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命接觸:全球大型傳染病探秘之旅

致命接觸:全球大型傳染病探秘之旅

《致命接觸:全球大型傳染病探秘之旅》內容簡介:大衛·奎曼與全球頂尖的疾病專家展開了一項驚險、刺激的冒險之旅:在中國網捕蝙蝠,在孟加拉製作捕猴陷阱、在剛果圍捕大猩猩……他們試圖踏訪每一個疾病的發源地,去尋找人類大範圍感染疾病的根源。大衛·奎曼除了利用翔實的調查資料向讀者介紹了這些著名疾病的發病原因及傳播過程,更提出了一個令人深思的問題:下一場全球性疾病何時到來?

基本介紹

  • 書名:致命接觸:全球大型傳染病探秘之旅
  • 作者:大衛·奎曼 (David Quammen)
  • 類型:醫學
  • 出版日期:2014年1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外文名:Spillover:Animal Infections and the Next Human Pandemic
  • 譯者:劉穎
  •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 頁數:432頁
  • 開本:16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媒體推薦,圖書目錄,文摘,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致命接觸:全球大型傳染病探秘之旅》系《紐約時報》2012年十佳科普圖書!《經濟學家》2012年最佳圖書!

作者簡介

美國著名科普作家,美國國家地理雜誌記者,著有《完美先生達爾文》等書

媒體推薦

這本書極具吸引力和驚悚感,讀起來就像是一部偵探小說。
——沃爾特·艾薩克森,《史蒂夫·賈伯斯傳》作者
大衛·奎曼並不是一個專業的科學家,但是他是一個專業的科學作家。他非常能夠掌握第一線科學研究的成果,然後把它們用一個很漂亮的寫作方法介紹給大眾。
——粱文道

圖書目錄

第一章 亨德拉病毒和馬
第二章 伊波拉病毒和大猩猩
第三章 瘧疾
第四章 SARS病毒的傳播
第五章 Q熱、鸚鵡熱和萊姆病
第六章 毒性增強
第七章 空中的宿主
第八章 愛滋病的傳播
第九章 所有一切都取決於人的行為

