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寧市2010年政府工作報告

廣東興寧市2010年政府工作報告,包括2009年的 回顧、2010年的目標,並通過各類媒體向大眾公布全文。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興寧市2010年政府工作報告
  • 地點:興寧市
  • 檔案類別:工作報告
  • 發布時間:2010年
工作回顧,工作成績,目標任務,工作要求,

工作回顧

2009年,我們在上級黨政和市委的正確領導下,在市人大、市政協的監督支持下,團結帶領全市人民,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突出發展經濟、改善民生、維護穩定三大重點,以建設“工貿新城、人文秀區、綠色興寧”為目標,以“十大重點項目”為突破口,沉著應對國際金融危機帶來的困難,迎難奮進,紮實工作,較好地完成了市十三屆人大五次會議確定的目標任務,全市經濟社會呈現良好的發展態勢。全年實現生產總值82.52億元,比增10.4%。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22.39億元,比增6.5%;第二產業增加值26.72億元,比增10.7%;第三產業增加值33.41億元,比增12.4%。財政一般預算收入2.62億元,比增12.76%;國稅收入2.49億元,比增6.73%;地稅收入2.66億元,比增8.2%。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24.6億元,比增12.8%。外貿出口5193萬美元,比增6.83%。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718元,比增9.3%;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5915元,比增3.2%。
一年來,政府工作主要取得如下成效:

工作成績

一、經濟實力躍上新台階
財政收入創歷史新高。以非常手段抓收入、控支出、保平衡,大力促產培財,強化稅收征管,最佳化支出結構,拓寬融資渠道,爭取上級支持,取得顯著成績。財政總收入14.71億元,同比增加2.42億元,比增19.69%,財政總支出14.69億元,同比增加2.41億元,比增19.62%,融入資金1億多元,為保增長、保民生、保穩定,推動全市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工業經濟提速增效。堅持領導掛鈎重點企業制度,在技術改造、貸款貼息、出口退稅、融資擔保等方面,加大對工業企業的扶持力度,全年爭取上級專項扶持資金1232萬元,帶動中小企業融資2.1億元,出口退稅4074萬元,對推動企業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樹人木業萬噸油茶加工廠、以純製衣等一批投資大、科技含量高、拉動性強的重大項目順利投產或試產;廣東明珠、華潤電力、廣東鴻源、金雁電工、富興摩托、海豐鞋業、南豐電氣、廣東富農、萬通工藝、聯發紡織等一批骨幹企業,生產穩步發展,效益不斷提高。制訂了扶持上市後備企業新措施,廣東鴻源機械設備製造股份有限公司全面完成了股份制改造。大力扶持民營經濟發展,新發展中小企業299家。全年完成工業總產值81.54億元,比增8.2%,其中規模以上工業產值33.9億元,比增10.1%。
農業經濟較快發展。以開展經濟特色鎮、文化先進鎮、教育強鎮、生態文明鎮、平安法治鎮“五聯創”活動為總抓手,推進農業農村發展。全面落實中央、省惠農政策措施,發放農業各項補貼6362萬元,調動了農民種糧積極性,糧食生產實現豐收,糧食總產達32.44萬噸,比增4.81%,被評為“廣東省糧食高產創建先進單位”。現代農業快速發展,優質稻、有機蔬菜、高山油茶、禽畜養殖、優質名茶、優質水果等六大產業基地示範帶動作用日益顯現,被評為全省首個“中國油茶之鄉”、“全國重點產茶縣”,列入全國東南沿海出口蔬菜重點區域基地縣。新豐盛有機種植通過了國家級有機食品認證,獲得供港澳蔬菜備;廣東寶興被列為省首批百家重點生豬養殖場和國家生豬核心育種中心。新培育了各級農業龍頭企業14家,成立農民專業合作社16個。農村基礎設施建設不斷加強,對石壁水庫等24宗中小型水庫進行除險加固,實施農村飲水工程9宗,整治中低產田1.8萬畝,新建農村沼氣池750個,建立農村沼氣鄉村服務網點10個。全年完成農業總產值37.81億元,比增6.5%。
