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床微生物學

臨床微生物學

臨床微生物學是研究微生物的形態、結構、分類、生命活動規律的一門科學,包括細菌學、病毒學、真菌學等。是臨床醫學的基礎之一,指導感染性疾病的診斷、治療和預防。

臨床微生物學是基礎和臨床間的一門橋樑學科。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臨床微生物學
  • 學科種類:醫學理論
臨床微生物學的重要意義,從微生物與常見病、多發病關係看,從疾病造成的社會危害看,現代臨床微生物發展的某些特點,已被控制或趨於消滅的病原,細菌感染的變化特點,醫院感染越來越受到重視,為了準確地檢出病原微生物,圖書信息,內容簡介,圖書目錄,性質,

臨床微生物學的重要意義

從微生物與常見病、多發病關係看

1. 結核、病毒性肝炎、齲齒和牙周病、性病等均由病原微生物引起
(1) 結 核
1/3人口(約20億)感染結核,如不採取措施,近10年還有3億人感染;
結核病人2000萬
95%在開發中國家
每年新發生800~1000萬病人,75%年齡在15~50歲
每天死於結核8000人,每年300萬,98%在開發中國家
感染率為44.5%(2000年調查),感染者達5.5億
現有肺結核病人(活動性)450萬人
每年死於結核12.7萬人,在農村死亡病因第9位,單病種第1。其中21.6%從未接受治療。
(2) 病毒性肝炎
有多種,以乙、C肝危害最大。僅B肝感染率為10%以上,即有1億多HBsAg攜帶者,慢性B肝病人3 000多萬。
(3)齲齒和牙周病
被WHO列為僅次於心臟血管疾病和癌症的三大重點防治的非傳染性疾病
齲齒由變形鏈球菌引起,牙周病由厭氧菌引起
我國學生齲齒患病率為13.9%
(4)性病
AIDS:全球2000年底患者總數達3610萬人,死亡數達2180萬,95%在開發中國家。
我國2002年上半年,感染總人數已達100萬,如不採取有效措施,2010年將達1000萬人。
其它的還有淋病、梅毒、生殖器皰疹、生殖器疣、非淋菌性尿道炎等,發病率都有較大增長。
2.從我國居民死亡原因排序看
城市前5位死因
①惡性腫瘤135.59/10萬
②腦血管病111.01/10萬
③心臟病95.77/10萬
④呼吸系病72.64/10萬
⑤損傷和中毒31.92/10萬
農村前5位死因
①呼吸系病133.42/10萬
②腦血管病112.62/10萬
③惡性腫瘤105.36/10萬
④心臟病77.72/10萬
⑤損傷和中毒63.69/10萬
(1)感染是疾病死因的重要原因之一
微生物感染是造成死亡的重要原因。
腫瘤病人本身免疫力低,防止和控制感染是非常重要的,這類病人感染很容易造成死亡。
呼吸系疾病:主要是感染。
損傷包括創傷、燒傷等,感染的控制極為重要
腦血管疾病、心臟疾病等,也很容易發生感染。
(2)病原微生物與某些腫瘤密切相關
HCV、TTV皆與肝癌有關
幽門螺桿菌與胃癌有關
HCMV與成神經細胞癌、Wilm瘤、前列腺瘤、宮頸癌、睪丸癌、Kaposi肉瘤、結腸癌等有關,HSV-2與宮頸癌有關等
(3)病原微生物與心臟病的關係
風濕性心臟病—溶血性鏈球菌
病毒性心肌炎和心包炎——柯薩奇病毒B組
肺炎衣原體與冠狀動脈硬化和心臟病的發生有關
甲鏈和金葡菌等可引起急性和亞急性細菌性心內膜炎

