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意

致意

致意,漢語辭彙。

注音:zhì yì。

釋義:向人表達真實的心意;表示問候之意。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致意
  • 近義詞:寒暄、問候
  • 拼音:zhì yì
  • 詞義:使人明理達變
基本信息,基本解釋,引證解釋,其它相關,

基本信息

詞目:致意

基本解釋

  1. [salute;extend greeting to;give one's best wishes to]∶向人表達真實的心意
    拘於俗之眾,不足與致意。
  2. [address]∶表示問候之意
    他向主席致意後開始了他的演說。

引證解釋

  1. 謂使人明理達變。
    戰國策·趙策二》:“夫制於服之民,不足與論心;拘於俗之眾,不足與致意。”
  2. 問候。
    ①《漢書·朱博傳》:“二千石新到,輒遣吏存問致意。”
    ②《晉書·簡文帝紀》:“致意尊公,家國之事,遂至於此!由吾不能以道匡衛。愧嘆之深,言何能喻。”
    ③明 馮夢龍 《東周列國志》第七十四回:“某位居下僚,蒙令尹杜駕,誠為榮幸!明日當備草酌奉侯,煩大夫致意。”
    ④《儒林外史》第三二回:“世兄替我致意他罷!”
    ⑤明 施耐庵《水滸》第五十一回《插翅虎枷打白秀英 美髯公誤失小衙內》:山寨里眾頭領多多致意,今番教吳用和雷都頭特來相請足下上山,同聚大義。
  3. 關注;集中心思。
    ①嚴復《原強》:“而於一國盛衰強弱之故,民德醇漓合散之由,則尤三致意焉。”
    茅盾《〈呼蘭河傳〉序》:“找一找我的男孩子那時專心致意收集來的一些美國出版的連環圖畫。”
    ③蔡東藩 《清史演義·自序》:“自天命紀元起,至宣統退位止,凡二百九十七年間之事實,擇其關係最大者,編為通俗演義,幾經搜討,幾經考證,巨政固期核實,瑣錄亦必求真;至關於帝王專制之魔力,尤再三致意,懸為炯戒。”

其它相關

  1. 致意是一種常用的禮節,它表示問候之意。通常用於相識的人之間在各種場合打招呼
  2. 問侯上應該誠心誠意,表情和藹可親。若毫無表情或精神萎靡不振,會給人以敷衍了事的感覺。
  3. 致意分類
    (1)舉手致意
    ①適用場合:適於向距離較遠的的熟人打招呼
    ②正確做法:一般不必出聲,只將右臂伸直,掌心朝向對方,輕輕擺一下即可。
    (2)點頭致意
    ①適用場合:適用於不宜交談的場合。
    ②正確做法:點頭致意時,頭要微微向下一動,不必幅度太大.
    (3)欠身致意
    ①適用場合:多使用於被他人介紹,或是主人向客人奉茶時。
    ②正確做法:全身或身體的上部微微向前一躬,表示對他人的恭敬
    (4)脫帽致意
    ①適用場合:朋友、熟人見面若戴著有檐的帽子,則以脫帽致意最為適宜。
    ②正確做法:若是朋友、熟人迎面而過,可以只輕掀一下帽子致意即可。戴的是無檐帽,就不必脫帽,只需欠身致意即可,但注意不可以雙手插兜。
  4. 致意禮儀的先後順序
    (1)在各種場合,男士應先向女士致意.
    (2)在各種場合,年輕者先向年長者致意.
    (3)在各種場合,學生先向先生致意。
    (4)在各種場合,下級先向上級致意。
  5. 女士行致意禮儀的注意事項
    (1)女士不論在何種場合,不論年齡大小,不論是否帶帽,只需點頭致意或微笑致意。
    (2)女士在遇到上級時,應率先向他們致意。
    (3)女士在遇到長輩時,應率先向他們致意。
    (4)女士在遇到老師時,應率先向他們致意。
    (5)女士在遇到特別近敬佩的人時,應率先向他們致意。
    (6)女士在遇到一群朋友時,應率先向他們致意。
  6. 致意的方法,往往同時使用兩種,如點頭與微笑並用,欠身與脫帽並用。
  7. 致意注意事項
    (1)致意要注意文雅,一般不要在致意的同時,向對方高聲叫喊,以免妨礙他人。
    (2)遇到對方向自己致意,應以同樣的方式向對方致意,毫無反應是失禮的。
    (3)遇到身份較高者,不應立即起身去向對方致意,而應該在對方的應酬告一段落之後,再上前致意。
    (4)在餐廳等場合,若男女雙方不十分熟悉,一般男士不必起身走到跟前去致意,在自己座位上欠身致意即可。
    (5)致意的動作不可以馬虎,或滿不在乎。必須是認認真真的,以充分顯示對對方的尊重。
    (6)點頭致意;如會議進行中,與相識者在同一地點多次見面都可以點頭為禮。
    (7)在餐廳等場合,女士如果願意,可以走到男士的桌前去致意 ,此時男士應起身協助女士就座。
    (8)點頭致意的方法:頭微微向下一動,不必幅度太大。
    (10)脫帽致意:朋友、熟人見面若戴著帽子,則以脫帽致意最為合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