第三產業繁榮活躍。現代物流、商貿、餐飲、金融、保險、電信、通訊等服務業加快發展,全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6.11億元,比增21.2%。房地產業健康發展,新開工商品房21.01萬平方米,完成商品房銷售21.78萬平方米,銷售額4.23億元。旅遊產業蓬勃發展,神光山國家森林公園晉升為3A級景區,新開發“興寧一日游”、“農家樂”等旅遊項目,旅遊總收入首次突破億元大關。金融穩健運行,各項存款餘額111.92億元,比年初增長13.6%;各項貸款餘額43.62億元,比年初增長26.3%,金融支持地方經濟建設力度不斷增強。
二、“雙轉移”工作取得新成效
招商引資成效顯著。成功舉辦世界興寧同鄉第五次懇親暨經貿洽談會,錄製《綠色興寧、創業福地》電視專題片,採取走出去、請進來等措施,加大招商宣傳推介力度,提升了興寧形象。科學整合園區資源,順利完成產業轉移園調整規劃可研、環評等專項審批論證和土地集約評估利用,拓寬了發展空間。堅持領導招商、園區招商、上門招商,制訂了《東莞石碣(興寧)產業轉移工業園招商引資辦法》等一系列措施,親商、愛商、護商氛圍日益濃郁,成功引進東莞天恆集團興建神光山五星級旅遊酒店項目,樹人木業油茶加工廠、澳洲佰麗科技集團、凱利萊公司等項目落戶東莞石碣(興寧)產業轉移園。全面完成廣州(梅州)產業轉移園興寧區域首期用地665畝的征地拆遷和安置任務,投資9600萬元的廣汽集團汽車傳動帶項目和4000萬元的麗都瓷業項目落戶廣州(梅州)產業轉移園。全年共引進項目35個,投資總額29.1億元;進園企業30家,投資總額達23.9億元,已投產18家,全年完成園區工業總產值5.3億元,工業增加值1.55億元,實現稅收1820萬元,產業轉移園已成為我市工業經濟的重要聚集地和經濟成長點。
勞動力轉移紮實推進。全市455個行政村全面建立了勞動保障服務站,對全市54.9萬名農村勞動力全部錄入電腦管理,培訓轉移農村勞動力2.5萬人,勞務輸出3.22萬人,免費職業技能培訓4000人。
三、重點項目取得新突破
十大重點項目建設取得重大進展。合水水庫加固擴建建安工程全面完工,移民安置工程首期3個集中安置區600套安置房全部建成,已搬遷入住468戶,二期241套完成選點規劃工作。廣東雲山汽車項目順利投產。技工學校新校區首期工程建成投入使用,實現招生1600人,超額完成省下達的招生任務。寧江重點堤圍除險加固工程14.52公里乾堤、城市(西區)防洪堤三期工程、官汕大道改造東段工程基本完成。霞嵐釩鈦磁鐵礦項目完成《地質報告》、《半工業化試驗報告》和環評大綱,安置點完成測繪和詳細規劃。濟廣高速興寧段已進入設計環評階段,華潤電力二期、北環大道前期工作紮實推進。
四、城鄉面貌顯現新變化
科學制訂城市發展規劃。啟動新一輪城市總體規劃修編,完成36個自然村的村莊整治規劃。加強土地儲備和管理,編制新一輪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修編大綱,建立了全市19.5萬畝耕地後備資源項目庫,充分發揮土地儲備中心的作用,全年儲備土地1100畝,盤活“三舊”用地7000平方米,確保了重點項目用地需求,為今後全市經濟社會發展打下了良好基礎。
城鄉基礎設施日益完善。完成第一自來水廠遷建論證,一水廠退出河道取水,確保市民飲用水安全;啟動城區自來水管網改造,鋪設供水管道71.6公里;日處理2.5萬噸的城市生活污水處理廠正常運轉,城區集污管網工程建設進一步加快;垃圾處理場擴容改造工程基本完成。城區交通條件不斷改善,瀝留線改造、寧江大道和永泰路建設基本完成;興南大道、興田路、寧江路、曙光路等主幹道鋪築了瀝青路面;完成行政村公路硬底化改造150公里,455個行政村道路全面實現了水泥硬底化,水口水洋大橋竣工通車。加大電力建設投入,石馬、羅崗等輸變電站改造建設相繼完成,城鄉發展環境不斷最佳化。
