拉烏素鄉、喇嘛勿拉鄉、大石蓋鄉、趙家鄉、格泉鄉、格爾鄉、二道溝鄉、租地鄉、八台鄉、王式有鄉、格化司台鄉、豐潤鄉、大西溝鄉、招部鄉、西石門鄉、共和鄉、立本鄉、順戍鄉、卯都鄉、西南溝鄉。
第三區 設於十八頃,轄20鄉170村,其20個鄉分別為:四台坊鄉、西大井鄉、六號鄉、胡家村鄉、大公司鄉、三十頃鄉、八角諾鄉、德令溝鄉、范家村鄉、頭號鄉、十大股鄉、車連鄉、高勿素鄉、雷家村鄉、付家村鄉、五號鄉、白家村鄉、郝二舉梁鄉、劉家村鄉、忻家村鄉。

人口

全縣人口情況為:1925年(民國14年)始有戶籍記載,其時有居民11495戶,62299人,其中漢族占98%。1926—1929年(民國15—18年),因大旱災,造成人口嚴重流失,全縣人口下降為58000人。到1934年(民國23年)時,人口有所回升,有11503戶,72299人,各區人口情況為:第一區有4587戶,24773人;第二區有3898戶,21120人;第三區有3000多戶,26406人。1936年(民國25年)6月末進行戶口調查時,商都縣共有19456戶,93209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