腒

腒,是漢語辭彙,讀音為jū,釋義是乾醃的鳥肉。

北方謂鳥臘曰腒。從肉居聲。傳曰:堯如臘,舜如腒。——《說文解字》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腒
  • 拼音:jū
  • 部首:月
  • 筆畫:12
基本釋義,古籍解釋,

基本釋義

乾醃的鳥肉。
部外筆畫:8 ; 繁體部首:肉,部外筆畫:8,總筆畫:14
五筆86&98:ENDG 倉頡:BSJR
筆順編號:351151312251 四角號碼:77264 UniCode:CJK 統一漢字 U+8152

古籍解釋

康熙字典
《唐韻》九魚切《集韻》《韻會》斤於切,𠀤音居。《說文》北方謂鳥脂曰腒。
《玉篇》乾雉也。《禮·內則》夏宜腒鱐膳膏臊。《注》腒,乾雉也。《釋文》雉脂。《周禮·天官·庖人》夏行腒鱐膳膏臊。《注》腒乾雉《儀禮·士相見禮》夏用腒。《注》夏用腒,備腐臭也。《正字通》戴侗謂,夏暑不可奏新殺,故行腒鱐為常。腒,鳥獸乾臘也。鄭司農緣士相見禮,故專以為雉,其實夏用腒,乃束脩之類。按戴說近理。
《博雅》久也。《又》央也。
《集韻》《正韻》𠀤求於切,音渠。
《集韻》居御切,音據。義𠀤同。 《集韻》或作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