膩腳彝族鄉

膩腳彝族鄉

膩腳彝族鄉位於丘北縣西南部,東接八道哨鄉大布紅村民委,西南與硯山縣平遠鎮相連,東南和樹皮鄉交界,西靠新店鄉,北接曰者鎮紅花山村民委,總面積414平方千米,轄膩腳、阿落白、魯底、大鐵、架木革、地白、膩革龍7個村民委83個自然村(村民小組)。鄉政府所在地膩腳距縣城45公里。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膩腳彝族鄉
  • 行政區類別:鄉
  • 所屬地區:雲南省丘北縣
  • 電話區號:0876
  • 地理位置:丘北縣西南部
  • 面積:414平方千米 
  • 人口:27273人(2017年) 
  • 車牌代碼:雲H
簡介,耕地,特色產品,農業鄉,“膩腳”為彝語,地形,農村經濟,畜牧業,林業,文化教育,扶貧攻堅,基礎設施建設,財稅金融,新農村建設,地圖信息,

簡介

膩腳彝族鄉位於丘北縣境西南部,東連八道哨鄉,東南與樹皮鄉交界,西南與硯山縣平遠鎮相連,西靠新店鄉,北接曰者鎮。全鄉國土面積414平方千米,轄膩腳、阿落白、魯底、大鐵、架木革、地白、膩革龍7個村民委,83個自然村,常住人口27273人(2017年)。“膩腳”系彝語,膩:紅;腳:沖,意為紅土沖。居住著漢、彝、苗、壯四種民族,其中:彝族是主體民族。鄉政府駐地膩腳,坐落於“膩平”公路與“七江”公路交接處,距縣城44公里,距省城昆明240公里,距普者黑國家級旅遊風景區35公里。隨著全鄉非公有制經濟的迅速發展和各級黨委政府加快對膩腳小集鎮的投資教師,膩腳已成為普者黑旅遊線路上的一個新興開放集鎮,成為丘北縣加強擴大對外貿易的一個重要視窗,是全鄉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
膩腳彝族鄉
境內有“七江”、“膩平”兩條交通幹道穿境而過,有鄉村公路3條55公里連線所轄各村民委,有簡易公路186公里貫穿各自然村。“七江”公路從境內向西延伸連線“昆河”公路直達省城昆明,“膩平”公路全長41公里,直達硯山縣平遠鎮,連線“平文”公路,形成了連線兩州四縣、便捷發達的交通網路。

耕地

全鄉主要種植的糧經作物有玉米、粉紅腰豆、白瓜子、烤菸、辣椒、馬鈴薯、蕎、豌豆、花生、蘿蔔等。藥材有三七草烏等。礦產有、鋁土、汞、金等,其中煤炭資源較為豐富,儲量達270萬噸以上,屬無煙煤類。森林以雲南松華山松為主,有部分直桿桉、杉木及灌木林,經濟林有桃子、李子、花紅、梨、蘋果、核桃、花椒等。畜牧業以黑山羊、黃牛等為主。2005年末黑山羊存欄數達37012隻,出欄31710隻;生豬存欄20505頭,出欄26506頭;大牲畜存欄15180頭,出欄2684頭。

特色產品

有酒、蔬菜、三七。2005年,全鄉共種植三七8934.2畝,當年開挖5076畝,按平均畝產750公斤計算,實現農民直接經濟收入8375.4萬元,間接帶動農民出租土地、務工收入達100餘萬元;蔬菜發展以種植反季節蔬菜為主,產品以“口感好、色澤好、甜嫩”的特點,深受消費者青睞,銷售量大而廣,暢銷於兩廣、開遠、越南等地。2005年全鄉共種植反季節蔬菜4100餘畝,實現農民收入100餘萬元;“膩腳酒”久負盛名,淵源日久,以當地優質玉米及塘蓄水為原料,採用獨特的民族傳統工藝精釀而成,具有色澤清亮、味道香醇的特點,有“文山小茅台”的美譽,年產量達2500噸以上。

