腐植泥炭

腐植泥炭

腐植泥炭(Humic peat)在中國對應於煤成因分類中的腐植煤,由高等植物遺體在滯水、少氧的沼澤環境中經泥炭化作用而生成的泥炭。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腐植泥炭
  • 外文名:Humic peat
  • 學科:泥炭地質學
  • 分類:粗腐植泥炭、細腐植泥炭
  • 原料:高等植物遺體
  • 環境:滯水、少氧的沼澤環境
主要特點,分解度,氧化還原作用,

主要特點

在中國,腐植泥炭對應於煤成因分類中的腐植煤,是指由高等植物遺體在滯水、少氧的沼澤環境中經泥炭化作用而生成的泥炭。但在歐洲和熱帶泥炭類型劃分中,學者們則將腐植泥炭定義為富含粗粒纖維(直徑2~10毫米者占40%~60%)或以直徑小於2毫米的細粒纖維為主的泥炭,在化學成分上,不含或少含纖維素,含一定量的木質素。根據泥炭粒度、顯微煤岩特徵、化學成分的差異,尚可進一步劃分為粗腐植泥炭和細腐植泥炭兩類。

分解度

分解度是指植物殘體由腐解作用而形成的無定形腐植質的含量,以泥炭中無定形腐植質占有機質總量的百分率(%)表示。它是研究腐植泥炭分類及評價泥炭質量的重要指標之一。
一般,富營養泥炭的分解度高於貧營養泥炭,中營養泥炭的分解度則介於兩者之間。同一泥炭類型分解度的差別又取決於不同地區的水熱條件和泥炭性質的差異。中國東北山地丘陵區富營養泥炭的分解度一般為15%~30%,而長江中下游地區和華南山區的同類泥炭的分解度一般為35%~50%。分解度還與不同深度內微生物的種類和數量有關。由表層向深部,微生物的種類、數量減少,導致表層泥炭分解度均高於中、下層。

氧化還原作用

腐植泥炭中可變原子價有機和無機物質,在生物化學和化學過程中所進行的氧化—還原反應。泥炭沼澤中的氧是主要的氧化劑。它來自大氣,其數量受沼澤覆水程度制約。沼澤水位較高時,泥炭層被水所飽和,氧的含量下降,泥炭中還原物質濃度增大。反之,在水位較低時,泥炭層通氣良好,氧的含量增多,氧化物質增加。泥炭的氧化—還原作用制約著微生物的種類和活動強度,影響著泥炭層有機質的轉化方向和速度。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