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海華僑賓館

臨海華僑賓館是台州第一家中外合資企業,也是台州首家具有星級的賓館。1989年2月建成投入使用。

基本信息,記者印象,

基本信息

隨著周圍一座座大廈不斷建起,臨海華僑賓館不再顯得那么起眼。在日漸喧囂的城市裡,它漸漸安靜下來,那往日的風華也在歲月中漸漸褪去顏色。20年前,它曾是臨海回浦路上乃至整座城市當之無愧的焦點明星,讓人嚮往。因為它是台州第一家中外合資企業,也是台州首家具有星級的賓館。
1989年2月,華僑賓館正式營業。住在周圍的居民似乎還能回憶起整條回浦路響徹雲霄的鞭炮聲,頻頻有大人物眷顧的情景。但是如今,它不再稀罕,它已經完成了歷史任務。而念舊的人還是會追憶,它讓一個現代酒店的文化走進人們的視線……
當時其他住宿連電扇都很少時,它安上了空調
中國人有很強的家庭觀念。走過千山萬水,總會惦記著自家那個燈火。住在外面往往是迫不得已的事情,不喜歡寄人籬下的感覺。所以在上世紀80年代時,人們認為為來往的旅客提供一個住的地方就好了,沒必要再做過多的裝飾。
獨立的衛生間、水龍頭一開就有熱水、提供早餐……如今入住賓館、酒店,這些已是再簡單不過的服務了。但是在20年前,這些卻很稀罕。曾在臨海回浦路上一家小招待所工作的陳老漢說,還依稀記得自己提著熱水瓶挨間給客人送熱水的情景。“那時,在旅途的人們好像只要給個地方可以睡就好了,根本沒有其他的想法。”
華僑賓館率先採用先進的電腦管理系統,中央空調一步到位,並建立風格迥異的中西餐廳、多功能歌舞廳、健身中心等。此外,店內還備有航班機票和外幣兌換的辦事機構。這些在當時只有招待所的城市裡,一切顯得有些新鮮。
“一個只住一兩天的地方,花那么多錢為什麼呢?”看著離不遠的華僑賓館常常人流不息的樣子,不少人懷著好奇心走了進去,這時人們才發現原來住宿不僅僅是休息。旅途,不是僅僅為了終點,而體驗和享受旅程也很重要。
一個笑容、一個動作都要規範,服務員招聘嚴格得像在選空姐
“當時真的是百里挑一。”盧小貞是華僑賓館的老員工。她還為自己能進入華僑賓館而慶幸。因為當時選擇服務員的標準跟選空姐的標準差不多,身高、文化水平都有要求,考完筆試,隨即進行面試。招聘方還專門從省城和台州文化館請來了專家進行選聘。
20年前,盧小貞從應聘酒店的第一天起,就一直被新鮮事物包圍著。那時社會流行“關係戶”,無職無權的普通人家子女,誰也不敢想像能踏入中外合資的時尚企業。華僑賓館卻首開先河,張貼海報公開向社會招工,前來應考的青年人山人海。
“進入崗位後,可以看見齊刷刷的美人胚兒!”錄用後,員工們隨即被派到杭州進行技能和文明禮儀的強化培訓,負責賓館大堂接待。盧小貞第一次認識到一個笑容、一個動作都要求規範,見面彎腰打招呼要彎多少度,也第一次感覺到服務別人也是種講究。
古城牆下,一段鄉情
如今,城市裡賓館、酒店林立。作為全市首家三星級標準的華僑賓館不再顯得那么起眼,但是它背後的故事卻仍留有煽情的味道。
1985年初,旅居荷蘭的僑胞盧德財回到闊別多年的家鄉臨海探親。在巍巍巾子雙塔前面,面對秀麗婀娜的東湖,站在蜿蜒的“江南長城”古城牆下,盧德財內心不斷翻湧著對家鄉的感情。此時恰逢臨海縣人民政府出台《關於對外開放,對內開發,發展企業經濟技術合作若干規定》。在政策的推動下,他決定投資建設家鄉。
在古城牆旁,盧德財決定建一個賓館。
漂泊多年的他,希望有個溫馨的驛站,也希望給疲憊的人一個停泊的溫馨港灣。

記者印象

現如今,三星級酒店已經屢見不鮮了。2008年底,華僑賓館投資4000萬美元在臨海新大洋開發區靈湖興建了一家五星級的華僑大酒店。
歷史總是在淘汰一些東西,也在促生一些新的更強大的東西。洗去鉛華後,華僑賓館的人氣也減少了很多。“如今這附近少說也有近100家賓館。”總經辦主任盧明朗介紹說,在當年,入住華僑賓館需要500多元一個標間,但是入住率幾乎是100%。標間200多元,但是來入住的人卻沒有那么旺了。當年,服務生的工資待遇勝過公務員,如今卻沒法比了。在感嘆事物變化和競爭加劇的同時,記者也發現有些東西還沒有變。在華僑賓館裡,盧小貞做了20年,但是這些年來她沒有選擇離開這個地方。看著不少新人走了又離開,她心中仍留有一份不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