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港區

自由港區

自由港區是指各國和地區在對外經濟交流活動中,劃出一塊特定的、採取更加開放的特殊政策和措施的自由經濟區域。是為了發展轉口和對外貿易、利用外國資金、引進先進技術和科學管理知識、解決勞動就業、開拓國際市場、擴大出口貿易、增加外匯收入,最終促進該國和地區的經濟發展。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自由港區
  • 外文名:free port quarter
  • 自由港區總數:629個
在自由港區內,相應地制訂特殊的對外開放政策,以及放寬海關管制、實行減免關稅等一系列優惠措施,提供安全、良好、可靠的投資環境和便利的經營條件,設立事權集中、靈活高效的管理機構。該區與國內的其它地區實行嚴格隔離。按自由港區設定的目的與功能分為:自由港、出口加工區、自由貿易區科學工業園自由邊境區、過境區及保稅倉庫等。截止80年代中期,全世界的自由港區總數達629個,分布於除大洋洲以外的86個國家和地區,其中亞洲地區的25個國家和地區有161個,非洲的14個國家有126個,歐洲的17個國家有125個,美洲的30個國家有217個。按國家,美國最多,有92個;模里西斯次之,為88個。上述自由港區中,按其經營性質或主體活動的經濟性質分為4類:①貿易型。包括自由港、自由貿易區、自由邊境區、自由關稅區、保稅倉庫和對外貿易區等,是自由港區中歷史最悠久、數量最多的一類。其功能從第二次世界大戰前的貿易型逐步向60年代以來的工貿結合型過渡,並在此基礎上發展第三產業,朝綜合型轉變。主要分布於西歐、北美等一些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②工貿結合型。基本形式為出口加工區,還有自由工業區、投資促進區、自由出口區等。它既提供貿易型的某些優惠和便利條件,又提供發展工業所必需的基礎設施,積極鼓勵外資和先進技術設備的引進,發展以出口為主的加工工業和製造業,以促進整體經濟的繁榮。主要分布於亞洲和非洲的開發中國家;③綜合型。指那些工業、貿易和其它第三產業綜合發展的、功能完備的大中型自由港區。是通過以貿促工、工貿結合和綜合發展而成的。除具備貿易型特點外,還發展出口加工工業、運輸和通訊業、科技文教衛生事業、金融和保險業、房地產業、旅遊業和其它服務業。它能靈活多變地適應國際經濟形勢的變化,如香港和新加坡等;④科技型。以大學和科研機構為依託,依靠本國的技術力量,本身研製和引進外國的先進技術及資本,開發與創立新興產業,出口高精尖產品,促進所在國的產品更新換代和在產業結構的調整與升級中起先導作用。它是從工貿型發展而來,其典型形式為科學工業園。自由港區的選址與建設必須具備:水陸交通便利;用地方便,地租低廉;接近終端銷售市場;有充裕、優質、廉價的勞動力供應;接近原料產地;具有較完善的基礎設施等條件。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