城市管理得到加強。建立和完善了道路保潔機制,加強對違章建築、違章廣告以及亂擺亂賣、亂倒垃圾等行為的整治,城市綠化、淨化、亮化、美化水平進一步提高。
五、生態環境呈現新氣象
全力推進綠色興寧建設。抓好以合水水庫、和山水庫、寧江河流域、鐵山渡田河省級自然保護區等為重點的生態環境保護,完成植樹造林6.9萬畝。組織開展違法排污、非法開採稀土和城鄉污染源的專項整治行動,對10家違法排污企業實行了經濟處罰,12家企業實行停產整治,拆除了46座污染嚴重的小高爐,有效保護了生態環境。落實耕地保護責任制,完成土地開發整理項目12個,新增耕地5000畝,立案查處違法用地行為16宗,基本實現土地占補平衡。深入開展生態文明示範村創建和“生態文明百村綠”行動,龍田龍盤等7個村被評為梅州市級生態示範村,生態環境日益最佳化。
六、民生民利得到新改善
社會保障體系進一步完善。城鎮居民參加基本醫療保險92583人,農村居民參加農村合作醫療保險804781人;為3500多名早期離開企業的職工補辦了養老保險,2354名村“兩委”幹部辦理了養老保險,152家困難企業退休人員辦理了醫療保險;全面啟動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參保人數42576人;2672名五保供養對象辦理農村合作醫療保險;年人均收入低於1500元的困難民眾全部納入低保;城市低保對象月人均補助提高到110元,農村低保對象月人均補助提高到65元;城鄉遺屬人員生活困難補助標準分別提高了133元和73元;下崗、失業、退休的企業軍轉幹部生活補助提高100元;為18.6萬名師生辦理校園險,為1.27萬名困難家庭學生髮放生活補助。新增就業崗位5130個,安置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5060人,安置城鎮失業人員就業3900人,城鎮登記失業率為3.5%。
安居工程紮實推進。興福花園第一期工程119套經濟適用房、28套廉租房主體結構基本完成,672戶農村貧困戶建房得到政府補助。投入76.8萬元,為全市20萬戶農民房屋整體投保。貧困地區、革命老區、省屬水庫移民安置區的生產生活條件得到進一步改善。
七、社會事業實現新進步
教育事業成績顯著。教育強市創建紮實推進,福興、寧新、永和順利通過省教育強鎮(街道)督導驗收專家組的驗收。高考成績喜獲豐收,奪得梅州市文科、理科狀元,本科上線人數居梅州市各縣(區)之首;有效整合教育資源,調整撤併中國小校64所;增加高中階段優質學位900個,高中階段毛入學率達76%;寧中中學、沐彬中學被評為省一級學校,市職校順利通過“國家重點”複查複評。
科技醫療衛生取得新成績。成功舉辦梅州市產學研結合項目對接暨“雙提升”高新技術產業發展論壇系列活動,33家企業與16所大學或科研單位簽訂了合作協定。申報各類科技計畫項目29項,其中國家級2項、省級25項,興寧科技中心建成投入使用。招錄300名醫技人員充實城鄉醫療隊伍,在梅州率先啟動省級科技成果推廣項目“農村—鄉鎮—醫院急救、保健網路系統”,甲型H1N1流感、手足口病的防控防治工作得到加強。
文化體育事業蓬勃發展。成功舉辦興寧市第二屆文化藝術節,彰顯人文秀區新形象。加強文物和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挖掘和創新,“竹板歌”批准為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啟動古城牆、兩海會館修復工程,開展“十大古民居”和“百座特色古民居”評選活動並授匾掛牌保護。廣播電視事業持續發展,新聞宣傳引導和輿論監督力度加大。“梅州市文化先進鎮”、“文化大戲千村行”、“農家書屋”活動深入開展。培養輸送的16名興寧運動健兒在第十一屆全運會上取得好成績,梅州市第六屆運動會興寧名列前茅,省曲棍球訓練基地落戶我市,明珠體育公園設施不斷完善,民眾性體育活動蓬勃開展。
社會保持和諧安定。堅持“大接訪”活動和領導信訪包案制度,建立鎮街綜治信訪維穩中心,完善四級綜治網路,初步形成大綜治、大調解工作新格局,信訪量比上年下降46.6%。開展“創平安、迎國慶”、“粵安”、“嘉安”、“秋季攻勢”等專項行動,嚴厲打擊各類違法犯罪行為,社會治安明顯好轉,人民民眾滿意度明顯提高。全面加強產品質量、食品安全等領域的專項整治,嚴肅查處制假售假違法行為,進一步規範市場經濟秩序。紮實開展“安全生產年”活動,安全生產重點領域監管得到加強,安全隱患排查治理紮實有效,工礦商貿企業杜絕了重大生產安全事故。積極推進應急管理機制建設,突發事件應急處置能力得到增強。