農業鄉

膩腳彝族鄉是典型的高寒山區農業鄉,地方財政及農民的主要經濟來源靠種植業和養殖業收入。多年來,鄉黨委政府團結和帶領全鄉幹部職工及兩萬多各族人民,以市場為導向,以改革開放和科技創新為動力,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結合鄉情,狠抓機遇,不斷完善基礎設施建設,開拓創新,探索並形成了“1332”的經濟社會發展思路。即:“1”是抓住中央提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歷史機遇,以基礎設施建設為重點;“3”不斷壯大烤菸、畜牧、礦業三大支柱產業;“3”是大力發展酒、三七、蔬菜三大特色產業;“2”是進一步最佳化產業結構調整,實現農民增收、財政解困兩大目標。通過多年不懈的努力,把該鄉建設成為經濟發展、民族團結、社會穩定的視窗鄉鎮。
膩腳彝族鄉位於縣境西南部,東連八道哨鄉大布紅、黎家莊兩個行政村,西南與硯山縣平遠街鎮相連,東南與樹皮鄉白色姑、則則租兩個行政村交界,西靠沖頭鄉新店、大路邊兩個行政村,北接曰者鄉紅花山行政村。

“膩腳”為彝語

,膩:紅;腳:沖,意為紅土沖。民國初年,為十甲區的一個保;民國27年(1983年)為第五區靖安鄉,轄7保70甲,與新澤鄉合併在大鐵成立盤瀠鄉,仍隸第五區;1950年,永靖鄉與盤瀠鄉合併,稱盤永區,膩腳為盤永區的一個鄉;1951年,由盤永區分出並大鐵建立第六區,膩腳為一個鄉;1958年10月,稱興無滅資公社;1961年5月,膩腳管理區該為(小)公社;1970年,區改為公社,(小)公社改為生產大隊,膩腳區改稱膩腳公社;1984年,以公社為基礎設區,膩腳公社又改稱膩腳區;1987年改區建鄉,稱膩腳彝族鄉,轄膩腳、阿落白、魯底大鐵、膩革龍、地白、架木革7個行政村,83個自然村,總面積414.11平方公里。

地形

境內多屬岩溶地帶,亂石裸露,溶洞特多,積水困難。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歷年進行堵壩修塘,終因地表水滲漏嚴重,效果不大。目前尚有部分村寨在春夏之交,人畜飲水困難。全鄉村落分布在大總山系的一條梁子上,除西南方的膩革龍、地白兩個行政村為半山區外,其它五個行政村為山區和高寒山區,平均海拔1863米,平均氣溫14.6℃~16.1℃,最高氣溫達35.5℃,最低氣溫達-9℃。主產玉米,成熟需200天左右。荒山甚多,草場寬廣,宜發展畜牧業。全鄉有漢、壯、苗、彝4種民族,常住人口27273人(2017年),礦產有水米沖煤礦,總貯量為270萬噸,還有大鐵的鋁土礦、洗馬塘的汞礦等。有名的膩腳酒,味香醇厚。

