膽汁細菌培養

膽汁細菌培養

膽汁細菌培養就是指膽汗在無細菌生長進行培養,對於確定傷寒帶菌者有極大價值。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膽汁細菌培養
  • 屬性:膽汁細菌
  • 性質:正常人的膽汁
  • 方法:從十二脂腸引
簡介,臨床意義,

簡介

膽汁細菌培養
膽汁細菌培養是指膽汗在無細菌生長進行培養。正常人的膽汁應無細菌,因此膽汁細菌學檢查對確定膽囊感染具有一定價值。從十二脂腸引流術取得的標本應進行常規檢查。引流出膽汁標本要標明A、B、C管分別進行培養。由於採集標本時常混有唾液、胃液及十二指腸液。因此,陽性結果應結合臨床進行分析。

臨床意義

膽汁培養對於確定傷寒帶菌者有極大價值。對於膽囊炎和膽道內細菌感染的診斷有重要意義。感染性膽囊炎常見的致病菌是大腸埃希氏菌、葡萄球菌、鏈球菌和產氣腸桿菌,尤以大腸埃希氏菌最常見約占70%。感染擴散可發生肝內管炎和肝膿腫。膽石症患者膽汁培養為陰性。正常情況下膽汁內無細菌生長,據國內外文獻報導,在感染的膽汁中可培養出一種或多種致病菌株,這些致病菌幾乎都來自腸道,為條件致病菌,經Vater壺腹(或膽腸吻合口)逆行進入膽道,細菌亦可通過血行或淋巴通道進入膽道.近年來,臨床上對膽道細菌感染非常重視,但由於各地區套用抗生素的習慣不同,膽道感染的致病菌也常出現個體和地區的差異.從國內手術中所取的膽汁的細菌檢測來看,膽道感染的致病菌以革蘭氏陰性菌為主,且主要為大腸埃希菌(23.1-41.98%),肺炎克雷伯菌(1.48-33%)和腸桿菌屬(8.16-12.3%);而革蘭氏陽性菌相對較少,主要為腸球菌(3.0-25%).由於內鏡技術的迅速發展,絕大多數單純膽總管370ISSN1009-3079CN14-1260/R世界華人消化雜誌2003年3月15日第11卷第3期結石已不需手術治療,內鏡下乳頭括約肌切開取石術,憑藉其創傷小,安全,恢復快,經濟等優點,已經成為最佳選擇.但大多數膽石症就診患者,都伴有不同程度的膽道感染,因此術前,術後套用抗生素顯得非常重要的.抗生素的選用,常憑藉經驗而定,各地區或醫院常因本地區的致病菌種類不同而有所差異.這些經驗往往是建立在當地的流行病學基礎上的,因此膽汁細菌的可靠檢測至關重要.對內鏡下治療的患者,經導管抽吸膽汁進行檢測是可行的,但結果的可靠性受到質疑,普遍認為導管插入過程中可受到污染而影響檢測結果.本文在58例患者培養出74株菌株,革蘭氏陰性桿菌53株(71.62%),其中大腸埃希菌25株(33.78%),肺炎克雷伯菌14株(18.92%);革蘭陽性球菌20株(27.03%),其中腸球菌16株(21.62%);真菌屬1株(1.35%);1例患者培養陰性,可能為專性厭氧菌.與國內同行的培養結果相一致.這表明只要操作前對所用器械嚴格消毒,操作中注意無菌操作,培養結果還是可信的.當然,導管插入過程中完全不受十二指腸壁影響較為困難,可靠的培養結果可能與下列兩個因素有關:(1)十二指腸和空腸相對無菌,細菌主要為革蘭氏陽性需氧菌,包括鏈球菌,葡萄球菌和乳酸桿菌,而培養結果中這三種細菌陽性
率均較低,說明污染可能性小;(2)因膽道感染幾乎均為腸道逆行感染,污染導管的細菌與致病菌一致,使我們檢出結果與國內同行的檢出結果無明顯差異.但目前因樣本量較小,內鏡下通過導管抽吸膽汁進行細菌培養的結果是否為患者致病菌,尚需大樣本進一步檢驗.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