臭參

臭參

臭參為桔梗科黨參屬植物擬心葉黨參的根,別名土黨參,稜子黨參,古燈茶根,古東根等,生長於海拔700—2800m的林緣和灌木叢中,主要分布於滇中、滇西、滇南等地區,雲南宜良有栽培。該植物的根具有補中益氣,潤肺生津,補肺止咳的功效,在雲南作為廉價的滋補品使用,每逢秋冬季節在蔬菜市場大量銷售,與同屬中藥黨參相比,臭參還具有排除體內積氣的作用,類似“以通為補”。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臭參
  • 別稱:臭黨參,蘭花參,胡毛洋參
  • :植物界
  • :桔梗科
  • :黨參屬
  • 分布區域:雲南
形態特徵,分布範圍,主要成分,主要價值,生態意義,食用,

形態特徵

臭參是雲貴高原高山林區的一種特產植物藥,有著悠久的栽培和食用歷史,連同野生的在內,資源十分豐富。根部除含有基本營養成分以外,還含有豐富的維生素B和微量元素,特別是維生素B,與其它食、藥用根莖類相比,含量高出了3~84倍。科研成果表明,臭參能夠補氣血、通經絡、助消化,其原理主要就是因為含有藥理學功效成分維生素B。結合其資源優勢、生態優勢、市場和科研成果分析來看,臭參具有很高的開發利用價值。

分布範圍

分布於雲貴高原海拔1500m及以上的灌木叢林間,為喜陰喜濕植物。

主要成分

臭參根含有黃酮香豆素、揮髮油、糖、胺基酸、蛋白質、生物鹼、有機酸、酚類、鞣質、樹脂和少量皂甙等成分。
根據化學成分研究的結果,初步認為臭參的黃酮香豆素為其主要成分之一,此外尚有揮髮油、糖類等。這與黨參的化學成分有顯著的區別,因而臭參除與黨參共有補中益氣功效外,尚有舒通經絡之功。
臭參除含有一般食品的基本營養成分(見右圖)外,微量元素的種類、含量和比例均很理想,最具特色的是維生素B,它不僅種類多,而且含量與其他食物及藥用根莖類食物相比,高出了3~84倍(比較標準:中國預防醫學科學院,營養與食品衛生所編.食物成分表.人民衛生出版社,1998)。提示臭參是一種能防治維生素B缺乏症如腳氣病、口舌炎、癩皮病、促進食物消化、消除氣脹、促進食慾、防止貧血、抑制膽固醇沉積、防止動脈粥樣硬化、防止胎兒畸形的,具有良好保健功效的滋補藥。
基本成分表基本成分表

主要價值

臭參性味甘,微苦,平。具有補中益氣,補陰益血,通經活絡之功。主治脾胃虛弱,食少便溏,肺虛久咳,咯血,體虛易感風寒,病後虛弱,血虛痿黃,失眠多夢,腰痛,跌打損傷,風濕麻木等病證。
統計學處理表明,臭參對提高血紅蛋白有顯著意義,免疫球蛋白和紅細胞也有明顯差異。觀察表明臭參不但可改善症狀(特別對氣虛血虛較明顯),而且對提高血紅蛋白有顯著效果,證明民間所云有補血作用是確切的。服藥前後免疫球蛋白也有明顯變化,說明臭參具有補氣補虛作用。
1999 年,楊若麗等就臭參的部分藥效學和急性毒性進行了實驗研究。動物實驗結果顯示:臭參對小鼠小腸推進運動有顯著的興奮作用,具有加強胃腸蠕動的功能;對環磷醯胺作用下,能促進失血性血虛小鼠的Hb、RBC、WBC、IgG的恢復,提高小鼠腹腔巨噬細胞的吞噬功能和淋巴細胞的轉化率,具有一定免疫調節和抗貧血作用,提高耐缺氧、抗疲勞能力。
結論:臭參無毒副作用,是一味能加強胃腸運動功能,提高機體免疫功能的滋補藥。
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印明華先生對臭參中揮發性臭味的化學成分進行了研究,結果指出:臭參揮發性成分,除了一些簡單羧酸脂肪酸甲脂外,主要為一類芳香烴的同系物及同分異構體,幾乎沒有萜類揮發性物質。並認為,臭參的特殊臭味就是來源於上述這些揮發性成分。

生態意義

臭參多分布在海拔600~3000m的林緣、灌叢及山野陽坡草叢中,利用森林邊緣和山野荒坡栽培臭參,不僅不會破壞森林、占用更多的耕地,而且還可保持水土,保護森林,防治荒山,從而建立起一個良性的生態系統。

食用

臭參在雲南有野生者,家種者,但市售多為家種,其移為家種已有近百年歷史。臭參產量高,價廉,資源十分豐富,每年秋冬季集市上隨處可見,售量相當可觀。
臭參
雲南民間將臭參作為廉價滋補品與肉類燉服,有補氣生血、健脾益胃、滋補強壯等作用。臭參作為一種老幼皆喜的食材,深受城鄉居民喜愛,可做臭參燉排骨、臭參燉雞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