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維持性資源

自維持性資源是自然因素的雙重屬性之一,具有維持生態平衡的功能,是一種純粹的客觀屬性,隨著人類的生產生活強度的增加,這一功能正在不斷遭到破壞和削弱。地球的生命支持系統和生物多樣性除了具有直接使用價值,為人們提供大量基本的生產和生活資料,同時作為自維持資源還具有間接使用價值,執行著重要的環境調節功能,即生態功能:更新大氣氧,在生物地球化學循環中起中心作用,保護土壤、調節水文,改善氣候,吸收污染物等等;地球上的動物、植物和微生物等生命相互支持,相互制約,維持著地球生態系統的平衡,也維持著人類自身的生存。

隨著科學技術的高度發展,人類改造自然的能力不斷提高,人類似乎可以把一切自然因素都加以改造和利用,但人類的錯誤就在於只看到物質資源屬性的一方面,忽視了自維持資源屬性的一面,這就導致了地球生態環境不斷遭受破壞的殘酷現實;同時也說明白維持資源具有稀缺性,是有價值的,它的價值就是自然因素維持生態平衡的間接使用價值。自維持資源的運行有其特定的生態規律性,是不以人們的意志為轉移的。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自維持性資源
  • 外文名:Self-sustaining resource
  • 面臨的問題
  • 保護對策
自維持性資源特點,自維持性資源面臨的問題,保護自維持性資源的對策,

自維持性資源特點

(一)自維持性資源具有稀缺性,是有價值的,它的價值就是自然因素維持生態平衡的間接使用價值。
(二)自維持性資源的運行有特定的生態規律性,是不以人們的意志為轉移的。所以人們保護和利用自維持性資源就必須遵循生態學原則,長期以來由於人們對自維持資源缺乏足夠的認識,導致了人類的生存環境急劇惡化。

自維持性資源面臨的問題

(一)生物多樣性急劇減少
地球上的生命經過幾十億年的進化,形成了由極多生物組成的、適合於人類生存的生物圈,無疑正是這紛繁的生物多樣性支撐著人類的生存和發展。但是自從人類出現以來,特別是近幾個世紀,人類的活動劇烈地加快了地球上物種滅絕的速度。
(二)生境退化
生物多樣性的三個主要層次是基因、物種和生態系統,生物多樣性包括生態系統的多樣性,生態系統由各種各樣的生物物種及其生境構成,由於人類活動的影響,不僅物種急劇減少,生境也遭到嚴重破壞。

保護自維持性資源的對策

自然資源和生態環境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本條件。因此認識和保護好自維持性資源,保護自然資源和生態環境,對人類的生存和發展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
(一)加強對生態環境資源的巨觀調控
生態環境資源是自維持性資源的物質載體,保護自維持資源就是對生態環境資源的保護。由於自維持性資源的公共物品性質而存在的嚴重“市場失靈”問題說明,市場對自維持性資源的作用是有限的,政府作為全體國民的代表,應當把環境的自維持功能的保護作為政府的一項重要職能,在該領域發揮主導作用。政府應當加強以下幾方面的調控:
1、規範政府環境行為,參與巨觀經濟決策。
2、政府還要加強法制建設,完善充實生物多樣性和其它生態環境資源保護的法律,加大執法力度。
3、建立資源核算體系,對資源進行科學的價值評估,並隨著向市場經濟過渡,依靠價值規律調整資源價格,使資源反映其真實價格。
4、加大對自維持資源保護的投入,政府需要在財政稅收、金融信貸及引進外資等方面,制定並完善保護生物多樣性和其它自維持資源的經濟政策及措施,同時多渠道籌措資金,按照“開發者保護、破壞者恢復”原則,生態破壞的恢復由開發者和破壞者承擔,根據資源有償使用的原則,逐步開徵資源稅和資源補償費。
(二)完善產權制度
在我國這樣的開發中國家,許多自然資源問題起因於公共物品的開放利用,因而在現在的中國,產權制度在自維持性資源保護領域是有實際意義的。
(三)自維持性資源的有償使用
對於大氣環境、大熊貓等珍稀動植物等純公共物品,由於“免費搭車”的存在使市場在提供純公共物品方面是無能為力的,需要政府來承擔生產公共物品的責任。不過許多公共物品具有局部性,如某些居住區在開發時進行大面積的綠化,以滿足住戶呼吸清新空氣的需要,這時就由物業公司(住戶間接承擔)綠地的維護和管理費用。
(四)實施資源和生態補償制度
徵收資源和生態補償費,是指各類建設項目和資源開發對自然環境和生物多樣性破壞給予的補償,以及國家向開發利用自然資源的單位或個人徵收資源增殖保護費,建立自然資源保護基金,專門用於增殖和保護自然資源。這種制度的建立可為生物多樣性和其它自然資源的保護提供重要資金來源,生態環境補償費可以歸人邊際外部成本中的生態破壞損失,而排污收費則歸入邊際外部成本的環境污染損失。
(五)自然保護區的建設
保護自然資源和生態環境的一項重要措施就是建立自然保護區,用以保護自然生態系統的重要生態過程及其生產力,保護生物多樣性及其遺傳資源,保護多種多樣的生境及其景觀。保護區是生物多樣性就地保護的主要場所,如果保護區規劃得當,管理良好,一個地區乃至整個國家生物多樣性的保護就有了保障。
(六)發展生態農業
在中國建設生態農業有利於貫徹農業因地制宜的原則,合理調整農業生態結構和農業布局,使農林牧副漁全面發展,如山區退耕還林等,有利於運用先進的科學技術,不斷提高土地利用和勞動生產率,提高農業產品的產量和質量,提高商品競爭能力。
另一方面,發展生態農業有利於減少對農業生態環境的污染與破壞,促進生態良性循環,提高資源利用率,減少廢棄物、污染物的產生,保護和改善農業生態環境,促進農業的可持續續發展。而且生態農業的建設可以因地制宜發展大農業,農工商聯合,發展種植業、養殖業、加工業、旅遊業等等,為農村大量剩餘勞動力廣開就業門路,有利於農村的人才培養和穩定發展。
(七)運用生態規律建設城市生態系統
在城市建設中,必須遵循生態規律,加強城市環境保護,建設生態城市。綠化系統是城市生態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城市綠地系統具有調節氣候、淨化空氣、減弱噪音、美化環境、維持碳氧平衡的功能。在城市生態系統中,處在頂層的消費者(主要是人)的生物量遠遠大於低位營養級的生產者(綠色植物),生態金字塔是倒置的,所以有必要加強綠化系統建設,提高城市綠地覆蓋率和人均公共綠地。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