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泰街道

興泰街道

興泰街道(興泰新區)是貴州省興義市的新城區之一,位於興義市中北部,地處黃草街道、下五屯街道和桔山街道交匯處,地勢北高南低,東連興義萬峰林國際機場,西接貴州醇酒廠,北靠老城區,南臨萬峰林景區,轄區面積4.5平方千米。

興義市興泰街道設立於2010年6月,同年,興義市人民政府興泰街道辦事處成立。興泰街道的地名寓意是:“興城繁城,市泰民安”,建設定位:打造興義市百萬人口大城市的核心區,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建設高品位的城市商住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興泰街道
  • 外文名稱:Xingtai street 
  • 別名:興泰新區
  • 行政區類別:街道
  • 所屬地區:貴州省興義市
  • 下轄地區:富民社區、水新社區等
  • 政府駐地:興義市文化路
  • 電話區號:0859
  • 郵政區碼:562400
  • 地理位置:貴州省興義市中部
  • 面積:4.5平方公里
  • 方言:興義話
  • 氣候條件:亞熱帶濕潤溫和型氣候
  • 機場興義萬峰林機場
  • 火車站興義站
  • 車牌代碼:貴E
興泰概況,歷史沿革,規劃建設,

興泰概況

興泰街道辦事處成立於2010年6月,辦事處轄3個社區19個居民小組,現有人口14975人,可開發利用土地近1200畝,投資2.5億元,建成城市主幹道4.5公里,在建1.5公里。
興泰新區境內景峰大道興泰新區境內景峰大道
興泰街道轄水新、水庫、富民3個社區,19個居民組;規劃總用地面積262.63公頃,中心城市面積2.6平方公里,新增城市居民10萬人,40米寬的交通主幹道、24米寬的次幹道穿境而過。
興泰街道北起南環路和建設路,南至下五屯,西以富民路為界,東抵水井村和曹家壩,屬南低北高坡緩的丘陵地帶,植被完好,四周是綿延的青山,由北向南看,遠處是著名的萬峰林景區,轄區內有官山水庫、景區及一些樹林蔥蘢的小山,山清水秀,景色宜人,非常適宜人居。
興義市興泰街道

歷史沿革

興泰街道的歷史沿革,最早追溯可到明代。
明朝初年,明朝皇帝朱元璋在西南地區實行屯兵移民政策,大將景雙鼎跟隨沐英征戰西南,因功受封,最終定居於黃草壩南部的風景迤邐之所,取名“景家屯”,隸屬黃坪營。
興泰街道
民國期間,興義縣實行保甲制度,將景家屯劃歸下五屯,稱景家屯堡。
解放後,興義縣將景家屯堡的水井、新苗劃歸黃草鎮,將景家屯村劃歸下五屯鎮。
2005年,興義市政府對水井、新苗、水庫三個村進行整合、規劃建設,將之命名為“興泰新區”。
2010年6月,因城市建設的需要,將興泰新區從黃草街道辦分離出來,與富民社區一起,組建為新的興泰新區,同時成立興義市人民政府興泰街道辦事處。
“興”即興城繁城,“泰”即“泰市安民”,興泰街道辦的地名含義是“興城繁城,泰市安民”。建設定位:以打造興義未來100萬城市人口的核心區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建設高品位的城市商住區。居住人口規模12萬人,建設時間5~8年。
興泰街道

規劃建設

興泰街道辦事處構建風格,大環境突顯現代化,小環境突出地方特色。境內有住宅小區、行政辦公區以及商業、金融、學校、醫院、科研、文化娛樂等,小區體現氣派、美觀;小區通道彰顯人性化,配置休憩坐椅、花架,體現地方文化特色;住宅樓盤、辦公用房,規劃風格現代,點綴綠色景點。
文化文化
整個新區,大環境彰顯現代時尚,小環境充盈地方文化特色。為了發展地方經濟,景雙鼎在轄地設定交易市場,以子午為場期,當地人稱“趕鼠場”(即今天的老鼠壩)。興義建置後,清朝皇帝承襲明代的市場體制,鼠場的集市稱謂不變。
興泰街道轄水新、水庫、富民三個社區,其中富民、水庫為城市社區,水新為農業社區,三個社區概況如下:水新社區位於興義市興泰街道辦事處東部,成立於2008年1 月,東與桔山街道辦事處相鄰,南與下午屯街道辦事處毗鄰,西與本辦水庫社區相連,北與黃草街道辦事處向陽社區接壤。水庫社區基本情況,總人口3248人,總戶數1163戶,有5個居民小組,5 企業。主要發展養殖,種殖業。富民社區成立於2004年1月8日,在興義城市中心南郊,興泰辦事處西面,轄區面積1.8平方公里。常住人口7810人,居民6594人,農業人口1216人,社區有富民、群益兩個黨支部,黨員77名,轄區內有黔西南州公安局、黔西南州武警支隊、消防大隊、貴州醇酒廠等13家企事業單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