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成長:90後女孩反抗應試教育實戰錄

《自由成長》是一個90後女孩根據自己的真實經歷所寫的一部自傳。她的經歷曾在網上引發無數家長、老師的關注與討論,正如周國平老師所說,很具有代表性,也具有借鑑性,值得傳揚和推廣。她喜歡看“閒書”,包括簡本英文小說,高中時迷上了相對論、哲學等,興之所至,還看動漫,看科學類節目,寫作,畫畫。她的課內成績長期平平,但奇蹟般地後來居上,最後輕鬆地考入了北大中文系。王卉媛的案例證明了在應試體制下,個人——包括作為個體的學生、家長、教師——仍有可能最大限度地堅持素質教育,與應試體制相抗爭,並且做到在這個體制中也不成為輸家。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自由成長:90後女孩反抗應試教育實戰錄
  • 作者:王卉媛
  • 出版日期:2012年8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304057008
  • 品牌:中央廣播電視大學出版社
  • 外文名:Art Freedom Love Friendship
  • 出版社:中央廣播電視大學出版社
  • 頁數:359頁
  • 開本:32
  • 定價:36.00
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後記,序言,名人推薦,

內容簡介

《自由成長》附有著名學者周國平與作者的通信內容。此書有機會呈現在讀者面前,正是源於一位著名學者和一位90後女孩對於中國教育的熱切關注及深入探討

作者簡介

王卉媛,女,於1992年出生在北京一個普通家庭。在父母“順其自然”理念下平靜地成長,性格內向平和,興趣愛好廣泛,對文學藝術有濃厚興趣,熱愛思考,關心教育。現就讀於北京大學中文系。

圖書目錄

代序:把賭注下在素質教育這一邊(周國平)
前言
卷首
生命的本初
我的家
左撇子又怎么樣?
啟蒙
散碎的記憶
意識到死亡是必然的終點
家庭影響下的價值觀
晴天霹靂
老媽的人生哲學和老爸的野心
正是這不完美讓我變得完整
你們孩子的作文是不是你們幫著寫的?
“矯枉過正”:書籍的星空
學校印象
遊戲
在遊戲中成長
“插具戲”
“娃娃戲”
充滿回憶的小樹林
“健身的”
快樂的時光
“憑什麼大的要讓著小的?”
兒童的世界是最難理解的
同情之心
書籍、藝術與學習
是書籍,給了我充實的可能性
讀書與價值觀
與書籍對話
“讀書”、“看書”和“念書”
《西遊記》
“作業寫完了嗎?”
奧數與數學
“你想學什麼?”
興趣至上
國中時我的動漫世界
不是“學習”的學習
談國中的課外班
你的人生是荒涼的!
最愛的周一和周四
友誼
家庭
“聰明”是不值得炫耀的
自己的想法
應對逆反心理——“無為之為”
不想讓興趣成為任務
新生
學會去愛這個世界
人的價值在於他的不甘失敗
做一個參與者而不是旁觀者
“沉默的外表下一顆火熱的心”
思考的魔力
幻象:從故事到觀念
“班主任十大罪狀”
一起走過的日子
外其身而身存
平衡
文理分科
學習方法
聽到了鳥鳴
“潛力”
虛驚一場,成長一截
保護好自己的本心
“我要考北大中文系”
打擊與調整
和整個人生的問題相比,高考什麼都不是
順其自然
“我還沒過過一天這樣的日子呢”
聊天是最不耽誤時間的事情
成長
以愛為名的逼迫仍然是逼迫
教育也會帶來毀滅
戰略性抵抗
後記
附錄
通信1
通信2
通信3