農村經濟

膩腳鄉是一個典型的山區農業鄉,農業的發展對全鄉經濟、社會的發展起著決定性作用。鄉人民政府高度重視“三農”工作,圍繞“農業、農民收入雙增長和農產品競爭力增強”的目標,依靠科技進步,調整農業產業結構,發展特色經濟,積極推進農業產業化進程,千方百計促進全鄉農村經濟的發展。
膩腳彝族鄉膩腳彝族鄉
農業產業結構調整:鄉人民政府在保證糧食生產的前提下,積極引導農民合理調整農業產業結構,提高土地經濟,重點扶持烤菸、蔬菜、三七三大產業。種植烤菸2500畝,上交中上等菸葉4406擔,增加農民收入242萬元,創稅43.5萬元;種植反季節蔬菜4100畝,實現農民增收100餘萬元;引進外地客商帶動當地民眾種植無公害三七8934.2畝,採挖三七5076畝,實現農民收入8375.4萬元,當地農戶出租土地、務工收入達100萬元。目前,全鄉已形成“南煙、北菜、東七、西畜”的產業區域化、規模化格局。
加大科技推廣力度,提高糧食產量:堅持穩定種植面積,依靠科技力量提高糧食產量。鄉人民政府積極組織農業科技部門深入田間地頭,向民眾講授科學種植知識,大力推廣雜交良種的種植力度,提高良種推廣種植率。全年共推廣雜交包穀20000公斤,推廣面積30160畝,平均畝產327公斤;推廣雜交水稻6畝,單產達300公斤。農用物資及時到位,全年共調供化肥400餘噸,農藥3.5萬公斤,實現了糧食生產在上年基礎上穩中有升。當年雖有部分村寨遭受到不同程度的自然災害,但全鄉人民政府的生活沒有受到太大的影響。

畜牧業

畜牧業是全鄉一大支柱產業,為地方經濟發展和農民增收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鄉人民政府一如既往抓好此項工作,注重於抓數量轉向依靠科技抓質量。切實做好大牲畜、家禽的品種選育工作,加強活畜檢疫、肉食品檢疫工作,加強豬人工授精、牛凍精改良、仔豬培育、秸稈氨化和家禽良種推廣等科技含量較高項目的實施,進一步提高畜產品的出欄率及商品率,改進飼養方式、降低飼養成本、實現科學養殖,強化管理,增加收入。2005年全鄉實現生豬存欄20505頭,肥豬出欄26506頭;山羊存欄37012隻,出欄31710隻;大牲畜存欄15180頭(匹)、出欄2684頭(匹);家禽存欄146290羽,出欄107257羽;肉類總產量3727噸,畜牧業總產值3446萬元,比2004年增長38.9%。

林業

緊緊圍繞實施“天然林保護工程”建設,抓住雲南省創建“綠色經濟強省”的歷史機遇,鄉人民政府及時組織林業行政部門,採取一系列強有力的措施,依法嚴厲打擊亂砍濫伐林木行為,加大查處力度,確保林業產業和林業生態兩大目標得到同步發展。不斷改變廣大人民民眾的生活條件,全鄉生態環境明顯改善,全年完成上級下達的5000畝林漿紙一體化交地任務。加大對森林消防和病蟲害監控工作。
膩腳彝族鄉膩腳彝族鄉

文化教育

膩腳鄉初級中學1所,學校占地面積24.6畝,校舍占地面積4968平方米,有在校學生2931人,入學率95.8%,專任教師70人。鄉中心國小1所,村級完全國小8所,村小校點19個,公辦幼稚園1所。國小在校學生4135人,專任教師153人。適齡兒童入學率99.8%,國小年鞏固率99.5%,六年級完學率100%。多年來,鄉人民政府及上級人民政府多方籌措資金,積極改善辦學條件。到2008年,全鎮國小校舍面積15141平方米。全鄉國小配計算機35台。
現在全鄉中、國小在上級的正確領導下,積極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不斷提升教師素質,提高課堂效率,注重培養學生的良好習慣,形成自主管理,讓學生的得到主動、充分、全面的發展。

扶貧攻堅

扶貧工作既是一項經濟工作,又是一項政治任務。抓好扶貧工作,對改變農村貧困落後面貌,改善農村基礎設施條件,提高廣大人民民眾生活質量及推動全鄉全面發展起著重要意義,是代表廣大人民民眾根本利益的基本體現。2005年,我鄉在扶貧三項工程大會站第三戰役中共投入資金154.48萬元,建成小水窖831口,沼氣池316口,改造茅草房180間,推廣節能灶10口,各項工作任務圓滿完成。另外,積極爭取上海松江區雲南師範大學等單位對我鄉的對口幫扶。一年來,共為我鄉建蓋學校兩所,投資近60萬元。全年共解決831戶3912人、1032頭(匹)大牲畜飲水困難和426戶1690人的能源燃燒短缺問題。進一步掌握全鄉貧困人口情況,為下一步實施扶貧濟困提供切實有效的一手資料,按照縣扶貧辦的相關安排,圓滿完成了全鄉貧困人口的建檔立卡工作。
膩腳彝族鄉膩腳彝族鄉