從疾病造成的社會危害看

對社會影響最大、危害最大的是肝炎、結核、性病等傳染病
(1)具有傳染性,感染率和發病率高;
(2)造成社會問題,如上學、求職、婚姻、子女等很多問題被涉及;
(3)缺乏有效的治療手段;
(4)造成人們心理恐慌,病人的自卑和絕望;
(5)花費大量的資金防治。
(三)從我們軍醫的職責看
戰爭的危險依然存在,就有生物武器使用的可能。
現代分子生物學可以可以製造成更多、更難防的生物武器來。
戰傷感染的防治、流行病的防治,都是我們的責任。
(四)從具體的醫療實踐看
1.無菌觀念
手術器械、輸液造成的感染並非罕見,
輸血造成B肝、C肝、性病
骨髓或器官移植病人感染
2.抗生素的套用—細菌耐藥問題非常突出
應進行細菌分離培養、藥敏試驗,進行選擇用藥
3.疑難症的診斷—臨床明確或排除病原微生物
發熱待查、腦膜炎、胸腹水的鑑別、肺部結核或其它感染與肺腫瘤的鑑別等

現代臨床微生物發展的某些特點

已被控制或趨於消滅的病原

微生物又重新流行
性病
過去在我國已趨於消滅,現在又重新開始流行。過去性病概念主要是由性接觸引起,經典性病只包括梅毒、淋病、軟下疳、性病性淋巴肉芽腫和腹股溝肉芽腫等5種
現在世界上公認有20多種性傳播疾病
結核
全球有上升趨勢,我國下降很慢,主要原因是治療不徹底,耐藥珠增多。
國外還有AIDS病發率升高,導致結核感染上升。

細菌感染的變化特點

1. 感染類型的改變
2. 感染菌的變遷
3. 耐藥性的變遷

醫院感染越來越受到重視

1.定義
(1)地點:在醫院內獲得的感染;
(2)時間:在住院期間,入院前已發生或已處於潛伏期的不包括在內,但在院內已進入潛伏期,出院後發病的應包括在內;
(3)對象:應包括醫院內活動的人群,如住院病人、門診病人、探視者、陪護人員及醫院工作人員等,但其他人難以確定感染來源,醫務人員又是健康人,故主要指的住院病人為醫院感染對象。
2.醫院感染的重要性
(1)隨醫院產生而產生,隨醫院發展而迅速增長
(2)增加了病人的發病率,死亡率上升,增加了國家和病人的經濟負擔。
WHO調查,世界醫院感染率為3~20%,平均為9%。美國為5%,每年死亡7~8萬人,額外支出40億美元。
我國醫院感染率為8.4%(1989)和4.6%,估計每年為500萬人醫院感染,醫療費用增加10億元。
醫院感染率作為醫院管理水平的重要評價指標。
3.醫院感染的分類
(1)按病原體分類
①內源性感染
a.寄居部位改變:正常菌群由於手術或侵入性治療發生了移位,非致病菌變為感染菌致病。
b.免疫功能下降:容易發生正常菌群或毒力弱的細菌感染,如AIDS患者易感染各種微生物,移植病人易感染病毒、真菌,心臟辨膜畸形者易患亞急性心內膜炎等。
c.菌群失調:免疫抑制劑,激素,抗生素特別是廣譜抗生素長期套用,導致菌群失調,還可導致二重感染,如金葡、白念、G-菌、艱難梭菌等。我院2002年臨床標本感染率最高的是白念。
②外源性感染
a.病人:最重要的傳染源,病人排出的菌毒力高,耐藥性強。
b.帶菌者:危險性大,因無症狀,正常人不會感染,但病人很容易感染。
c.環境感染:醫院環境中的微生物。
d.動物感染源:特別是鼠類。
(2)按感染部位分
呼吸、泌尿、消化、血液、皮膚組織等等。
4.醫院感染的微生物
(1)特點
①主要是機會致病菌,主要是內源性正常菌群,少數外源性。
②常為耐藥菌或多重耐藥菌,住院病人分離菌耐藥性高於門診病人,ICU病房高於其它病房的病人。
③醫院感染的病原體隨年代不同而變化
目前是G-桿菌,過去有些認為與醫學關係不大的變成了流行菌株,如陰溝桿菌、不動桿菌、粘質沙雷菌,腸球菌等。
50~60年代為G+球菌,特別是金葡。
④病原體適應性強
G+菌、G-菌都可較長時間在環境中存活。
(2)醫院感染主要病原微生物
主要是細菌,其次是病毒,真菌
5.醫院感染的危險因素
(1)易感對象因素
①年齡;
②基礎疾病
(2)診療技術與侵入性檢查及治療因素
器官移植;
②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
③其它:插管、導尿、器官切開等
(3)免疫系統損害
放療、化療、激素套用
(4)其它
抗生素使用不當,手術等。

