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正錢幣

至正錢幣

至正錢幣是至正(1341 -1370)年間使用的錢幣。

至正錢幣,

至正錢幣

至正(1341 -1370)是元惠宗的第三個年號,也是元朝的最後一個年號。元朝使用至正這個年號一共30年。錢幣有通寶和元寶兩類。
至正通寶種類較多,有部分背穿上分別鑄有寅、卯、辰、巳、午五種八思巴文地支紀年;有的背穿上、下分別為八思巴文和漢文紀值數字。大小均有,並且部分錢幣背面鑄有八思巴文。在我國錢幣史上具有特殊意義。在元代以紙鈔作為主要貨幣,鑄幣不多。並且除八思巴文貨幣外,其它漢文鑄幣量有限。有些年號僅有寺觀錢傳世,這種寺觀小錢當時不作貨幣流通,只作信徒對寺觀的香火錢,故亦稱“供養錢”。元錢銅色以深紅及淺紅者居多,供養錢也有偏黃色的。
至正之寶均為大錢,有折十,二十,三十,五十等幾型。面文“至正之寶”,背穿上有一“吉”字,穿右有“權鈔”二字,穿左分別為“五分”,“一錢”,“一錢五分”,“二錢五分”,“五錢”共五等。以銅錢權鈔行使,又稱“至正權鈔”。錢文書體特別俊秀流暢,與“至正通寶”一類書法相同。
元代貨幣的市場價格,除至大通寶及八思巴文大元通寶外,其餘都較昂貴。其一因為元代鑄幣量小,其二因為漢文錢幣少於八思巴文幣,至正通寶價格由最低人民幣12元到最高的8000元不等,背文對價格貴賤起重要作用。物貴則偽者愈多,收藏時要格外檢查背文八思巴文(蒙文),元代偽古幣破綻多在背文,造偽者照字描摹,八思巴文似是而非,因而成為鑑別的一個關鍵。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