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狹窄手術

腰椎狹窄手術是神經外科的椎管其他疾病手術。

腰肌勞損,實為腰部肌肉及其附著點筋膜或骨膜的慢性損傷性炎症,是腰痛的常見原因之一,主要是長期反覆的過度腰部運動及過度負荷,如長時期坐位、久站或從彎腰位到直立位手持重物、抬物,均可使腰肌長期處於高張力狀態,久而久之可導致慢性腰肌勞損。可以採取推拿、按摩等舒筋活血的辦法恢復,實在不行也可以考慮手術恢復。

手術名稱,ICD編碼,概述,適應症,禁忌症,術前準備,麻醉和體位,手術步驟,術中注意要點,術後處理,併發症,

手術名稱

腰椎狹窄手術

ICD編碼

03.0910

概述

腰椎狹窄是老年常見病,致病因素複雜:有先天性椎管狹窄的因素,亦有因年齡的增長,椎骨、椎間盤變性,導致間盤突出,以及骨贅、骨嵴(bone ridge)形成等繼發因素,造成馬尾和神經根受壓。臨床表現主要是:腰腿痛、下肢麻木、無力,走路不穩和間歇性跛行(intermittend claudication)等。Sachs和Fraenkel(1900)報告1例背痛和神經源性間歇性跛行,經椎板切除而緩解。Verbies稱此病為腰椎椎管狹窄。Schlesinger(1995)和Epstein(1992)先後提出側隱窩狹窄(lateral recess stenosis)常與腰椎狹窄和腰椎間盤變性伴發。Javid等(1998)將這些病例情況稱為腰椎狹窄或稱變性性腰椎狹窄(degenerative lumbar stenosis)。近年來由於影像學檢查的發展。多能清晰地顯示病變的性質和範圍而作出確切的診斷,但由於病變廣泛,有的位置隱匿,以致手術難以徹底切除壓迫物。一些作者大宗病例的統計分析,減壓性椎板切除的療效僅為2/3,伴有側隱窩狹窄者療效更差,需要行第二次手術者占15%左右。故病變的分析和手術操作仍待提高。

適應症

腰椎狹窄手術適用於:
1.症狀進行性加重,走路不穩或不全性截癱,影像學顯示椎管前後徑狹窄在12mm以內;或椎管前後徑雖正常,但間盤變性骨贅或骨嵴形成壓迫馬尾神經者。
2.一次手術後症狀無改善,影像學檢查仍顯示有馬尾神經受壓者。

禁忌症

1.症狀輕,不影響生活和工作者。
2.高齡老人伴有嚴重心肺功能不全,不能耐受手術者。

術前準備

1.全身一般性準備 根據病情與檢查,積極改善病人的全身情況,給予各種必要的補充與糾正。
2.有便秘者,術前給予緩瀉劑,術前夜給予灌腸。有排尿障礙者,術前應導尿,留置導尿管。
3.術後需俯臥者,應提前進行俯臥位訓練,使病人能適應此臥位。
4.術前晚給予鎮靜劑,苯巴比妥0.1g。
5.術前6~8h內禁食。
6.術前日準備手術野皮膚,清洗剃毛,範圍要超過切口四周15cm以上。
7.根據麻醉需要,給予麻醉前用藥。

麻醉和體位

氣管內插管全身麻醉。取側臥位,一側馬尾和神經根症狀重者,可取對側臥位;兩側症狀者可取俯臥位。

手術步驟

1.以狹窄部為中心,做下腰部中線切口,長10~12cm。切開腰筋膜,剝開2~3個棘突和椎板附著的椎旁肌,顯露棘突和椎板到關節面處,以雙側椎板牽開器敞開術野。
2.病變椎間隙定位 以手指摸清骶骨上緣,即可確定腰5和骶1以及腰4和腰5之間的椎間隙,如有疑慮或病變位置更高,可在術中以注射針頭刺入棘突韌帶內,攝腰椎片即可準確定位。
3.減壓性椎板切除一般是切除病變椎間隙的上下兩個椎板。剪斷棘突後,將椎板咬骨鉗小心地向上提切除椎板,包括切除關節面的內側份,以利減壓和顯露。如僅為先天性椎管狹窄,椎管前後徑<12mm,硬脊膜囊前方無骨贅和突出椎間盤等壓迫物,則減壓手術即告完成。如椎管前後徑在15mm以上的正常值,但病變椎間隙有變性椎間盤突出和(或)骨贅形成,導致繼發性(或發育性)椎管狹窄,則除做椎板切除外還應考慮硬脊膜囊前方壓迫物的處理。如伴發側隱窩狹窄,應檢查側隱窩的病理變化,在神經根前方和後方有無骨贅,如下腰椎的上關節突增生肥大擠壓神經根時,可用高速微型鑽磨除或以Kerrison鉗切除。
如在顯微外科技術操作下,細緻、徹底地切除壓迫物,可以減少損傷,並提高手術的有效率。減壓有是否需要做骨融合術或螺釘固定椎弓根,取決於腰椎是否有不穩定情況存在,一般切除2~3個椎板不需要做脊柱固定手術。
4.按常規縫合切口。

術中注意要點

1.椎板切除減壓後,還應結合影像學所見,確定椎體後緣和側隱窩內有無骨性壓迫物,予以適當的處理。
2.如需切開硬脊膜處理中央性椎間盤突出或骨贅時,應將馬尾神經分成左右兩組,用棉片保護好,防止在切除硬脊膜囊前方壓迫物時受到損傷。

術後處理

減壓性椎板切除,術後一般臥床2周,行骨融合時術後臥床4~6周,椎弓根螺釘固定術後臥床1~2周。

併發症

1.硬脊膜外血腫 椎旁肌肉、椎骨和硬脊膜外靜脈叢止血不徹底,術後可形成血腫,造成肢體癱瘓加重,多在術後72h內發生。即使在放置引流管的情況下也可發生血腫。如出現這種現象,應積極檢查,清除血腫,徹底止血。
2.脊髓水腫 常因手術操作損傷脊髓造成,臨床表現類似血腫。治療以脫水、激素為主;嚴重者如硬脊膜已縫合,可再次手術,開放硬脊膜。
3.腦脊液漏 多因硬脊膜和(或)肌肉層縫合不嚴引起。如有引流,應提前拔除。漏液少者換藥觀察,不能停止或漏液多者,應在手術室縫合漏口。
4.切口感染、裂開 一般情況較差,切口癒合能力不良或腦脊液漏者易發生。術中應注意無菌操作。術後除抗生素治療外,應積極改善全身情況,特別注意蛋白質及多種維生素的補充。
5.馬尾神經和神經根因術中牽拉,導致術後症狀加重,但大多可以恢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