為了準確地檢出病原微生物

採集和送檢標本應注意以下各點 :
1. 儘量在抗菌藥物使用前採集標本。
2. 儘可能直接從感染病灶採取標本。
3. 採集標本時應嚴格無菌操作,避免局部正常菌和環境中雜菌的污染。
4. 選擇適當時間採取標本。
5. 送檢標本使用合適的容器,培養基、容器須經無菌處理,但不得使用消毒劑。
6. 標本採集後應立即送檢,必要時採取床旁接種以提高病原菌的檢出率。
7. 送檢標本的化驗單上應註明標本來源和檢驗目的,使實驗室能正確選用相應的培養基和適宜的培養條件。
8. 某些嚴格厭氧菌如遲緩真桿菌、脆弱類桿菌、消化鏈球菌等暴露等空氣中短時間即可死亡,因此必須注意在厭氧條件下送檢和保存。

圖書信息

書 名: 臨床微生物學
臨床微生物學
作 者:賈戰生
出版時間: 2010年9月1日
ISBN: 9787117127349
開本: 16開
定價: 85.00元

內容簡介

《臨床微生物學》力求從臨床醫生的角度對臨床微生物學相關的知識、理論進行系統描述;結合“臨床基礎醫學精讀”系列的要求,體現“精讀、創新、貼近臨床”的原則。全書共有三篇3、章。第一篇是臨床微生物學概論,包括10章,分別敘述微生物分類、微生態、微生物免疫、微生物檢測及標本處置、院內微生物感染、真菌感染、抗微生物治療和微生物耐藥等;第二篇是全身感染性疾病的臨床微生物學,由一章組成,包括感染性發熱、急性感染病、新發傳染病的微生物學,以及嚴重感染全身炎症反應綜合徵、敗血症和感染性休克的微生物等;第三篇為臨床微生物學各論,包括、。章,分別是呼吸、消化、心血管、性病泌尿、神經、血液、皮膚肌肉等系統感染,以及眼、耳、鼻、喉感染等的微生物學。《臨床微生物學》的目的是為臨床醫生而編寫,也可作為醫學本科生、研究生、微生物學相關教師以及從事醫學微生物學研究、檢驗和臨床護理人員的參考書。

圖書目錄

第一篇 臨床微生物學概詎
第一章 主要病原微生物的分類
第二章 微生態學與人類疾病
第三章 微生物感染與機體免疫
第四章 臨床微生物標本採集、轉運、儲存、處理及實驗室生物安全
第五章 臨床微生物診斷技術
第六章 醫院感染的微生物學
第七章 真菌感染
第八章 感染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應對
第九章 抗微生物治療
第十章 微生物耐式
第二篇 全身感染性疾病09臨床微生物學
第十一章 感染性發熱疾病的微生物學
第十二章 急病感染病的微生物學
第十三章 新發和突發傳染病的微生物學
第十四章 全身炎症反證綜合徵
第十五章 敗血症
第十六章 感染性休克
第十七章 結核菌感染
第十八章 愛滋病
第十九章 機會性感染的微生物學
第二十章 老年人微生物感染
第二十一章 器官移植的微生物感染
第三篇 幅床微生物學各論
第二十二章 呼吸系統微生物學
第二十三章 消化系統微生物感染
第二十四章 肝炎病毒感染和其他微生物感染性肝病
第二十五章 性病和泌尿生殖系統微生物感染
第二十六章 皮膚、軟組織、肌肉和骨骼微生物感染
第二十七章 神經系統微生物感染
第二十八章 心血管系統微生物感染
第二十九章 血液系統感染與出血性疾病的微生物學
第三十章 先天性生和圍生期感染
第三十一章 眼、耳、鼻、喉感染的微生物學
定義:臨床微生物學是研究微生物的形態、結構、分類、生命活動規律的一門科學,包括細菌學、病毒學、真菌學等。是臨床醫學的基礎之一,指導感染性疾病的診斷、治療和預防。

性質

套用:感染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應對,發熱待查、腦膜炎、胸腹水的鑑別、肺部結核或其它感染與肺腫瘤的鑑別等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