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沂師範學校

臨沂師範學校

臨沂大學前身。山東濱海抗日根據地建立的一所戰時高校。1949年秋更名為濱海鄉村師範,1950年2月奉令從莒南遷至臨沂城南關靛市街,改稱臨沂師範學校。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臨沂師範學校
  • 外文名:Linyi University
  • 校訓:有用、有效、先進
  • 地址:山東省臨沂市雙嶺路中段
  • 創辦時間:1949年
學校概況,基本信息,綜合概況,地理位置,資源配置,學術科研,國際交流,學校歷史,抗日戰爭,解放戰爭,建國後,

學校概況

基本信息

名稱:臨沂大學(原名臨沂"臨沂師範學院")
英文名:Linyi University
校風:實
校訓:有用、有效、先進
辦學理念:以學生為中心辦學目標:強配置、國際化、高質量、大規模
臨沂師範學校
辦學理想:以質量著稱的品牌大學
地址:山東省臨沂市雙嶺路中段 (大學城校區)
山東省臨沂市通達路21號 (老校區)
山東省臨沂市羅莊區湖北路中段 (雙月湖校區)
郵政編碼:276000

綜合概況

臨沂大學是國家設立、山東省人民政府管理的多科性普通本科高校。學校坐落在歷史文化名城山東省臨沂市,前身是1941年由中共濱海地委和抗大一分校共同創建的濱海建國學院。2003年,山東省人民政府發文批准以臨沂師範學院為基礎籌建綜合性臨沂大學。學校恪守“為沂蒙服務”的辦學宗旨和“以學生為中心”的辦學理念,堅持用沂蒙精神育人,致力於培養地方需要的高素質套用型人才,與老區發展共生共榮。現任黨委書記徐同文,院長韓延明。
學校學科門類齊全,設有62個本科專業,涵蓋文學、法學、經濟學、歷史學、教育學、管理學、理學、工學、農學等9個學科門類,面向全國招生;全日制在校生34000餘人,辦學規模位居山東省省屬高校前列;現有專任教師2045人,其中教授、副教授781人,具有博士、碩士學位人員1064人,外籍教師100餘人。學校每年投入5000萬元用於教學科研設備、圖書、網路資源,1000萬元引進國內外一流課程,1000萬元用於師資和管理人才培養,教學條件實現了多媒體化和網路化;教學實驗設備總值2.6億元,生均設備儀器值超過7000元,超國家標準40%;實驗室60多個、校內外實習實訓基地300多個;館藏紙質圖書400萬冊、電子圖書300萬冊。
校園藝術中心校園藝術中心
學校占地面積7600畝,校舍建築面積110萬平方米。校園環境優美、設施完備、功能齊全,體現了以人為本和資源共享的時代潮流,是目前國內設計最先進、面積最大的園林化、生態化、數位化校園。圖書館、實驗中心、藝術中心、體育中心是目前國內高校建築面積最大的專業教學科研樓體之一。
鐘樓鐘樓
學校以學生就業“出口”為導向,實施開放辦學和國際化辦學方略,發揮課程建設的核心帶動作用,率先進行大學新課程改革,構建了以工具課(外語和網路)、基礎綜合素質課、專業方向骨幹課、實踐技能實訓課、職業生涯設計(畢業論文和設計)為主體的大學新課程體系,建立了套用型人才國際化培養模式。學校每年投入2000萬元專項資金用於獎勵、資助優秀學生,學生受獎面高達40%,獎學金最高額度每人每年15000元,並為出國留學的優秀學生提供全額獎助學金。本科生考研率超過50%,其中80%以上考入北京大學等“211工程大學”;畢業生就業率超過95%,社會滿意率達到97%。學校於2008年6月獲得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優秀”等次,2005、2009年兩次獲得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學校堅持體制創新,較早引入並實踐 “大學經營”理念,在內部管理中強化成本效益和投入產出理念,建立全成本核算經營機制,相繼實施了“扁平化”和以“工作職責項目化、業績考核指標化、崗位管理契約化”為標誌的“主管制” 管理體制改革,極大地提升了辦學效益,實現了學校資產和辦學資源的良性運行。
行政管理中心行政管理中心
學校與美國、英國、俄羅斯、韓國、日本、法國、印度等國家的48所高校和山東大學、華東師範大學、中國海洋大學等國內50多所高校建立了互換學生留(訪)學關係,全面開展學生學分互認和聯合培養碩士研究生工作。學校設立的漢學、中國武術、中國民族樂器、中國畫、中國書法、國際經濟與貿易、翻譯學、藝術設計、工商管理、新聞學等專業招收國外留學生。

地理位置

臨沂大學坐落於山東省臨沂市。目前學校占地面積484.56萬平方米,分為三個校區。其中,老校區位於臨沂市通達路北段,雙月湖校區位於臨沂市羅莊區,由政府投資近30億元建成的新校區位於雙嶺路中段,緊鄰臨沂汽車客運總站,占地7600餘畝,是目前全國高校最大的園林化、生態化、數位化校園。