社會各項事業協調推進。繼續深化人事制度改革,依法依規完成公務員津貼補貼規範和義務教育學校教師績效工資改革,縣級政府機構改革前期工作紮實推進,個體私營協會改革轉制順利完成。進一步完善計畫生育利益導向機制,全面完成梅州市下達的人口與計畫生育目標。第二次全國經濟普查榮獲國家級先進集體。行政事業性收費管理監督機制進一步完善。氣象、對台、外事僑務、對口幫扶取得新成績。保密、檔案、工會、老齡、殘疾、地方志、婦女兒童、民族宗教等事業健康發展。雙擁工作、國防教育、人民防空、民兵預備役工作取得新進步。
八、行政效能得到新提升
堅持依法行政,執政為民。認真執行市人大及其常委會的各項決議,堅持向人大及其常委會報告工作、向政協通報情況,自覺接受人大、政協和人民民眾的監督,辦理人大議案、建議64件,政協提案112件,滿意率及基本滿意率達到95%以上。堅持科學決策、民主決策,對重大事項實行集體討論、集體決定,強化跟蹤監督,政府執行能力水平不斷提高。進一步規範政府行政行為,制訂和完善了政府行文、辦會等規章制度,確保政府各項工作規範運作。全面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不斷完善。
各位代表!過去的一年,我市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顯著的成績,這是上級黨政和市委正確領導、科學決策的結果,是全市人民不畏艱難、團結奮鬥的結果。在此,我謹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人民,向給予政府工作大力支持的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和各民主黨派、工商聯、無黨派人士、各人民團體,向駐興部隊、武警官兵和公安幹警,向關心支持興寧發展的港澳台同胞、海外僑胞和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謝和崇高的敬意!
在看到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清醒地認識到,在加快發展、科學發展的道路上還有許多困難和問題。主要是:經濟總量偏小,發展速度趨緩,財政仍然困難,發展環境還有待最佳化,政府自身建設還需進一步加強等。對此,我們必須高度重視,採取切實有效的措施認真解決。

目標任務

2010年,是實施“十一五”規劃的最後一年,也是我市實踐科學發展觀,促進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的關鍵之年。完成全年的各項任務,對實施“十二五”規劃具有承前啟後的重要意義。
2010年政府工作的指導思想是: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屆四中全會精神,按照省委十屆六次全會、梅州市委五屆六次全會和興寧市委十一屆五次全會的工作部署,深入實施 “三市”發展戰略,突出發展經濟、改善民生、維護穩定三大重點,紮實推進“五聯創”活動,抓項目促發展,調結構上水平,強基礎蓄後勁,重民生保穩定,全力當好梅州綠色崛起主力軍,努力建設工貿新城、人文秀區、綠色興寧。
2010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預期目標為:生產總值比增10%,財政一般預算收入比增10%,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比增10%,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比增15%,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增7.1%,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比增6.1%,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6‰以內,單位生產總值能耗下降3.5%左右。

