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國魚絲製作技藝

基本介紹

  • 項目名稱:興國魚絲製作技藝
  • 認證級別:省級
  • 項目分類:傳統技藝
  • 國家:中國
  • 起源時間:無史料可考
  • 認證時間:2010年
  • 認證批次:第三批
  • 申報地區或單位:中國江西省贛州市興國縣
簡介,歷史淵源,基本內容,基本特徵,主要價值,瀕危狀況,保護措施,

簡介

興國魚絲又稱“與你相思”,是興國縣別具特色的傳統小吃,屬於客家菜。而當地農村里還有另一個叫得最普遍的名字叫“群魚”。興國魚絲”即是以以鮮草魚的細嫩肉質和優質薯粉為原料,經傳統工藝與現代技術相結合精製而成,其風味獨特、色香味美、爽滑不膩、柔韌適口、富含人體所需的多種胺基酸且具有含高蛋白、低脂肪、低膽固醇的特點,是其它肉類食品不可替代的高級營養食品,是純天然的綠色食品,是江西地方名優特產。

歷史淵源

興國位於贛南北部地區,是個魚迷之鄉,在這片古老的土地,青山連綿,河網密布,“七山一水一分田”的自然環境饋贈給當地人們豐富的山珍水產。中國有名的珍貴魚種“金獅紅鯉”即產在興國。興國紅鯉體型大、全身紅色,背部鮮艷美觀,兩則金黃,肉厚骨細,食味鮮美,營養豐富,即可食用、藥用,也可觀賞。興國的草魚同樣產量豐富,肉質鮮美。“興國魚絲”即是以草魚和鯉魚為主要原料。
興國魚絲最早始於何時,已無史料可考,但其反映了客家人獨特的飲食文化。興國洛山“木客”揭開了贛南客家文化的篇章,南北朝“五胡亂華”之時以及元末明初,因政權更換,不少中原人為避戰亂而南遷,流落到贛粵閩地區,也在興國紮根落戶。明末清初的戰亂,興國縣居民十去其九,故清代閩粵客家大量遷入,在興國發展成為具有獨特風俗習慣、方言、文化心態、民間手工技藝的客家群體。他們的民間手工技藝無疑帶來中原地區許多寶貴經驗,又吸收當地土著人長期形成的與當地氣候、物產相適應的飲食習俗,產生了不少富有特色的地方菜。興國在這些令人口饞的佳肴中,尤以“魚絲”令人叫絕。“魚絲”相傳是宋朝一位船工的妻子首創,此後,遍及千家萬戶,世代相傳。
興國魚絲有個別名—“與你相思”。世代相傳,很久很久以前,興國縣有位聰明的女子,嫁給了一位船工為妻。因為丈夫經常出門在外,為讓他不貪戀外面的繁華世界,不忘家,便仿效制粉乾的方法,以魚肉和薯粉為原料,精心製成魚肉冬粉,並取名為“與你相思”,讓丈夫帶著在路上食用。丈夫每吃到魚絲,就會想起家中的嬌妻,所以,總是按時回家與妻子歡聚,決不留連在外。左鄰右舍的女人們,紛紛向船工妻子取經,興國魚絲的做法也就流傳開了。
因為“魚絲”與“餘思”諧音,意即我思念你。所以,至今興國老表出遠門,家人都要煮碗魚絲餞行,表達“遊子在外,永遠思家”之意。旅居海外的同胞回鄉探親,回去時也要帶上幾包魚絲,以便經常品嘗到家鄉特產,寄託懷故思鄉之情。興國人逢年過節、操辦紅白喜事、接待賓客的筵席上,興國魚絲必不可少,這一飲食習俗,世代相傳,始終不變,而且輻射到周邊縣市,影響贛粵閩客家地區。

基本內容

興國魚絲的製作過程極其講究,必須有精於此技術的師傅嚴格按密傳配方按照操作流程,才能做成色香味俱佳的魚絲。主要流程概括為:剖魚—剔骨—剁魚泥—放鹽—和粉—擀皮子—蒸魚絲—折魚絲—切魚絲。
1)選取鮮魚若干,去除魚鱗、魚皮、魚骨以及內臟備用。
2)用刀將魚肉剁成肉醬。
3)加鹽打漿。
4)摻拌適量薯粉,做成大塊,擀成薄圓片。
5)放在鍋里用的竹製蒸架上加熱蒸熟,並晾乾至不粘手時,把它摺疊成圓條狀,再切成絲條。
6)晾乾。各個環節要求高,製作者要富有經驗與技藝,才能掌握好火候、成色。製成的魚絲可水煮、油炸、涼拌,各具風味。

基本特徵

“興國魚絲”製作工藝獨特。它選取肉質較厚的草魚或紅鯉魚,刮盡魚鱗,去除肉髒和骨頭,將純淨的魚肉剁碎成醬,再按一定比例摻入紅薯澱粉和適量的食鹽,如和面般揉成團後,分成若干大砣,用木質滾筒輾壓成一張張薄餅,放到特製的竹搭中,加火蒸熟。待冷卻至不粘手時,摺疊成條狀壓緊,然後切絲,曬乾貯藏。食用時,可湯煮,亦可涼拌、煎炸。

主要價值

“興國魚絲”有著豐富的客家文化內涵。它寄託著客家人不忘故土的綿綿鄉思和“年年有餘”的美好企盼,是客家文化傳統價值的活見證;客家先民有關魚絲的傳說故事,承載著厚重的歷史文化信息;而它獨特的製作工藝,更充分展示了客家先民的智慧和才華。因此,它具有維繫和凝聚客家情感、傳承客家文化的重要價值;此外,興國魚絲有著很高的知名度,深受客家人喜愛,在大力發展紅色旅遊的今天,它能收到帶動旅遊產業發展、振興興國地域經濟的雙重功效。
興國魚絲是一種高蛋白、低脂肪、低膽固醇,富含豐富的礦物質和微量元素的食品。不含任何添加劑、防腐劑和任何人造化學物質的傳統食品,有益智、營養、美容保健、降血壓之功效。

瀕危狀況

目前,興國魚絲的生存發展,面臨很大困境。
其主要表現:
一是精通魚絲製作工藝的師傅青黃不接,傳統技藝日漸凋零。究其原因,一是由於市場經濟大潮的衝擊,傳統家庭作坊式的手工製作日益為機械化生產所代替,一些手工製作中獨有的精華絕活瀕臨失傳,致使興國魚絲風味口感上產生細微變異。而傳統家庭作坊式的手工製作,體力繁重,工序繁鎖,經濟效益相對較低,很多青年人不願學、不屑學,導致魚絲加工製作後繼乏人。
其二是魚絲加工沒有嚴格檢測手段和工藝標準,市場上的魚絲魚龍混雜,偷工減料者大行其道,極大影響了興國魚絲的品質和聲譽。

保護措施

保護興國魚絲製作工藝可謂任重道遠。其首要一條,就是要保存和恢復傳統工藝中的精髓絕活,保持興國魚絲的純正風味。為此,必須優先做好以下幾方面的工作:
一是對傳統藝人的工藝絕活進行音像、文字記錄整理,並採用以師帶徒的方式,培養新人;
二是制定魚絲檢測和工藝製作地方標準,以使魚絲生產規範化;
三是加大宣傳力度,培育市場,與此同時,推進產業化生產,形成規模效應,以服務於經濟建設。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