資源配置

學校每年投入實驗設備不少於5000萬元,圖書不少於1000萬元,國際引進課程不少於1000萬元,每年新增加博士(招收主體),碩士(急需特色專業)教師不少於200人。這些辦學質量投入指標均處於全國高校的領先地位。
學校實行全國招生,教師實行國內外招聘,辦學實行國際化聯合,高質量品牌大學的辦學目標正在紮實推進。

學術科研

學校圍繞教學加強了學術研究工作。2000年以來,教師發表學術論文7000餘篇(部),專任教師人均學術成果居全省本科高校前列。 任課教師參加校級以上科研立項者占76%,被
《SCI》和《EI》收錄論文在全省新建本科高校中屬前列。承擔和參與國家級、省部級課題500項。有380項科研成果和23項教學成果獲國家級、省部級獎勵。 現有5個山東省重點學科,1個山東省重點實驗室,1個山東省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2個山東省特色專業和品牌專業,18個校級重點學科,3個校級重點實驗室,8個校級本科品牌、特色專業。在近兩屆教學成果獎評選中,獲得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1項,山東省省級教學成果獎16項;教師主編、參編教材115部,其中13部被列入"十五"、"十一五"國家級規劃教材;建成省級精品課程門,校級精品課程68門。學校設有山東省市場與價格研究中心、山東省教育廳基礎教育課程研究中心、中央教育科學研究所---臨沂師範學院區域教育研究中心、山東革命根據地史料研究中心、王羲之研究所、資源環境研究所、化學化工研究所等28個研究機構。近三年來,全校教學科研人員主持國家級課題3項,省部級課題42項,市廳級課題210項;獲得省部級、市廳級科研成果獎勵185項;出版學術專著66部;發表學術論文4836篇,被SCI、EI、ISTP收錄122篇;服務沂蒙項目661項。

國際交流

已與美國、俄羅斯、澳大利亞、日本、韓國等五國高校達成互派留學生協定,實施3+1和4+2合作培養模式,還同美國紐海文大學共同開辦了研究生(MPA)聯合項目;學校常年引進外籍教師,招收留學生。與美國伊利諾宜大學、加州大學、席勒國際大學和英國劍橋大學、華威大學就聯合開展臨沂大學軟體和管理體系建設、二級學院建設等事宜達成合作協定。 學校堅持開放辦學,重視加強與國內外高校、科研機構的交流與合作。近五年來,先後與美國、英國、俄羅斯、韓國、日本、法國、印度等國家的28所高等院校建立了合作辦學關係,共同開展本專科中外合作辦學項目、學分互認、互派留生、本碩連讀等多種形式的合作辦學。現有外籍教師51人。舉辦兩屆"大學經營國際論壇"、四屆中韓文化藝術交流展;2004年以來,學校有120人次教學和管理骨幹參加了境外交流與培訓,2人應劍橋大學邀請出席2007年世界女數學家大會,40餘人次參加了國際學術交流活動。
積極開展與兄弟高校和教育科研機構的合作辦學,為發揮師範教育辦學優勢,與中央教育科學研究所合作共建實驗教育學院;為強化工科專業建設,與清華大學、青島大學、青島理工大學、聊城大學等建立了密切的對口指導、幫扶、合作關係;為全面提升辦學水平,在國家教育部和山東省委領導的支持下,與山東大學建立全面的教學科研幫扶合作關係,在師資培養、課程引進、學科專業建設、信息網路資源共享等方面開展對口支持與合作。
學校貫徹"為沂蒙服務"的辦學宗旨,特別注重與當地政府、企事業單位的合作共建,建立了數量眾多的校企、校校、校地合作關係和教學、科研實驗實習基地,在吸納社會教育資源、提高師生能力素質、促進畢業生擇業就業的同時,拓展提升了學校社會服務的範圍與水平。

學校歷史

抗日戰爭

抗日戰爭進入第三個年頭,我黨急需大量各類人才。正加上中國人民抗日軍事政治大學第一分校正輾轉于山東腹地,山東地方與之呼應,起星火燎原之勢。1941年2月,作為學院的先鋒----學校師範部在莒南縣朱邊鎮成立,對外宣稱為濱海中學。可稱為抗大一分校的分校,因為幹部教員幾乎都來自於抗大一分校。1945年春,學校轉移到莒縣馬齊山區時,擴大規模培養軍政幹部,改稱為濱海建國學院。

解放戰爭

濱海建國學院先期於1946年1月派出部分幹部赴山東解放區首府臨沂莒南縣創辦了山大附中,後於1947年2月在濱海地委、行署主持下與山大附中合併,改稱濱海公學.學科專業又增加了地乾、工礦、合作、會計,總計11個大隊,同時附設中學和師範部。

建國後

先後經歷了濱海公學、臨沂大學、山東教育幹校、臨沂師範專科學校和臨沂教育學院等發展階段,1998年經教育部批准成為當年全國招收本科生的兩所試點專科學校之一。1999年3月,教育部批准臨沂師範專科學校與臨沂教育學院合併建立臨沂師範學院。2001年9月,經山東省人民政府批准,前身為臨沂大學工業科、農業科的臨沂工業學校、臨沂農業學校重新併入。2003年12月,山東省人民政府發文批准以臨沂師範學院為基礎籌建綜合性臨沂大學。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