文摘

8
維克·瑞爾馬廄事件幾個月後,又發生了一起疫情,地點在中非。在加彭東北部的伊溫多(Ivindo)河上游,剛果共和國邊境附近,有一個叫作馬依布2村(Mayibout 2)的地方,是在馬依布村上游僅1英里遠的一處附屬居住地。1996年2月初,馬依布2村的18個人參與屠宰和食用一隻黑猩猩後,就突發疾病。
症狀包括高燒、頭痛、嘔吐、眼部充血、牙齦出血、打嗝、肌肉疼痛、咽喉痛和血性腹瀉。村長決定將18人全部送到下游區中心馬科庫(Makokou)鎮上的醫院中接受治療。從馬依布2村到馬科庫,烏鴉飛的話,不到50英里,但乘獨木舟沿伊溫多河蜿蜒而下卻要花7個小時,小舟沿河岸邊森林中的藤枝蔓壁蜿蜒穿梭。其中4名患者在到達時已生命垂危,兩天內便死亡了。4具屍體又被送回馬依布2村,按傳統儀式進行下葬,對這種不明原因奪去人生命的疾病,人們沒有採取任何特殊預防措施。另一位病人從醫院逃了出來,跌跌撞撞回到村子裡,還是死了。很快,第二批感染者相繼發病,他們是第一批病人的親人和朋友,在照顧病人時染病,還有一些人因為處理第一批病人的屍體而染病。最終,31人病倒,21人死亡,死亡率幾乎達68%。
一組醫學研究者收集了上述事實和數據,研究者中有加彭人還有法國人,疫情暴發時他們就到達了馬依布2村。有一個精力充沛的法國人叫埃里克·M·勒羅伊(Eric M.Leroy),在巴黎受過培訓,他在加彭東南部一個中等城市弗朗斯維爾(Franceville)的國際醫學研究中心(Centre International de Recherches Medicales de Franceville,CIRMF)做駐地病毒學家。勒羅伊和同事們從一些病人的樣本中發現了伊波拉病毒的證據,並推斷被殺死的黑猩猩感染了伊波拉病毒。他們寫道,“黑猩猩的感染病例可以成為18例人類感染病例的指示病例”。他們在調查中也發現黑猩猩不是被村裡的獵人殺死的,而是在森林中找到的,當時黑猩猩已經死了。
四年後,我與十來個當地人一起在伊溫多河上游附近的一個篝火旁坐談。他們都是一次長途陸地跋涉的森林嚮導員,其中多數是班圖人(Bantus),絕大多數來自加彭東北部的村莊。我加入征途前,他們已經走了好幾周了。他們的工作包括背著沉重的背包穿越叢林並每晚為生物學家搭建簡單的宿營帳篷。這位生物學家是麥克·費伊(Mike Fay),正是他強烈的使命感驅動著整個事業的前進。即使按照熱帶實地考察生物學家的標準來看,費伊也非同尋常:他身體結實、頑強、不羈、有強烈的自然保護意識。他的事業,自稱為萬千樣帶(Megatransect),是一項長達2 000英里、穿越中非野外現存森林區的徒步生物調查。沿途他每走一步都會記錄數據,記下大象糞堆、獵豹行蹤、猩猩足跡和植物鑑定等,還有用左手草草地在黃色防水筆記本上記下的成千上萬的小符號。而同時,其他人員在他身後一字排開,背著他的電腦、衛星電話、特殊儀器、備用電池,還有足夠他自己和所有人用的帳篷、食物和醫療用品。
費伊到達加彭東北部這邊時,已經走了有290天了。他和一隊熟悉野外森林環境的俾格米人(一個身材矮小的少數民族)一起穿過了剛果共和國,但這些人在加彭邊境被拒絕入境。所以費伊不得不在加彭重新組建一個團隊,大部分成員都是從伊溫多河上游的各個金礦中招來的工人。他要求的那些工作,在森林中開闢道路和搬運行李,儘管艱難並且障礙重重,比起在赤道泥土中挖金子,顯然還是個更好的選擇。有一個人,既是廚師又是搬運工,每晚營火前,他會炒很多的米飯或麩麩(用木薯粉製成的主食,像可食用的紙漿一般),用些混合的褐色醬汁點綴當配料。這種醬汁的成分包括番茄汁、乾魚、罐頭沙丁魚、花生醬、冷凍乾牛肉和辣椒(pili—pili),所有這些都是能混在一起的,由著廚師的興致進行組合。沒有人抱怨。大家總感覺餓。在叢林中筋疲力盡地跋涉了一天之後,比這樣一大份食物更糟的就是食物的分量不夠大。我受《國家地理》(National Geographic)之命,加入這群人當中,主要的任務就是追隨費伊的足跡,寫出描述其工作和旅行的系列故事。我會在一個地方和他待上十天,另一個地方再陪他兩周,然後溜回美國,讓我的腳恢復恢復(我們穿的是蹚水涼鞋),然後寫出一期連載故事。
每次我重新加入費伊和他的團隊,發現根據地點的偏遠程度和需要補給的緊急程度不同,集合點的後勤安排都會不同。他從未在曲折的征途上偏離過。找不找得到他,取決於我。有時,我與費伊信任的後勤人員——一個名叫西原智(Tomo Nishihara)的日本生態學家一起,通過坐叢林飛機或乘裝有電機的獨木舟到達他所在的區域。我和西原智擠到輕舟里,旁邊裝滿費伊下一程所需要的東西:裝有新鮮麩麩、米飯和乾魚的袋子、沙丁魚箱子、油和花生醬、辣椒和5號電池。但獨木舟並不總能把我們送到費伊和他的隊員挨餓、受凍等待補給的地方。這種情況下,和準備穿越一個叫明克比(Minkebe)的大森林屏障的旅行者一起,我和西原智坐在一架貝爾412直升機中呼嘯著沖向藍天。這架直升機是從加彭軍隊高價租來的,是13座的大型機。在其他地方堅不可摧的森林林冠,在這裡卻時不時被幾個高大的山頭所打斷。這些山頭幾百英尺高,聳於萬物之上,如埃爾卡皮坦山(El Capitan)林立於綠色大地的霧靄之中一般。其中一座孤山之頂便是費伊指引我們著陸的地方,位於馬依布2村正西40英里處。
那一天對組員們來說是相對輕鬆的一天,不用過沼澤、沒有會劃破皮膚的植被叢、沒有因費伊拍近景而被激怒了要攻擊人的大象。他們臨時露宿下來,等待直升機的到來。現在補給到達了目的地,甚至還帶了啤酒來!營火四周的氣氛頓時輕鬆、友善起來。我很快了解到其中兩名成員——東尼.M.波什(Thony M’Both)和索非亞諾·安托克(Sophiano Etouck)就來自馬依布2村。伊波拉病毒肆虐於村莊時,他們就在現場。
P37-39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