工作要求

為全面完成預期目標任務,今年著力抓好如下九大方面工作:
一、堅持招大引強,在實施“雙轉移”戰略上取得更大進展
堅持把實施“雙轉移”戰略作為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總抓手,全力抓好招商引資、園區建設和勞動力轉移。
以更加強烈的緊迫感重視招商引資。要清醒地認識到,今天招商引資的差距,就是明天經濟發展水平的差距。以最大的決心、最強的措施,全力抓好招商引資工作。一要創新招商思路。堅持領導招商、專業招商,突出園區招商、資源招商,緊緊抓住當前巨觀經濟不斷向好的戰略機遇,充分利用與東莞石碣聯手共建產業轉移園和廣州蘿崗區對口幫扶的有利條件,面向港澳台、面向珠三角,大力引資引智,在機電、化工、建材、紡織、農產品、礦產資源等產業上實施有效對接,促進產業升級。要建立重大項目快速反應機制和高效協調機制,力爭在引進重大項目上取得新的突破。二要完善園區建設。重點抓好園區規劃調整報批,建設綜合大樓、污水處理廠,開通興業大道,完善“七通一平”;進一步理順園區管理體制,積極推進BT模式建設園區,逐步實現園區建設由政府投入為主向市場融資為主轉變。力爭通過3至5年的努力,把園區面積從目前4平方公里擴展至10平方公里,成為推動全市經濟發展的新引擎。三要提高服務水平。牢固樹立招商引資“頭號工程”觀念,增強主動意識,想企業所想,急企業所急,為企業提供最優質、高效服務,努力營造全社會關心招商、支持招商、服務招商、參與招商的良好氛圍。
以更加積極的措施促進勞動力轉移。一是充分發揮技工學校新校區的輻射帶動作用,進一步完善教育教學設施,提高教學質量,加快二期工程建設,擴大招生規模,推動技工學校早日跨進“國重”行列。二是創新培訓方法。堅持政府推動與市場需求相結合、基地培訓與網點培訓相結合、定向培訓與推薦就業相結合,為勞動力就業培訓提供便利。三是拓寬勞動力就業渠道。進一步完善市、鎮、村勞動保障網路建設,加強與珠三角企業和本地企業的溝通聯繫,適時舉辦用工招聘會,一手抓勞動力輸出,一手抓就近就地就業。2010年,完成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1.5萬人,免費培訓4000人,轉移富餘勞動力1.7萬人,努力增加農民勞務收入。
二、堅持扶優扶強,在壯大工業總量上取得更大進展
紮實抓好項目建設,培育扶持主導產業,提升改造傳統產業,發展中小企業,促進工業經濟快速發展。
全力推進工業項目建設。一是力促建成項目儘快達產增效。重點扶持雲山汽車、樹人木業開足馬力,擴大生產規模,提升產品質量,把我市打造成全省客車生產基地和油茶生產基地。二是力促在建項目儘快落成投產。重點抓好霞嵐釩鈦磁鐵礦、凱萊斯工藝、麗都瓷業、深圳力通王通信電子製造、廣汽集團汽車傳動帶、威諾斯塑膠助劑、聯康藥業等七大在建項目,力爭2010年全面實現投產。繼續做好華潤電力二期報批相關工作,爭取國家核准。三是精心組織項目儲備。加強對上銜接,爭取更多的重點工業項目擠進國家、省的項目規劃,增強發展後勁。
全力扶持工業企業提速提質。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引導和支持企業加強技術創新,促進工業產品產業鏈由低端向高端提升,價值鏈由低位向高位提升,增強企業競爭力。繼續加大對廣東明珠、華潤電力、雲山汽車、廣東鴻源機械、金雁電工、寧江集團、富興摩托、南豐電氣、廣東富農、華雨製造、勝風工藝、萬通工藝、聯發紡織等骨幹企業的扶持力度,鼓勵支持骨幹企業強強聯合、重組兼併中小企業,促進骨幹企業加快發展。加大對上市後備企業的支持力度,力促上市後備企業早日上市。大力發展中小企業,積極為中小企業發展提供信息、服務和保障平台,在資金、土地、人才、市場等方面提供更好的發展環境和發展空間,打造中小企業集群。力爭今年工業總產值比增10%以上,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比增12%以上,中小企業在總量和質量上有新的突破。
三、堅持強農惠農,在推進“五聯創”活動上取得更大進展