後記

開始計畫寫這本書時已經是一年多以前了。2011年4月,編輯蘇琦先生從部落格上找到我,建議我將自己的成長經歷和我對教育的思考寫成一本書。經過反覆斟酌,我答應試一試,希望能夠為如今的教育做點什麼,哪怕只是引起一些思考也好。雖說這本書有些過於個人化,文字水平也很低,但假若能夠提供一個案例,也就值得了。
書完稿於2011年12月初,在這中間經歷了很多事情,也遇到了很長時間的思維阻塞期。後期和很多師友的聊天都給我帶來了很大啟發——雖然不想說得那么“俗”,但我依舊要在這裡感謝支持我的老師們和朋友們,尤其是我高中的班主任王曉青老師、高中的朋友翌虹和少奇等;而最應當感謝的自然是我的父母、爺爺奶奶、姥姥姥爺,他們不厭其煩地和我講我小時候的細節,還有在這十幾年中自己的觀點與心情,讓我能夠順利地完成一些有關他們的片段。
書稿在交付出版的過程中出了一些意外,若沒有蘇琦先生費心,這本書也一定無法面世。蘇先生在自己很大的工作壓力之下仍沒有放棄我這本書的出版,一直四處奔波協調,並最終將這部書稿交付給了中央廣播電視大學出版社。中央廣播電視大學出版社的白沙老師對教育問題十分關注,故而接下了我這部十分不成熟的書稿——我在這裡要感謝中央廣播電視大學出版社的每一位為我的書所做的工作,更要感謝白沙老師給我的這個機會。以這部書為橋樑,我和直接負責本書編輯工作的畢冬姐姐也成了很好的朋友。
另外,書名《自由成長》很大程度上源自我和晚寒的討論(在這裡拜謝寒哥的支持!還有看我爸爸的信後哭了的鄒蘊姐)。也要謝謝鄢虹、碧冰和馬源等朋友,以及在部落格上結識的幾位博友,他們在我寫書的過程中不斷鼓勵我、給我建議,讓我有信心把它完成。

