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大師一起讀歷史:《李鴻章》結論

與大師一起讀歷史:《李鴻章》結論

《結論》的學術研究廣涉哲學、文學、史學、經學、法學、倫理學、宗教學等領域,學貫中西,囊括古今。一生著述甚豐,影響不止一代人。《結論》從梁啓超一生所著千餘萬字作品中,精選各個時期產生巨大社會影響的各類文章,從中可管窺中國近代史上這位百科全書式的偉人淵博的學問與卓越的貢獻。

基本介紹

  • 書名:與大師一起讀歷史:《李鴻章》結論
  • 作者:梁啓超
  • ISBN:7511233422, 9787511233424
  • 類別:歷史
  • 頁數:284頁
  • 定價:35元
  • 出版社:光明日報出版社
  • 出版時間:第1版 (2013年1月1日)
  • 裝幀:平裝
  • 開本:16
  • 叢書名:與大師一起讀歷史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專業推薦,媒體推薦,名人推薦,圖書目錄,後記,序言,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與大師一起讀歷史:結論》介紹:他像利刃一樣可以殺人的文字,為何慈禧太后讀後憤而痛哭?孫中山、毛澤東、蔣介石讀後為何擊節讚賞?嚴復為何評價他是“以筆攪亂社會的罪魁”?看半個世紀的精神導師中國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的鬥士梁啓超,挾雷生電,恣肆汪洋,穿越百年中國,一支筆驚醒了長睡的人心!《與大師一起讀歷史:結論》由著名學者郭世佑導讀!
與大師一起讀歷史:《李鴻章》結論與大師一起讀歷史:《李鴻章》結論

作者簡介

梁啓超,字卓如,號任公,又號飲冰室主人、飲冰子、哀時客、中國之新民、自由齋主人,清光緒舉人等。漢族,廣東新會人。中國近代維新派代表人物,近代中國的思想啟蒙者,深度參與了中國從舊社會向現代社會變革的偉大社會活動家,民初清華大學國學院四大教授之一、著名新聞報刊活動家。
他的文章富有獨特的歷史視角,令人深思,啟蒙思想,其著作編為《飲冰室合集》。

專業推薦

媒體推薦

●任公先生高文博學,近世所罕見。
——陳寅-恪
●文體的改革,是梁啓超最偉大的功績,雜以俚語的新文體(報章體),才使得國民閱讀的程度一日千里。
——吳其昌
●他的勢氣的闊大,規模的弘博,卻竟有點像李世民與忽必烈,雖未及建國立業,其氣勢與規模已足以駭人了。
——鄭振鐸
●在當下,學術分工越來越細,學科越來越繁雜,像黑格爾、馬克思那樣淵博的哲學家、思想家和學者,是難以再現了。在我們中國,像梁啓超那樣博學的思想家和學者也難再現了。
——耿雲志

名人推薦

任公先生高文博學,近世所罕見。
——陳寅恪
文體的改革,是梁啓超最偉大的功績,雜以俚語的新文體(報章體),才使得國民閱讀的程度一日千里。
——吳其昌
他的勢氣的闊大,規模的弘博,卻竟有點像李世民與忽必烈,雖未及建國立業,其氣勢與規模已足以駭人了。
——鄭振鐸
在當下,學術分工越來越細,學科越來越繁雜,像黑格爾、馬克思那樣淵博的哲學家、思想家和學者,是難以再現了。在我們中國,像梁啓超那樣博學的思想家和學者也難再現了。
——耿雲志

圖書目錄

導讀 梁啓超——一部讀不完的書2
第一部分 政論3
變法通議自序3
論不變法之害3
論變法不知本原之害6
論中國積弱由於防弊9
論公德11
論自由13
論政府與人民之許可權18
五十年中國進化概論21
少年中國說25
論學術之勢力左右世界27
論正統30
論君政民政相嬗之理33
論中國人種之將來35
論中國國民之品格38
論報館有益於國事41
新民議42
論進步47
革命相續之原理及其惡果52
吾今後所以報國者55
痛定罪言56
復古思潮平議61
保教非所以尊孔論64
呵旁觀者文68
擬討專制政體檄71
十種德性相反相成義72
人生觀與科學76
科學精神與東西文化79
研究文化史的幾個重要問題82
論小說與群治之關係85
第二部分隨感87
成敗87
惟心88
慧觀89
英雄與時勢90
文野三界之別91
養心語錄91
國權與民權92
破壞主義92
善變之豪傑93
豪傑之公腦93
答客難94
憂國與愛國94
傀儡說94
輿論之母與輿論之仆95
文明與英雄之比例96
倡設女學堂啟97
干涉與放任97
中國之社會主義98
三十自述98
第三部分親歷100
戊戌六君子傳100
《李鴻章》結論108
鄙人對於言論界之過去及將來115
梁任公與英報記者之談話117
在中國公學之演說118
辛亥革命之意義與十年雙十節之樂觀120
人權與女權125
梁任公對於時局之痛語127
附錄:梁啓超生平大事記128
編者說明129

