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災害風險警示圖

自然災害風險警示圖

自然災害風險警示圖屬於《中國自然災害風險地圖集》,經過對中國近10年的自然災害風險研究繪製而成,是中國發布的首部中國綜合自然災害風險"警示圖".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自然災害風險警示圖
圖書簡介,書籍意義,相關措施,

圖書簡介

《中國自然災害風險地圖集》參考數百年來發生在中國的自然災害記錄及相關損失數據,這本地圖集收錄了400餘張地圖及數十張統計表格,以獨特的角度展示了中國自然災害分布格局。尤為引人注目的是,這份地圖集顯示,中國自然災害風險等級呈現出"東部高於中部、中部高於西部"的格局。
其中,長三角及長江下游沿江地區、淮河流域、華北平原及京津唐地區、兩湖地區、汾渭盆地、四川盆地、下遼河地區成為中國7個綜合自然災害高風險地區。
此外,這部地圖集還對影響中國的地震災害、颱風災害、水災、旱災、滑坡與土石流災害、風沙災害、風暴潮災害、雪災、雹災、霜凍災害、森林火災、草原火災等災害風險進行了評價,著重展示了這些災害風險的區域分布特徵及規律、各省區市綜合自然災害風險的空間差異。

書籍意義

該地圖集主編、國家減災委專家委副主任史培軍表示,這項科研成果將為中國各級政府和企業制定綜合自然災害風險防範對策提供翔實的科學依據,也將對中國開展社區減災、增強公民災害風險防範意識、提高公民避險自救本領產生重要影響。
中國是世界上自然災害種類多、災情最為嚴重的少數幾個國家之一,從有人類記錄以來,旱澇災害、山地災害、海洋災害每年都在中國發生。2008年以來,四川汶川特大地震、青海玉樹地震、甘肅舟曲特大山洪土石流等相繼發生的重特大自然災害給中國帶來巨大損失。發生的汶川地震就造成8萬多人喪生或失蹤,直接經濟損失達數千億元。
"中國面臨自然災害的風險正在上升,可能正在進入一個自然災害頻發的時期,"史培軍說。這意味著中國必須"未雨綢繆",深入研究重大自然災害的時空分布特徵及其變化規律,認識災種之間、災害與生態環境、災害與社會經濟發展的相互關係,為提升預警和防災減災提供決策支撐。
事實上,針對頻現的自然災害風險,中國政府已經加大了對綜合減災的研究力度,在2006年至2010年的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中,中國部署了多項綜合減災的重大基礎研究項目、高技術研發項目和科技支撐項目。由史培軍領銜承擔的重點科技項目"綜合風險防範關鍵技術與示範"就是其中之一。
此外,中國政府試圖通過多種方式增強人們對地質災害的辨識能力和避讓意識,確保地質災害防治成為各項規劃建設的前置條件。
但不少專家指出,中國對各類自然災害的設防能力仍然比較低。"隨著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綜合國力逐步增強,我們要捨得花錢,逐步加大投入,提高設防水平,這樣,才能更有效地保護我們的生命和家園。"史培軍說。
國土資源部副部長汪民在全國汛期地質災害防治工作視頻會議上也指出,當前,各地對地質災害辨識能力和避讓意識還很薄弱,大量城鄉和工程建設單位只重視工程施工,不重視地質狀況勘查和地災隱患排查,往往選址在地質災害隱患點。一些山區縣城、鄉鎮和村莊建在滑坡體或土石流沖洪積扇上,由於條件限制,沒有全部搬遷,發生地質災害極易造成重大損失。
為應對嚴峻的地質災害防治形勢,國土資源部宣布將成立地質災害應急管理辦公室及地質災害應急技術指導中心,以加強地質災害應急管理機構和應急技術支撐機構建設。
史培軍認為,在提高設防和應急處理能力的同時,政府也應進一步加強對公眾的防災減災宣傳教育,幫助公眾認識本地域記憶體在的自然災害種類及其風險等級,從而學習、掌握相應的災害風險防範知識和避災自救技能。

相關措施

為增強全社會的防災減災意識,中國政府自2009年起將每年的5月12日定為全國"防災減災日"。
據悉,此次防災減災日前後,中國各地將組織地震模擬互動、消防演習、科普知識有獎問答等系列活動,向全社會宣傳防災減災知識,增強公民防災減災意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