以深入開展“五聯創”活動推動農業農村工作,促進農業增產、農民增收、農村穩定。
紮實推進“五聯創”活動。堅持把“五聯創”活動作為促進農業農村發展的重要工作,進一步提高認識,最佳化規劃,創新方法,凝聚合力,把“五聯創”活動貫穿到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的全過程,力求創建成果有數量上的突破和質量上的提高,全面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
大力發展現代農業。做好做足“油、肉、米、果、菜、茶”六字文章,努力擴大特色農產品生產規模。一是辦好福興、龍田、寧中、新陂、刁坊等鎮5萬畝優質稻示範基地,水口、羅浮500畝有機稻生產基地,打造優質大米品牌。二是繼續抓好油茶產業發展,規劃新種植油茶4.6萬畝以上,2010年油茶種植面積突破20萬畝,擦亮“中國油茶之鄉”品牌。三是發揮新豐盛有機種植基地的龍頭帶動作用,不斷擴大無公害、有機蔬菜基地面積,爭取“三品”論證面積達2萬畝以上。四是加大對綠柚、龍眼、單樅茶的宣傳力度,穩定茶、果生產面積,提高質量,增加效益。五是全力扶持廣東富農、廣東寶興發展現代養殖,建立種豬研發中心,加快推進禽畜品種改良步伐,推進養殖業發展。
提升農業支撐體系。積極推廣農機化新技術、新機具,力爭2010年水稻耕、種、收機械化水平達45%。大力發展農業龍頭企業和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提高農產品市場化水平。抓好氣象災害預警信息平台和探測環境建設,提升預測預報服務水平。全面開展生產基地、農貿市場、超市的農產品質量檢測工作,建設農產品質量檢測中心,確保農產品質量安全。紮實推進集體林權制度改革,依法有序實施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進一步完善農村經營承包責任制。
四、堅持投資拉動,在基礎設施建設上取得更大進展
緊緊抓住國家和省加大基礎設施建設投入的機遇,加快謀劃和建設一批重點項目,不斷最佳化發展環境。
完善交通網路建設。全力抓好投資近40億元、以濟廣高速為重點的交通公路建設。濟廣高速興寧段下半年要全面進入征地拆遷,加緊做好北環大道立項相關工作和鷹梅鐵路建設前期準備工作。全面啟動205國道穿城段洋里至茅塘、徑荷、徑石、溪留、龍石、甘羅、龍山公路升級改造,完成興畲高速新圩互通至省道225線連線線公路和200公里自然村道路建設,興建農村招呼亭200個,鄉村公路硬水溝50公里,改造上華橋等危橋16座。
完善水利基礎設施建設。全力抓好投資7億元、以合水水庫加固擴建移民安置工程為重點的水利基礎設施建設。即:合水水庫加固擴建移民安置工程,城市防洪排澇工程,寧江沿岸重點堤圍除險加固工程,石壁水庫除險加固工程,合水水庫東灌區節水配套改造工程,17宗小型水庫除險加固工程,19宗農村飲水安全工程,繼續抓好石馬河、大坪河等小流域水土保持綜合治理及面上小型水利工程建設,提高農業防災減災能力。
五、堅持擴容提質,在建設宜居城鄉上取得更大進展
按照“西連、東進、南擴、北優”的城市發展思路,進一步加快城市建設,繁榮城市經濟。
拓寬城市發展架構。按照建設30平方公里、30萬人口的區域中心城市目標,做好《城市總體規劃》的調整修編和神光山旅遊、城南新區等專項規劃,更加注重規劃修編的科學性、前瞻性和可行性,維護規劃的嚴肅性。
加強市政設施建設。一是投入9300萬元,完成一水廠遷建工程。二是投入6200萬元,完成神秀南路道路工程。三是投入5000萬元,完成城區管道燃氣建設工程。四是投入5000萬元,實施城南新區親水公園和市政基礎設施道路建設。五是投入4000萬元,完善城區集污管網建設。六是投入600萬元,完成寧江大道二期建設。七是投入400萬元,完成寧江西堤西河橋至205國道水溝、綠化工程。八是繼續完善城區主幹道瀝青路面建設。九是投入1億元,完成白泡、新陂、羅浮、寧新110千伏變電站和大坪35千伏輸變電工程,完成環城北路電網改造。不斷完善城區基礎設施,提高城市承載能力。
加強城市經營管理。積極借鑑珠三角等發達地區的成功做法,創新城市經營理念,盤活土地、空間、設施、許可等城市資源,引進戰略投資者,採用BT、BOT等模式,為城市建設籌集更多的資金,提高經營城市水平。繼續抓好“兩違”、“五小”、“六亂”整治,綠化、美化、亮化、淨化市容市貌,提升城市品位。