序言

首先,這本書裡面許多文字所關心的主題不是優秀,而是成長。我沒有過人的口才和深邃的思想,也沒有很多對人生有利的好習慣。我的父母並沒有煞費苦心地想讓我“成功”,他們也無法提供什麼具體的“培養方法”。但是我和每個人一樣,擁有自己的成長經歷,有自己的快樂也有自己的痛苦。考上北大並不是主題,而是一個意外收穫,是一個機會。所以若有家長希望從接下來的文字中找到什麼教育的秘訣和方法來讓孩子考上北大清華,恐怕會非常失望,因為您可能會看到不少您反感孩子做的事情。但如果有些父母或準父母能夠從我這裡找到一些積極的觀念,或是有些朋友能夠從我的經歷中找到共鳴,那么我的努力就是有價值的。
在動筆之前,我曾經猶豫了很久很久,不知道該怎樣寫,生怕誤了家人和朋友的信任。我越是回憶我的成長,越覺得我的成長沒有任何不同尋常之處,平平淡淡,甚至有些枯燥。和身邊的朋友一聊天,更是覺得我的經歷不值得寫——很多同學都有著豐富的人生經歷。他們去過全國各地甚至世界各地,或者他們擁有一個艱難的卻使他們堅韌不拔的成長環境,再或者他們通過學校各種活動的鍛鍊擁有了漂亮的口才和傑出的辦事能力……然而我的生活看起來是那樣的平凡。我沒有機會去見大世面,幾乎所有的生活都是在家和學校中奔走,成長環境雖不富裕也不艱苦,沒有經歷什麼令人撕心裂肺的痛楚和讓人進退兩難的抉擇。我性格內向,從未正式擔任過學生幹部職務,領導能力之類的詞語也與我無緣。即便從教育的角度來講,我的父母也十分普通,他們沒有自己的教育理論,也沒有“教育”這個概念,幾乎沒看過教育類書籍或者聽過相關講座。他們說,好像不知我怎么著就這么長大了。
當然,對於我自己,成長中的每一件小事都是組成自己的一部分。哪怕過程再平淡,對我也都是極其重要的,每一點回憶的碎片都屬於我。問題只在於將這些經歷說給陌生人聽有沒有價值,有沒有意義,我又能切切實實地幫到誰?在我把自己的擔心說給朋友聽之後,很多人都鼓勵我動筆。有一個朋友告訴我,每個人的人生都是值得寫的。還有人說,若是我的努力能夠使一些朋友意識到保存自我的重要,使一些家長少逼迫一點自己的孩子,哪怕只產生一些不大的影響,那么這份努力就是有價值的。我的母親則告訴我,不用管別人怎么說,就當這本書是為你自己寫的就可以了,當做是這么多年活在這個世界上的一個記錄和見證。在他們的支持下,我開始搜尋過去生活的影子,才發現留下的記憶真是少得可憐,尤其是幼年,幾乎什麼都不記得了,爸爸媽媽和爺爺奶奶也沒有什麼頭緒,那些蒐集到的記憶碎片只好用“大概”和一些約數來寫。
另外,這本書裡面,我有意避免了引用各種書籍中的話,因為我覺得“引用”並不能反映一個人當時的心境,教育理論的書籍多如汪洋大海,我不願以淺薄的學識去斷章取義,更不願因此陷入說教而失去了最初樸素的想法。我的想法都是從自己的經歷中領悟到的。
無疑,書中的觀點會有偏見,會有不足,也會有淺薄之處.但都是我十分真誠的想法。最近有關教育的話題越來越受到關注,不同的聲音此起彼伏,繼“應試”和“素質”的討論之後,打罵教育和“寵”式教育最近又打得不可開交。不可否認的是,一個概念,一旦它被提出並在公眾中流傳,它的本意就會在不知不覺中被各種偏見和轉述扭曲了原來的樣子。“素質教育”這個名詞一開始被引用時,絕不是意味著要讓所有的孩子都去學樂器、搞學科競賽;“打罵教育”這個概念在其推崇者的觀念里也並不是“暴力教育”,而是有節制、有原則的體罰(這裡先不討論其優劣);“愛的教育”的本意也不是讓父母去盲目溺愛孩子。但這些觀念往往在流傳的過程中被誇大了某一方面,真正應當重視的地方卻被忽視掉了。所以拷貝任何模式都是不可取的,想要找到某種“教育模式”來往孩子身上套,這無疑是身為父母的人在偷懶。
我在這本書裡面貫穿了一個觀念,就是“順其自然”。我相信提出這個觀念以後,一定會有很多孩子去和父母叫囂,你看,你們根本就不應該管我,我乾什麼都可以——也就是上面所說的那種普遍的“被歪曲”。所以這裡要聲明一下,我所提倡的“順其自然”並非“什麼都不管”,其具體含義包含在我全部的敘述之中,若是有人非要歪曲它,也不是我所能控制的。我曾經害怕這種誤解會引來很大的爭議,但轉念一想,爭議本身也是一種進步,要是我所做的事情能夠引起更多人的思考,那也不是什麼壞事情。若是因為怕自己平靜的生活被打破就什麼都不做,那豈不是太自私了些。
如上所述,這絕不是什麼“教育方法”的書,相反,我們恰恰應該把“教育”這個概念放下,去關注一下孩子本身,關注一下“人”本身,把“教育”這個居高臨下、意味很強的概念換成“成長”這個溫和平等的詞語。長期以來我們過分強調“知識”、“能力”,卻沒有重視“情感”,而人生活於世,“情感”是一個十分重要的方面。情感領受能力不僅關係到人和人之間的關係,更關係到一個人人生的豐富程度。另外,好的情感領受能力有助於形成積極健康的世界觀和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很多人所關心的“心理素質”問題,實際上和一個人對一些大問題的觀念是有很大關係的,只有在大的方面篤定,才能不在小的方面驚慌。倘若視野不夠寬廣,眼光不夠長遠,就很容易鑽到一個牛角尖里出不來,執著於一些價值不大的東西而不得品人生真味。家長有權利將孩子的一生都限制在某一個小世界裡面嗎?童年的回憶是伴隨一生的,無論那具體的記憶是否還清晰——或許到了一定的年齡我們會把童年往事盡數遺忘——但童年的情感體驗是潛藏在一生之中的,潛藏在我們對待事物的態度當中,潛藏在我們做事的原則當中,潛藏在我們心中認定的價值當中。家長可能會反駁,我們的童年就很苦啊,我們現在不也好好的。但是您的童年雖然苦,卻不一定貧乏。看看我們現在的孩子。不少都被限制在一個個單調的循環當中。如果童年很貧乏很單調,就會有很多情感不能理解,也就談不上“同情心”。
我想,這些文字首先要獻給我的父母,是他們給予了我生命,讓我擁有了這么多可能。我的成長之中有很多他們並不了解的事情,這也算是我對他們的一次傾訴,我想,他們的有些疑惑也會在這本書裡面得到解答。隨後,就是那些一直支持著我的老師和朋友,我希望將一個真實的自己呈現給他們,同時也將我心目中的他們傳達出來。我感恩出現在我生命里的每一個人。同時,這些文字也是我送給自己過去十幾年人生的一個禮物,我想要把曾經的孤獨和曾經的快樂都記錄下來,重新審視自己,看看是什麼樣的經歷塑造了現在的我。它將是推動我進步的一個新的動力,讓我看看自己身上肩負的責任和義務,想想這一生中需要感恩的那么多人,重溫一下那些對我有重大影響的事情,以便更好地走好自己人生的路。隨後,則是希望它能夠對拯救教育起到一些微小的作用。也許是給研究者提供一個案例,也許是給某個家庭一個思考的機會,總之,希望它的價值不要僅僅是對我自己的價值。我所希望提供的是一些觀念,而不是一些方法;有了有益的觀念,方法自然也就不會離譜到哪裡去。

名人推薦

“我相信,無論家長,還是中學生,對當今教育弊端有所認識但怕失去什麼而不敢抵制的不在少數,你的經歷對他們會有說服力,在抵制這一邊加上一個砝碼。”
——著名學者 周國平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