基礎設施建設

一是強化土地管理,不斷加快膩腳小集鎮建設步伐。鄉人民政府本 著“以地生財、以財建鄉、以鄉招商”的循環建鄉模式,不斷加大對鄉人民政府所在地膩腳村的小集鎮建設力度,相繼實施了街心中心花園和拓新大街的建設工程。另外,依法強化對土地市場的管理,按時足額賠付徵用農民土地補償金2.4萬餘元,保證了被徵用土地農民的合法權益。全面建立土地市場管理制度,經營性用地全部實行招標拍賣和掛牌出讓制度,大大促進了非公有制經濟的發展,使非公有制經濟逐漸成為拉動我鄉小集鎮建設步伐的主力軍。二是全鄉交通基礎設施面貌得到較大改觀。
膩腳彝族鄉膩腳彝族鄉
為吸取“1.26”特大交通事故帶來的深刻教訓,切實解決人民民眾出行難的問題,鄉人民政府通過多方協調,採用“政府主導、市場運作、個體私營老闆投資、人民民眾投工投勞”的方式,在全鄉境內大興修路熱潮,不斷提升農村道路等級,改進農民出行方式,2005年,成功引進平遠磚場老闆鄧國錦在膩腳街上興建一個標準為四級的農村客運站,目前,客運站建設已近尾聲,即將投入使用,膩腳鄉農村客運壓力已經得到大大緩解,農村客運秩序運行良好。另外,“七江”公路境內段修復工程已經結束並投入使用,“膩紅”(膩腳—曰者紅花山)公路、“膩所”(膩腳—樹皮所紅)公路兩條交通主幹線的實施進展順利。2005年,全鄉還新修膩腳—大鐵—魯底,膩腳—地白,膩腳—膩革龍3條鄉村公路共36公里,並實現了村民委所在地“村村通客車”的目標。
膩腳彝族鄉膩腳彝族鄉

財稅金融

2005年,鄉人民政府加強了財政稅收工作的領導,強化各項增收節支措施的落實,在面對增支減收等諸多因素不斷增多的極大壓力下,仍然保持了財政收入恢復性增長的良好勢頭。全年共實現地方財政收入74.9萬元,占年計畫任務數的106%,有效保證了重點支出和機構的正常運轉。通過加強稅收征管,依法治稅,嚴防稅收“跑、冒、滴、漏”,進一步完善財政管理體制,強化預算機制,嚴控財政支出,堅持把每一分錢使用在刀刃上。金融部門認真貫徹“拓展業務、盤活存量、講求效益”的總體要求,加大了對農業、非公經濟的信貸力度,為全鄉經濟快速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信貸支持。年末全鄉各項存款餘額達到1347萬元,比2004年減少39萬元,下降2.9%,貸款餘額達到1369萬元,比2004年增加180萬元,增長13.1%。
膩腳彝族鄉膩腳彝族鄉

新農村建設

2008年是膩腳鄉全面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起步年,以“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二十字方針,統領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工作全局,加大宣傳力度,加強領導,認真組織,加大基礎設施建設,大力調整產業結構,以省、州、縣扶持村的建設經驗推進全鄉新農村建設工作,積極推進農業產業化、住房新型化、社會和諧化,激發民眾建設熱情,紮實推進新農村建設工作,帶動全鄉各項事業全面發展,全鄉幹部民眾做了大量工作。
膩腳彝族鄉膩腳彝族鄉

地圖信息

地址: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丘北縣三零五省道

地圖信息

打開百度地圖查看詳情

反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