加快旅遊商貿房地產業發展。全力抓好神光山旅遊度假酒店項目建設,加快征地、拆遷、道路、水電等相關工作進度,確保項目儘快動工建設;加大合水景區、和山景區、明珠水上樂園等景區景點的投入,促進全市旅遊業上檔次、上水平。鞏固提升傳統商貿業,落實家電下鄉、汽車下鄉、農機補貼等政策,擴大城鄉消費市場;培育發展連鎖超市、物流配送、電子商務等現代服務業,再造我市商貿之鄉新優勢。大力發展生態園林組團式住宅小區,加快新興豪庭、麗都花園、明珠商貿城、鴻運新區、惠福園、永泰華庭、寧江新城二期商住區等房地產項目建設,打造宜居城市。
六、堅持開源節流,在增強保障能力上取得更大進展
按照“抓收入、控支出、出政策、求支持、保平衡”的工作思路,做好財稅工作,增強保障能力。
堅持科學聚財理財。通過積極的財政稅收政策,支持企業擴大生產,提高效益,壯大財源。大力組織收入,嚴格依法治稅,創新征管手段,提高征管水平,確保應收盡收;加強非稅收入管理,逐步建立“財政統管、政府統籌”的非稅收入管理模式,增加本級可支配財力。進一步最佳化支出結構,加大對重點項目、民生民利、農業、教育、衛生等公共事業的投入,嚴格控制行政事業經費支出,厲行節約,集中財力辦大事,促進經濟社會快速發展。加強財政支出跟蹤問效管理,進一步規範政府採購制度,逐步建立科學的財政支出效益評價體系,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率。
構建良好金融生態環境。紮實推進“金融生態示範市”建設,高度重視防範金融風險,確保金融穩健有序運行。進一步密切銀政、銀企關係,積極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重點項目、重點企業的資金投放力度,努力解決中小企業融資困難。積極推進農信社改革,建立和完善信用擔保機制,推動金融各項工作順利開展。
七、堅持以人為本,在改善民生民利上取得更大進展
更加注重解決民生民利問題,多做惠及廣大民眾的民生實事,構建和諧社會。
進一步健全城鄉保障體系。城鎮職工養老、失業、醫療、工傷、生育保險等參保人數比上年增長10%以上,農村養老保險達到應保人數的30%以上,城鎮居民醫療、農村合作醫療保險實現全覆蓋。完善城鄉低保制度,城鎮居民人均年收入低於2500元、農村居民人均年收入低於1500元的家庭,實現應保盡保。加強就業再就業工作。全年新增就業5000人以上,下崗失業人員實現再就業1500人以上,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3.5%以內;建立面向所有勞動者的職業技能培訓體系,突出抓好睏難群體就業,支持大中專畢業生、轉業退伍軍人、返鄉務工農民和失業人員創業,全方位促進就業增長。實施城鄉安居工程。加快興福花園319套經濟適用房和48套廉租房建設,紮實推進農村安居工程和老區整村搬遷工作,完成1000戶農村貧困戶危房改造,逐步解決城鄉困難民眾住房難問題,構建和諧社會。
八、堅持統籌發展,在促進社會各項事業上取得更大進展
統籌社會各項事業全面發展,為推動經濟社會科學發展創造穩定、和諧的社會環境。
建設教育強市。加快教育強市創建步伐,興田、新陂、寧中、合水、坭陂、葉塘要達到教育強鎮標準。完善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切實保障義務教育經費“三個增長”。大力發展學前教育、義務教育、高中教育、特殊教育和職業教育,確保國中階段毛入學率100%,高中階段教育毛入學率達到85%以上,辦人民滿意教育。
提高醫療保障水平。加強疾病預防控制和衛生應急管理體系建設,提高重大疾病、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預防控制和醫療救治能力。加大鎮級衛生院投入,改造擴建龍田、坭陂、羅崗、羅浮、徑南、大坪、合水、寧中、永和、福興等10個鎮級衛生院,發展社區衛生服務,提高基層醫療衛生服務水平。
