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友人書(李贄散文)

與友人書(李贄散文)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5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與友人書》是李贄散文,這篇文章是李贄寫給友人的一封書信,信中介紹了利瑪竇在中國傳道講學的情況。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與友人書
  • 創作年代: 明代
  • 文學體裁:散文
  • 作者李贄
作品原文,作品注釋,作品賞析,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承公問及利西泰(1),西泰大西域人也。到中國十萬餘里,初航海至南天竺始知有佛(2),已走四萬餘里矣。及抵廣州南海,然後知我大明國土先有堯舜,後有周孔。住南海肇慶幾二十載(3),凡我國書籍無不讀,請先輩與訂音釋,請明於《四書》性理者解其大義(4),又請明於《六經》疏義者通其解說(5),今盡能言我此間之言,作此間之文字,行此間之儀禮,是一極標緻人也。中極玲瓏,外極樸實,數十人群聚喧雜、讎對各得(6),傍不得以其間斗之使亂。我所見人未有其比,非過亢則過謅(7),非露聰明則太悶悶瞶瞶者(8),皆讓之矣。但不知到此何為,我已經三度相會,畢竟不知到此何乾也。意其欲以所學易吾周孔之學,則又太愚,恐非是爾

作品注釋

(1)利西泰:利瑪竇(1552—1610),義大利傳教士,1580年(明代萬曆八年)到廣東,改漢名利西泰。後入北京,建天主教堂,從事傳教,兼通中西文字、天算、輿地、醫藥之學,神宗十分器重,當時朝中大臣,如徐光啟李之藻均與他交好。著譯有《乾坤體儀》二卷,《幾何學原本》六卷。
(2)天竺:古時稱印度為天竺。
(3)肇慶:在廣東省,今為肇慶市
(4)四書:宋代朱熹取《禮記》中《大學》、《中庸》與《論語》、《孟子》合為四書,為之章句集注,亦稱四子書。
(5)六經:指《詩經》、《尚書》、《禮記》、《周易》、《樂記》、《春秋》,為儒家經典。
(6)讎對:以言語應答。
(7)亢:高傲。謅:謅媚。
(8)瞶瞶:無精打采的樣子。

作品賞析

李贄對利瑪竇很崇敬,他不固步自封、夜郎自大,而是積極吸取外國的先進思想,成為嘉靖(1522—1566)、萬曆(1573—1620)年間著名的思想家。裴化行《利瑪竇司鐸和當代中國社會》一書介紹了李贄和利瑪竇的交往:“那們嘯嘯王侯,目空一世,不肯輕易晉謁達官顯宦的李贄和尚,竟不惜紆尊枉駕先來拜訪利公。利公前往答拜的時候,他帶了許多隨侍左右的子弟們簇擁著出來相見。彼此暢談宗教,談得很久,但他不肯討論,也不辯駁,只說你們的天主教是好的。他送給利公兩把扇子,上面寫著兩首小詩,是他親筆寫作,這兩首詩後來有許多人抄讀,還收入他的詩集中,刊印出來。他命人把利公的《交友論》謄錄了好幾份,加上幾句推崇的話,寄給他湖廣一帶為數很多的門生。”李贄《贈利西泰》詩云:“逍遙下北溟,迤邐向南征。剎利標名姓,仙山紀水程。回頭十萬里,舉目九重城。觀國之光未,中天日正明。”讀者從中可以了解李贄和利瑪竇的交往。

作者簡介

李贄(1527—1602),原姓林,名載贄,後改姓李,名贄,號卓吾,又號宏甫、溫陵居士等,泉州晉江(今福建泉州市)人。二十六歲中舉,1555年(嘉靖三十四年)授河南輝縣教諭,歷禮部司務、南京刑部員外郎。1577年(萬曆五年)任雲南姚安知府,三年後棄官,寓居湖北黃安耿定理家。不久移居麻城龍湖芝佛院,著書講學。1601年(萬曆二十九年),受馬經綸請,赴北通州。次年,被加上“敢倡亂道,惑世誣民”的罪名,被捕下獄,自刎而死。他是明代中葉的重要思想家、文學家,他以“異端”自命,認為不能“以孔子之是非為是非”。他的散文見解精闢,犀利潑辣。著有《焚書》、《續焚書》、《藏書》、《續藏書》、《李溫陵集》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