膽囊膽固醇沉著病

膽囊膽固醇沉著病(cholesterolosis of gallbladder)是一種特殊類型的慢性膽囊炎。

病症介紹,疾病名稱,英文名稱,別名,分類,ICD號,流行病學,病因,發病機制,臨床表現,併發症,實驗室檢查,輔助檢查,診斷,鑑別診斷,治療,預後,預防,藥品介紹,

病症介紹

由於膽囊黏膜上皮細胞的基底膜內沉積著大量的膽固醇酯顆粒,形成許多黃色小結節,外形似草莓,也稱草莓膽囊。臨床上可無症狀或有輕度上腹不適和疼痛。多發於中年患者,性別無明顯差異。病人大多無症狀,或僅有右上腹憋脹不適、隱痛、消化不良等類似慢性膽囊炎的表現。一般不會發生癌變,少數患者息肉可自行脫落排出體外,故無需特殊治療。需注意低脂清淡飲食,避免暴飲暴食。

疾病名稱

膽囊膽固醇沉著病

英文名稱

cholesterolosis of gallbladder

別名

cholesterol polyp of gallbladder;Strawberry gallbladder;膽囊膽固醇沉積症;膽囊膽固醇沉著症

分類

消化科 > 肝膽疾病 > 膽囊疾病

ICD號

K82.4

流行病學

膽囊膽固醇沉著病多發於中年患者,性別無明顯差異。

病因

膽囊膽固醇沉著病形成原因尚不甚明確,可能是由於膽汁中高濃度膽固醇的刺激及膽固醇晶體被膽囊黏膜上的巨噬細胞吞噬,逐漸形成黃色的息肉樣病變,堆積或突出於黏膜表面。或是由於膽囊黏膜細胞的乙醯輔酶A膽固醇酯醯基轉移酶(ACAT)的活性增強,膽固醇酯的合成增加。

發病機制

病理改變主要在膽囊黏膜上皮細胞的基底膜內有膽固醇沉積,組織細胞過度膨脹,形成黃色小結節,有細蒂與膽囊相連。有兩種類型:一是瀰漫型,結節布滿膽囊,典型者形似草莓,病理上稱為“草莓樣”膽囊;另一種為局限性隆起,單個或多發,形如息肉。多發生於體部和頸部,直徑多小於1cm,體積增長緩慢,質脆,容易脫落,在多種成核因素作用下,形成結石。

臨床表現

膽囊膽固醇沉著病發病男女均等,病人大多無症狀,或僅有右上腹憋脹不適、隱痛、消化不良等類似慢性膽囊炎的表現。偶有右上腹輕微壓痛,有的可伴有膽囊結石或肝功能異常。位於膽囊頸部的息肉可堵塞膽囊管而引起急性膽囊炎,偶有息肉脫落嵌頓於壺腹部,引起胰腺炎發作。長期隨訪觀察,顯示該病一般不會發生癌變。

併發症

有的膽囊膽固醇沉著病患者可伴有膽囊結石或肝功能異常。位於膽囊頸部的息肉可堵塞膽囊管而引起急性膽囊炎,偶有息肉脫落嵌頓於壺腹部,引起胰腺炎發作。

實驗室檢查

一般實驗室檢查多無異常。

輔助檢查

口服膽囊造影
可見膽囊內充盈缺損,與膽囊壁貼近,不隨體位改變,膽囊功能往往正常。
腹部CT檢查
常規掃描間距過寬,容易漏診,故不列為常規檢查,主要用於與膽囊癌鑑別,此時要密層掃描。
內鏡超聲檢查
膽固醇息肉的回聲特徵為極細小強光點或強光點聚集,伴或不伴無回聲區,而膽囊腺肌病和腺瘤或腺癌聲像表現為強回聲腫塊、多發微囊或彗星尾徵象。
B超檢查
典型的聲像圖為膽囊壁上乳頭狀或球狀強回聲光團,不伴有聲影,光團不隨體位而改變,部分病變帶細蒂與膽囊壁相連,可單發,常多發,直徑多在5mm左右,一般不超過10mm。部分病例同時並存膽結石,可伴有聲影。B超診斷符合率可達90%以上。

診斷

1.由於本病臨床無特殊,可根據消化不良、中上腹飽脹或右上腹鈍痛等臨床表現和體徵。
2.輔助B型超音波檢查或X線膽囊造影可診斷。

鑑別診斷

膽囊膽固醇沉著病需與膽囊息肉及膽囊癌等鑑別。

治療

一般治療
由於該病患者大多無特殊症狀,一般不會發生癌變,少數患者息肉可自行脫落排出體外,故無需特殊治療。需注意低脂清淡飲食,避免暴飲暴食。利膽藥物如熊去氧膽膽膽酸等對息肉無明顯效果。但需動態觀察,定期進行B超檢查,以免誤診。
手術治療
對出現下列情況者應考慮手術治療:
(1)合併有膽囊疾病,如膽囊結石、急性或慢性胰腺炎,有明顯臨床症狀者。
(2)大小在10mm以上的單發息肉,或在定期隨訪中有息肉迅速增大者。
(3)息肉位於膽囊頸部者。
(4)疑有早期膽囊癌者。
手術方法
經腹腔鏡或剖腹行膽囊切除術。由於該病術後易復發,故不主張行保留膽囊手術。

預後

膽囊膽固醇沉著病是一種常見的膽囊息肉病,是一種良性病變,一般不會癌變,臨床表現無特異性,診斷主要依靠B超檢查,目前無有效的藥物治療,對有明顯臨床症狀、較大的單發息肉、短期迅速增大、膽囊頸息肉以及疑有癌變者,宜行膽囊切除術。

預防

膽囊膽固醇沉著病的病因尚不甚明確,可能是由於膽汁中高濃度膽固醇的刺激及膽固醇晶體被膽囊黏膜上的巨噬細胞吞噬,逐漸形成黃色息肉樣病變有關。因此需注意低脂清淡飲食,預防膽固醇晶體形成。

藥品介紹

輔酶A、氧、熊去氧膽酸、膽酸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