促進文化繁榮。重視城鄉公共文化服務設施建設,加快“梅州文化先進鎮”創建工作;完成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兩海會館”改造工程和古城牆修復工程,啟動文峰塔修復工程;加快永和湖尾紅色教育基地建設,興建革命紀念公園,規劃興建“客家文化公園”;“杯花舞”力爭申報國家級“非保”項目,爭取申報省級“版畫之鄉”。加快有線電視網路升級改造步伐,儘快完成城區數位電視整體轉換功能,豐富城鄉民眾文化生活。
保護生態環境。支持和鼓勵企業實行清潔生產,節能減排,堅決關閉高污染、高排放企業,確保單位生產總值能耗下降3.5%左右。認真抓好植樹造林、荒山綠化、重點流域環境的綜合治理、飲用水源保護等工作,鞏固木材加工經營企業整治成果,保護森林資源。加大對中低產田的改造力度,完成中低產田改造3萬畝,開發整理耕地2萬畝,確保耕地占補平衡。加強農村垃圾處理,減輕農村面源污染,不斷改善農村衛生環境,建設潔淨家園。
抓好安全生產。嚴格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度,著力抓好重點領域的隱患排查和整治,防止重特大事故發生。嚴把食品藥品生產、加工、流通環節安全關,確保食品藥品安全。進一步落實消防安全責任制,完成圩鎮消防規劃,完善消防基礎設施建設,保障人民民眾生命財產安全。
維護社會穩定。進一步完善防控體系建設,加快建設連線社區、重點場所、主要街道和交通幹道的視頻監控平台,嚴厲打擊“兩搶一盜”、社會惡勢力等違法犯罪活動,促進社會治安形勢持續好轉。積極完善鎮(街)綜治信訪維穩中心建設,把各類矛盾化解在基層和萌芽狀態,從根本上預防和減少群體性事件發生。
發展各項社會事業。紮實抓好人口和計畫生育工作,穩定低生育水平。精心組織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工作,保質保量完成普查任務。加強智慧財產權保護,抓好科學技術普及推廣。開展全民健身運動,積極發展競技體育,增強全民身體素質。進一步做好人事、物價、雙擁、人防、保密、檔案、工會、殘疾、老齡、地方志、外事僑務、婦女兒童、民族宗教、防震減災等工作,促進社會各項事業全面進步。
九、堅持執政為民,在加強政府自身建設上取得更大進展
始終牢記立黨為公,執政為民,加強政府自身建設,努力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塑造政府新形象。
建設效能型政府。積極推行行政問責制和績效評估制,落實首問責任、服務承諾、限時辦結、責任追究等制度,強化行政效能監察,進一步提高工作效率,把精力集中在“想幹事”上,把本領體現在“會幹事”上,把目標鎖定在“乾成事”上,確保市委各項決策和工作部署落到實處,取得實效。
建設服務型政府。進一步樹立民本理念,強化宗旨意識,高度重視和解決民眾的生產生活困難,始終做到問政於民、問需於民、問計於民,把財力、物力、精力更多地用於解決民生問題和推進社會發展,為項目建設、企業發展、人民民眾生產生活提供便捷、高效服務。
建設法治型政府。深入貫徹落實《行政許可法》,自覺接受人大及其常委會的法律監督和工作監督,積極支持人民政協依法履行職能,認真辦理人大代表議案、建議和政協委員提案。進一步推進政府信息公開工作,增強行政透明度和公眾參與度。
建設廉潔型政府。堅持把反腐倡廉建設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嚴格執行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完善教育、制度、監督並重的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加強財政、審計監督和行政監察,嚴肅查處違法違紀問題,確保行政權力在陽光下運行。
各位代表,開啟新征程,搶抓新機遇,實現新跨越,是時代賦予我們的歷史責任和光榮使命!讓我們在市委的堅強領導下,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以蓬勃向上、克難攻堅的進取精神,以勇往直前、奮力跨越的昂揚鬥志,以同心同德、眾志成城的強大合力,為全力當好梅州綠色崛起主力軍,建設工貿新城、人文秀區、綠色興寧而努力奮鬥! ?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