腐蝕療法

腐蝕療法是運用具有提膿祛腐作用的藥物,使瘡瘍內蓄之膿得以早日排出,腐肉得以迅速脫落,或使異常組織腐蝕枯脫的方法,是腫瘍後期、潰瘍早期的一種基本外治法,屬古代“追蝕法”範疇。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腐蝕療法
  • 作用:提膿祛腐作用
  • 類型:基本外治法
  • 適用症:腫瘍後期、潰瘍早期
概述,操作方法,主治病症,注意事項,

概述

腐蝕療法源遠流長,早在周代就有用腐蝕藥物除去壞死組織的記載,《周禮·天官》云:“瘍醫下士八人,掌腫瘍、潰瘍之祝藥劀殺之齊。”其中“殺”即是用腐蝕劑去惡肉或剪去惡肉。至宋代,藥物腐蝕法已在臨床廣泛套用。元代齊德之總結前人經驗,明確提出“追蝕法”,並闡述了其作用和適應證。他在《外科精義》卷上說:“蓋瘡疽膿潰爛之時,頭小未破,瘡口未開或毒氣未出,疼痛難忍者,所以立追蝕之方法,使毒氣外泄而不內攻,惡肉易去,好肉易生也。”明清時期,追蝕法日臻成熟,明代汪機《外科理例》進一步闡述了追蝕膿法:“若瘡癤膿成未破於上薄皮剝起者,當用破頭代針之藥安其上,以膏藥貼之。膿出之後,用搜膿化毒藥……”。明代陳實功在《外科正宗》中詳細記載了提膿祛腐的主藥升丹的配方、製法、作用及使用方法等。《外科全生集》、《瘍醫大全》、《醫宗金鑒·外科心法要訣》等著作收載了代刀散、小升丹、白降丹、紅升丹等著名的提膿祛腐方藥,至今仍為外科臨床所常用。近40年來,醫務工作者對此法進行了深入的臨床及實驗研究,初步闡明了升丹等的理化性質、藥理作用,逐步摸索出了腐蝕藥療法的臨床使用規律,使之在臨床運用中更加安全、可靠。

操作方法

1.提膿祛腐藥可分為含汞和無汞兩大類,含汞的主要藥物是白降丹和紅升丹。目前常用的是小升丹,又名三仙丹。使用時可將其直接摻於瘡口上,亦可摻於膏藥、油膏上蓋貼。
2.若是純粹升丹,因藥性太猛,須加賦形藥使用,常用的如九一丹、八二丹、七三丹、五五丹、九黃丹等。
3.在腐肉已脫,膿水已少的情況下,宜減少升丹含量。

主治病症

一、癰疽瘡毒
1.白降丹(《醫宗金鑒·外科心法要訣》) 水銀、火硝、白礬、食鹽各30g,皂礬15g,硼砂12g,硃砂18g,雄黃3g。用氯化汞類白降丹藥製法。所得純品丹藥,力強且猛,對皮膚有極大的刺激作用,用時,取極少丹藥點於瘡面上,不能把藥物塗到正常皮膚上,以免損傷正常皮膚。亦可用煅石膏9份配白降丹1份名九一丹,或配成八二丹、七三丹等,清潔瘡面後取丹藥少許,施於瘡面上,每日換藥1次。或用純品白降丹施於伴發高熱頭痛,瘡瘍有頭未潰,局部焮紅腫痛處,陽此以代替刀針切開引流。功能提毒拔膿。主治癰疽無論未潰已潰。
2.金龜下海丹(《中國煉丹術與丹藥》) 水銀、白礬、火硝、皂礬、食鹽各45g,硇砂、月石各12g,膽礬、寒水石各9g,磁石、天生黃各15g,明雄黃、硃砂、銅綠各7.5g。用氯化汞類白降丹藥製法,練成後加麝香3g、冰片3g。取丹藥少許施於瘡面,或作藥捻條插入瘡口內,清潔瘡口後即可使用,每日換藥1次。功能提膿祛腐。主治癰疽、乳癌、瘺管。
3.紫陽丹(《瘍醫大全》) 水銀、銀硃、生鉛、百草霜各30g,輕粉、鉛粉、雄黃各15g。丹藥煉成後,加麝香3g,共研細末。用時清洗瘡口後,取藥少許摻於瘡面,每日換藥1次。功能提膿拔毒。主治癰疽瘡毒,局部潰後膿水不止,腐肉不去,瘡口不斂者。
二、甲癬
鴉膽子油(《中藥貼敷療法》) 鴉膽子若干。先將病甲用溫熱鹽水浸泡20~30分鐘,待其發軟,用小刀將指(趾)甲的萎縮鬆軟部分颳去,並用另一手拇、食指隔以塑膠薄膜捏去殼的鴉膽子仁,用力擠壓,壓出油來塗整個病甲,每甲用1~2粒,每日1次,外用膠布或傷濕膏固定。功能蝕肉去腐。主治甲癬,也可用於治療雞眼、尋常疣、扁平疣。
三、痔瘡參見插藥法。
四、肛瘺、骨髓炎、瘰癧等參見藥捻法。

注意事項

l.提膿祛腐藥多屬刺激性腐蝕之品,套用時要謹慎。凡對升丹或汞、砒過敏者,禁用本法。
2.病變在眼部、唇附近的應慎用,以免損傷黏膜等組織。頭部、指、趾等肌肉薄近骨之處,不宜使用過烈的腐蝕藥物,即使需要套用,也需加賦形藥減其峻猛之性,以免損傷筋骨。對大面積瘡面也宜慎用,以防發生汞中毒。
3.凡見不明原因的高熱、乏力、口有金屬味等汞中毒症狀時,應立即停用,並作尿汞測定,及時治療。
4.摻布烈性的腐蝕藥,以不傷及周圍健康組織為原則,腐蝕目的一旦達到,即應改用其它提膿生肌藥。
5.紅升、白降丹以陳久者為佳,因久置可使藥性緩和而減少疼痛。
6.升丹為汞製劑,宜用不透光瓶裝置,以免氧化變質。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