臻珊榆閣

位於騰衝來鳳山南麓,著名的僑鄉順鄉東端,距縣城四公里許,為一群坐南朝北之建築,依山傍水,呈梯次結構,層層高築,莊嚴崔嵬。先進山門,前書“隔凡”,背寫“通幽”,次第為龍王殿、三官殿、魁星閣、觀音殿、百尺樓。各殿均在中軸線上,兩旁附屬建築也相互對稱,面積約二千餘平方米。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臻珊榆閣
  • 地理位置:騰衝來鳳山南麓
  • 占地面積:面積約二千餘平方米
  • 特點:依山傍水,呈梯次結構,層層高築
臻珊榆閣,建築,觀音殿,景觀,

臻珊榆閣

魁星閣為主體建築,是六角形攢尖頂重檐木樓,占地十餘平方米,樓下正面浮雕雙龍戲珠,檐下柱枋皆彩繪。閣外窗欞兩側有楹聯:“元精含斗極,龍脈煥天樞,”元龍閣名包含其中。各殿之間和兩邊廂房,有各種樹木盆花,有兩株桂樹,歲在百年之上。龍王殿右邊房外,有一弧形石格,站立欄傍,俯視龍潭,清澈見底游魚成群,怡然自得。

建築

觀音殿

它建築最早的是山門,建於清乾隆廿七年(1763年),次為觀音殿,建於道光三年。當時,元龍閣所在的山腳,朱水涌流,越來越大,村民認為有龍神顯靈,舉行了大規模的“接龍”活動,並壘石打壩,積水為塘,以興灌溉之利,取名“龍潭”。又在潭邊修建樓閣庭院,取“元龍閣”,意思就是水源龍首。清代後期至民國,又數次修葺和續建,以致有今天的規模。費用大都是當地民眾籌集及國外僑胞捐獻,海外赤子愛國愛鄉之心,於此可見一斑。

景觀

龍潭水色湛藍,周圓二百九十米,平均深一米五。三面環山,翠竹成蔭,古木參天,前面有石欄圍護,外面又是砌有石欄的月台,月台上長著兩棵大樹,一棵榕樹,一棵樟木,枝葉繁茂,蒼勁蔥鬱。
就景觀而言,龍潭與它到了高度的和諧、統一,二者不可或缺。沒有它,龍潭未免單調蒼白;沒有龍潭,它勢必顯得枯燥乏味。波平浪靜,潭水如鏡之時,殿宇在水中的倒影,猶如龍宮水府,令人神馳。古往今來,文人雅士,常到此遊覽吟詠,留下了不少佳言絕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