後記

梁啓超先生一生著述一千四百萬字,融匯中西,出人經史,篇篇各呈異彩,令人愛不釋手。黃遵憲曾評梁啓超說,驚心動魄,一字千金,人人筆下所無,卻為人人意中所有,雖鐵石人亦應感動。從古至今,文字之力之大,無過於此者矣。
梁啓超的學生吳其昌認為:“文體的改革,是梁啓超最偉大的功績”,他所創立的“雜以俚語的新文體(報章體),才使得國民閱讀的程度一日千里。”
梁啓超也曾自陳:“縱筆所至不檢束,學者競效之,號新文體。老輩則痛恨,詆為野狐禪。然其文條理明晰,筆鋒常帶情感,對於讀者,別有一種’魔力焉。”拋開上述言論暫且不論,在近代中國歷史上,梁啓超是大家公認的一位產生過廣泛影響的人物,也是海內外學術界研究較多的人物之一。
這是一部梁啓超歷史文集,之所以編寫這樣一本歷史性讀本,是因為考察出版界的情況,對於能夠通過大家的作品了解歷史人物、歷史事件的作品非常少,本書編者認為,梁啓超先生的文章,多少年來廣為流傳,有些作品是介紹我國歷史事件的經典之作,可以讓讀者更加全面地了解中國歷史的真實面目。
由於梁啓超一生著述宏富,研究涉獵廣泛,編者在整理時對先生的作品難以割合,有“望洋向若”之感,但囿於篇幅有限,只能精選梁啓超最有影響的文章,並按內容歸類進行編排,分為政論、隨感、親歷三個部分。這裡收入的作品儘量保持原文原貌,我們在編輯過程中對當時的語言習慣等也不以今日的規範做改動,標點符號大體保持原樣,對有些需要說明的問題,作了必要的注釋。
我等才疏學淺,閱讀範圍有限,本書僅代表自己所學所思,恐難體現梁任公之萬一。另因水平有限,孤陋寡聞,未敢妄自點評先生的經典文字,也難免有選取不當和遺珠之憾,訛誤和欠妥之處也在所難免,敬請大家諒解和批評指正。
本書參考引用了《梁啓超文集》中的部分注釋,特此向編者致謝。

序言


網路評論是網際網路上最具活力的元素之一。優秀網路評論文章,是凝聚思想精華的公開表達,受到網民的普遍歡迎。加強網上輿論引導工作,需要源源不斷的優秀網路評論文章。
由於工作關係,我十分關注網路評論的情況,也喜歡閱讀那些觀點鮮明、風格明快、短小精幹的網路評論文章。我注意到,2011年3月,光明網新開設了光明網評論員欄目,刊發原創新聞評論。該欄目一上線即受到網民的廣泛關注,刊發的評論文章得到眾多網路媒體的廣泛轉載。我感到,光明網評論員欄目有三個亮點:
第一,光明網評論員欄目由光明網與光明日報評論部合辦,這是該欄目成功的保證。作為光明網的主辦單位,光明日報是與共和國同齡的中央級重要媒體,為我國新聞事業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特別是評論工作,一直是光明日報的傳統優勢。幾十年來,光明日報評論人才輩出,評論佳作不斷,許多優秀評論文章載入我國新聞事業發展史冊。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報發表特約評論員文章《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成為我國解放思想、開啟改革開放之路的先聲和重要標誌之一。光明日報積極推進報網互動,努力把中央媒體的傳統優勢體現到網路上來;光明網是中央重點新聞網站,光明網依託母體的政治優勢、資源優勢、人才優勢,切實加強網路評論工作,積極開展網上輿論引導,從網上點擊量、轉載量來看,這個網路評論欄目是辦得十分成功的。這一做法,也值得其他傳統媒體和重點新聞網站學習借鑑。
第二,光明網評論員欄目上線後,堅持圍繞當天早晨新發新聞作出評論,上午定時發出。網際網路環境下的評論話語競爭,要訣就是一個“快”字。慢一拍或者慢半拍,就會失去話語先機,幾乎再無論說的必要。在我看到的去年以來的光明網評論員文章中,都是圍繞當天上午見諸媒體的重大新聞事件而展開,第一時間亮明觀點、搶先發聲,並且天天如此、篇篇如此。做到這一點,難能可貴。所以,從一定意義上講,光明網評論員欄目就是年度重大新聞的評論性歷史記載,或者說是年度重大新聞的評論性日誌。
第三,光明網評論員欄目的評論文章出自專業評論工作者之手,有不少精品佳作。在部落格、微部落格等社會化媒體迅速發展的今天,評論和發布評論已經不再是專業評論工作者的職業“特權”。在網際網路上,許多網民貼發的簡短、睿智的帖文,往往能夠在網上廣泛傳播,影響網上輿論。如果專業評論工作者不能適應網路傳播特點,評論文章冗長、說教,必然會湮沒在無以計數的眾說紛紜的信息海洋之中,也起不到引導作用。光明網評論員欄目的評論文章都不很長,每篇不到1300字(當然,還可以更短一些),簡潔明快,一屏盡覽,符合網路閱讀習慣。不少文章言簡意賅地就新聞事件闡明時代背景、追溯歷史關聯、評述事件得失,既有論點突出、論證嚴謹、條分縷析的專業評論優長,也不乏貼近網民、幽默詼諧的網路用語。光明網評論員的實踐表明,在網際網路時代,專業評論工作者仍然可以憑藉自己的專業素養和學識水平,在網路的海量評論信息中脫穎而出,發揮很好的輿論引導作用。專業評論工作者既要堅持自己的特長和優勢,又要向社會學習、向網路學習、向網民學習,適應網路傳播特點,善用網言網語,不斷提高網路評論的親和力、感染力和引導力,發揮好新聞網站評論工作在浩如煙海、紛繁複雜、躁動不安的網路信息海洋中,幫助人們進行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分析思考的積極作用。
以上是我瀏覽閱讀光明網評論員文章的幾點感受。近日,學習出版社精選了光明網評論員欄目去年發表的一百多篇評論文章,準備結集出版,書名定為《光明網評·第一季》。這對推進網路評論工作是很有意義之舉。報社領導囑我作序,我欣然應允,算是對新聞網站評論工作的倡導和支持。
是為序。
(作者為中央外宣辦、國家網際網路信息辦副主任——編者注)
2012年3月 北京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