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夏市農業技術服務中心

臨夏市農業技術服務中心

臨夏市農業技術服務中心於1984年由市政府批准成立,經2007年12月25日市編委會議研究,臨夏市農業技術推廣站更名為臨夏市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為農業局屬科級事業單位,財政全額撥款,領導職數一正兩副。現有人員37人,其中管理人員7人,占19%(副科2人,科員5人);專業人員22人,占59%(中級9人,初級13人);工勤技能人員8人,占22%(高級工2人,中級工3人,初級工3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臨夏市農業技術服務中心
  • 成立時間:1984
  • 性質:科級事業單位
  • 現有人員:37
內設機構,機構職能,主要成就,位置,

內設機構

單位內設臨夏市城郊鎮區域農技站、臨夏市折橋鎮區域農技站、臨夏市南龍鎮區域農技站、臨夏市枹罕鎮區域農技站、臨夏市農廣校、臨夏市農產品質量安全監測站、臨夏市農業環境監測站、臨夏市良種技術服務部。

機構職能

主要負責關鍵的農業新技術、新品種的引進、試驗、示範和推廣服務工作;負責落實國家安排的各種農作物品種試驗、新技術的示範、展示任務;開展轄區內的配方施肥;開展農業災害等的檢測、預報、防治和處置工作;履行農村能源、農業生態環境和農業投入品使用監測工作;負責轄區內農產品質量安全檢驗監測工作;負責有關農業方面的植物保護和植物檢疫工作;負責蔬菜新品種的引進、試驗、示範和推廣工作;負責轄區內的種子供應服務工作;對轄區內的農民進行新技術、新品種、新產品的培訓工作。

主要成就

1.新品種篩選試驗;當今,該中心共開展各類作物新品種篩選試驗15項,篩選出了適宜我市種植的各類農作物新品種31個,分別為:日光溫室專用黃瓜品種津優30號、博耐;日光溫室專用番瓜品種冬玉、拱棚早春茬栽培品種翡翠早生;辣椒品種隴椒2號、隴椒3號、隴椒5號;番茄品種穀雨石頭、中研968;平菇品種抗病2號,白菜品種金90;甘藍品種京豐1號,韭菜品種平韭6號、傲冬。中晚熟玉米品種敦玉10號,敦試18、金穗4號、酒125等,鮮食玉米品種張糯1號、2號、北京超甜1號,冬小麥新品種92362、92474、791等;春油菜品種青雜303、青雜305,冬油菜品種天油6號、7號、8號;飼用甜菜新品種德國聚富蘭;紫花苜蓿新品種“美國巨人201+Z”。
2.農業新技術的引進;共引進各類農業新技術17項,分別為:旱作農業全膜雙壟溝播技術、高效節能日光溫室最佳化設計及建造技術、高效節能日光溫室反光幕利用技術、高效節能日光溫室自動捲簾機運用技術、高效節能日光溫室節水灌溉技術、高效節能日光溫室黃板誘殺技術、高效節能日光溫室工廠化育苗技術、高效節能日光溫室蔬菜生產生物菌肥利用技術、高效節能日光溫室秸桿反應堆利用技術、高效節能日光溫室高壟栽培技術、高效節能日光溫室嫁接育苗技術、高效節能日光溫室保溫被運用技術、高效節能日光溫室食用菌高效栽培技術、早春弓棚+露地+秋延後一年三茬蔬菜栽培技術、無公害蔬菜病蟲害防治技術,無公害蔬菜韭菜、綠蘿蔔、黃瓜、番瓜、番茄、茄子標準化栽培技術,無公害鮮食玉米栽培技術。
3.建立新品種、新技術試驗示範基地;全市共建成新品種、新技術試驗示範基地4個,分別為:折橋鎮慈王無公害蔬菜生產示範基地,該基地占地400畝,主要開展反季節平菇,黃瓜、茄子等蔬菜的試驗示範工作;南龍鎮馬家莊無公害蔬菜生產示範基地,該基地占地50畝,主要開展反季節番瓜,黃瓜等蔬菜的試驗示範工作;枹罕鎮後楊蔬菜花卉生產示範基地、該基地占地50畝,主要開展反季節平菇、番茄、黃瓜等蔬菜的試驗示範工作,以及各種花卉苗木繁育;折橋鎮李孟村無公害蔬菜生產示範基地,該基地占地20畝,主要開展甘藍,花菜及葉菜類蔬菜的試驗示範工作。
4.農業項目的申報工作;當今論證上報了《臨夏市農業有害生物預警區域站項目》、《臨夏市農業新品種、新技術引進及推廣項目》、《臨夏市城郊鎮區域農技站建設項目》、《臨夏市折橋鎮區域農技站建設項目》、《臨夏市枹罕鎮區域農技站建設項目》、《臨夏市南龍鎮區域農技站建設項目》、《臨夏市農業標準化示範項目》、《臨夏市枹罕鎮後楊村鄉村清潔工程項目》、《臨夏市折橋鎮折橋村鄉村清潔工程項目》、《臨夏市農村公共信息服務網路工程項目》、《臨夏市農產品質量安全監測站建設項目》、《臨夏市特色作物一村一品科技增收項目》等項目。在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方面,將全市蔬菜批發市場、零售市場、超市、生產基地全部納入檢測範圍進行檢測,確保了我市居民吃上放心農產品。
5.宣傳培訓工作;利用宣傳版面、現場諮詢、發放資料、現場示範、綜合培訓、專題培訓等多種行之有效的方式,採取多層次、多途徑、多渠道的措施對一系列新品種、新技術、新材料等進行宣傳、諮詢、培訓、推廣。

位置

臨夏市農業技術服務中心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