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內積水

腦積水是因顱內疾病引起的腦脊液分泌過多或(和)循環、吸收障礙而致顱內腦脊液存量增加。臨床小兒多見頭顱增大、囟門擴大、緊張飽滿、顱縫開裂愈期不合、落日目、嘔吐、抽搐、語言及運動障礙,智力低下;成人多見間斷性頭痛、頭脹、頭沉、頭暈、耳鳴耳堵、視力下降、四肢無力等。

病因,臨床表現,檢查,診斷,治療,

病因

1.感染
胎兒宮內感染如各種病毒、原蟲和梅毒螺旋體感染性腦膜炎未能及早控制,增生的纖維組織阻塞了腦脊液的循環孔道,或胎兒顱內炎症也可使腦池、蛛網膜下腔和蛛網膜粒粘連閉塞。
2.出血
顱內出血後引起的纖維增生,產傷顱內出血吸收不良等。
3.腫瘤
可阻塞腦脊液循環的任何一部分,較多見於第四腦室附近,或脈絡叢乳頭狀瘤。
4.其他
某些遺傳性代謝病、圍產期及新生兒窒息、嚴重的維生素A缺乏等。

臨床表現

腦積水主要表現為嬰兒出生後數周或數月後頭顱快速、進行性增大。病嬰精神萎靡,頭部不能抬起,嚴重者可伴有大腦功能障礙,表現為癲癇、視力及嗅覺障礙、眼球震顫、斜視、肢體癱瘓及智慧型障礙等。由於嬰兒頭顱呈代償性增大,因此,頭痛、嘔吐及視神經乳頭水腫均不明顯。成人多見間斷性頭痛、頭脹、頭沉、頭暈、耳鳴耳堵、視力下降、四肢無力等。

檢查

1.CT檢查
示顱腔增大,顱骨變薄,顱縫分離和前囟增大。
2.腰椎穿刺
側腔室注射中性酚紅1m1,2~12分鐘內做腰椎穿刺,CSF可見酚紅,提示系非阻塞性腦積壓水。若20分鐘CSF仍未見酚紅出現,提示為阻塞性腦積水。
3.腦室造影
用過濾的氧氣緩緩地注射於腦室內,然後做X線檢查,可觀察到腦室擴大及大腦皮層變薄。若大腦皮層厚度在2cm以上,並且腦積水能夠被解除,提示患者智力可望恢復。同時腦室造影也可幫助確定阻塞部位,或發現顱內腫瘤。腦室氣體或水溶性碘劑造影,能顯示腦室系統形態和大小,以及大腦皮質厚度;
4.頭顱二維超聲檢查
可見腦中線波無移位,而腦室系統擴大;
5.CT或MRI掃描
見腦室系統明顯擴大,有時能查出腦積水原因。

診斷

根據病因、病史、臨床表現和影像學檢查確診。

治療

1.非手術治療
適用於早期或病情較輕,發展緩慢者,其方法:①套用利尿劑或脫水劑,如乙醯唑胺、雙氫克尿塞、速尿甘露醇等。②經前囪或腰椎反覆穿刺放液。
2.手術療法
對於重度腦積水,智慧型低下已失明、癱瘓,且腦實質明顯萎縮,大腦皮質厚度小於1cm者,均不適宜手術。手術治療對進行性腦積水,頭顱明顯增大,且大腦皮質厚度超過1cm者,可採取手術治療。
(1)減少腦脊液分泌的手術脈絡叢切除術後灼燒術,現已少用。
(2)解除腦室梗阻病因手術如大腦導水管形成術或擴張術,正中孔切開術及顱內占位病變摘除術等。
(3)腦脊液分流術手術目的是建立腦脊液循環通路,解除腦脊液的積蓄,兼用於交通性或非交通性腦積水。常用的分流術有側腦室-小腦延髓池分流術,第三腦室造瘺術,側腦室-腹腔、上矢狀竇、心房、頸外靜脈等分流術等。
3.微創分流術
目前治療腦積水最普及的療法是腦室-腹腔分流術,也稱微創分流術,並被認為是比較有效的治療手段之一。微創分流術把微創外科新技術套用到腦室-腹腔分流術中,具有創傷小、對腹腔干擾少,減少腹腔粘連甚至能夠松解輕微腹腔粘連,術後瘢痕不明顯且隱蔽,疼痛輕、恢復快等諸多優點。術後意識不清、胡言亂語等症狀全部消失,生活質量可得到極大改善和提高。
4.飲食治療
(1)腦積水的飲食現代研究顯示,與腦密切相關的物質主要有脂肪(不飽和脂肪酸)、蛋白質、糖、維生素C、維生素B族、維生素E、鈣、微量元素鋅、銅、硒等。
(2)急性腦積水的飲食急性期保證營養供應、維持水電解質平衡、做好飲食護理,是極其重要的一環。急性腦積水患者病情穩定時不能進食者由靜脈輸液補充營養和水分。每日的入量不宜過多,一般在2000ml左右。病情較輕,意識較清醒、無吞咽障礙者,可幫助進食流質或半流質。食物宜清淡,少食多餐,溫度不宜過冷過熱。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