腎臟纖維化

腎臟纖維化

腎臟纖維化是一種病理生理改變,是腎臟的功能由健康到損傷,再到損壞,直至功能喪失的漸進過程。

概念,疾病分期,疾病關係,形成過程,變化機理,病因,通絡過程,

概念

腎臟纖維化是一種病理生理改變,是腎臟的功能由健康到損傷,再到損壞,直至功能喪失的漸進過程。腎臟由於受到創傷、感染、炎症、血循環障礙,以及免疫反應等多種致病因素刺激,其固有細胞受損,發展到後期出現大量膠原沉積和積聚,造成腎實質逐漸硬化,形成瘢痕,直至腎臟完全喪失臟器功能。腎臟內固有細胞纖維化、硬化的過程也就是腎臟纖維化的過程。腎臟纖維化是以細胞外基質(ECM)的異常沉積為特徵的。
腎臟圖腎臟圖

疾病分期

一期 炎症反應期
該期是腎臟組織受各種致病原因損傷後,出現的炎症反應階段,此期在臨床上除僅有尿檢異常外,無任何不適,亦稱無症狀期。由於腎小球的濾過功能代償性很強,此時的腎功能可不受影響或輕度損傷,但在腎臟內部炎症反應後的病理損傷是嚴重的,部分病人已經出現腎小球硬化,其臨床症狀的出現是滯後的。該期如果規範治療。如採用擴血管、抗炎、抗凝、防血栓形成以及降解治療措施,病情是完全可以逆轉的,甚至可以痊癒。如果未經規範治療,或錯過治療時機,腎臟內部病理損傷會逐漸加重,病情就會迅速發展到纖維化形成期和瘢痕形成期,給治療會帶來很大難度,且困難多,逆轉機會少。
二期 纖維化形成期
該期是腎臟纖維化形成已發展到全腎臟組織,纖維化形成後的炎症損傷已經破環了健康腎單位,影響了腎功能,病情已進入到失代償期或腎衰竭期。如果在該期繼續規範治療,繼續擴血管、抗炎、抗凝和重點對纖維組織進行降解治療的措施,只要這四項阻斷治療措施到位,病情就有可能逆轉,遠離透析;如果沒能有效預防與控制易感因素,沒能控制好飲食或治療不到位,如果對一些可逆因素錯過了有利治療時機,病情很快會進入瘢痕形成期——尿毒症終末期。
三期 瘢痕形成期
腎臟纖維組織一旦發展成瘢痕組織,是永遠不可能逆轉的。如果患者還有1000多毫升尿量,就說明還有保持尿量的殘存腎功能,通過微化中藥多靶點治療只要能保護好目前的殘存腎單位,使腎功能不再繼續惡化進展,就有希望逐漸延長透析時間或逐漸擺脫透析。
為了便於理解,將腎臟纖維化形成過程簡化為二期,一是可逆期,即:炎症反應期、纖維化形成前期,此期如及時規範治療,其纖維化的病理損傷時完全可以治癒的。二是不可逆期,也就是瘢痕形成期,當功能腎單位一旦成為瘢痕組織,就是不可逆轉。

疾病關係

由各種致病原因導致腎臟固有細胞受損,並釋放一系列炎性介質,出現炎性反映,細胞活性增加,這種腎病發病的初始階段就是腎炎階段;隨著細胞受損程度的加重,細胞表型發生轉化,細胞開始出現硬化,功能開始喪失。當喪失的程度還不足50%時,也就是細胞硬化總數還不超過一半以上時,這就是腎臟纖維化的前期。在這個階段,由於腎的代償能力還很強,仍沒有臨床指標變化,肌酐和尿素氮都沒有超出健康範圍,但此時腎臟纖維化已經接近中期階段。隨著腎臟纖維化地不斷發展,喪失功能的硬化細胞逐漸增多,健康的腎單位越來越少。當健康的腎單位(也稱作殘存的腎單位)低於20%時,就進入了腎功能的衰竭期,酸中毒等一些尿毒症的症狀就開始出現了。這時,我們就稱之為腎臟纖維化的基質合成期。當90%的腎臟細胞都已經纖維化,也即殘存的腎單位低於10%時,患者就會出現嚴重的代謝性酸中毒症狀,心臟、大腦等都會出現一系列惡化症狀,這時也就進入了終末期腎衰竭(end stage renal failure ESRF),即尿毒症時期。此時的腎臟纖維化程度就稱之為後基質合成期。在這一時期,殘存的腎單位都進入了硬化期,細胞都進入硬化程式,也叫做基質自主生成期。這時的細胞外基質合成不依靠外因促成,而是自主生成和自我增值。由此可見,慢性腎炎如果得不到有效控制就會導致腎臟纖維化的啟動,腎臟纖維化的進程如果不能被阻斷,就會導致腎功能逐漸喪失,進而達到尿毒症階段。所以,尿毒症是腎臟纖維化擴大化的最終表現,無論是預尿毒症還是治療尿毒症,都必須從阻斷腎臟纖維化進程開始。
腎臟纖維化腎臟纖維化

形成過程

腎臟纖維化的微觀表現是腎臟固有細胞的纖維化,實質是腎臟固有細胞由於受到損害而壞死。根據腎臟固有細胞受損害程度的不同,以及是否還可以被修復,我們將腎臟纖維化的過程分為兩個階段。
第一階段:纖維化形成與進展的可逆階段
藥物中毒、高血壓、糖尿病、持續感冒、感染等致病因素都會造成腎臟固有細胞的損傷。細胞受到損傷後,會釋放一些細胞因子,如IL-1和腫瘤壞死因子(TNFa)等。這些細胞因子會吸引血液中的一系列的炎症細胞(如白細胞、淋巴細胞、血小板、單核-巨噬細胞等)向系膜區、血管區、腎間質區浸潤,並釋放一系列的炎性介質導致炎性反應,反過來促進腎臟固有細胞的表型轉化。此時,腎臟固有細胞的功能已經改變,開始釋放一系列致腎毒性細胞因子、生長因子,如: TGF-B、PDGF、Bfgf、EGF等,這些因子會導致腎間質中的成纖維細胞增生與分化,並向肌成纖維細胞轉化。
在細胞因子與生長因子持續不停地刺激下,成纖維細胞呈現持續活化增殖狀態,併合成細胞外基質(ECM)成分(首先合成分泌纖維粘連蛋白,形成支架結構,然後繼續合成膠原Ⅰ、Ⅲ、Ⅳ、Ⅴ成分)。在這個時期,腎臟固有細胞,如系膜細胞、腎小球上皮細胞、腎小管上皮細胞等也可轉化成肌成纖維細胞。雖然腎臟的結構和功能已經發生了變化,受損細胞仍能行使部分原有的功能,可以通過治療使受損的細胞向正常細胞逆轉,恢復原來的功能。事實上,阻斷受損細胞轉化成肌成纖維細胞是阻斷腎臟纖維化的關鍵環節。只要不讓固有細胞轉化為肌成纖維細胞,纖維化的進程就被阻斷了。因此,我們把這個階段稱之為纖維化形成與進展的可逆階段。此階段的治療對於腎病的康復和腎衰竭逆轉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是醫生和患者都應該引起高度注意的。
第二階段:瘢痕形成階段
當固有細胞在炎症刺激和細胞因子與生長因子的作用下,轉化成肌成纖維細胞的時候,腎臟纖維化的進程就到達了瘢痕形成階段。通過細胞轉化的研究發現,正常固有細胞一旦轉化成肌成纖維細胞,就不再依賴原發病中的炎性介質以及細胞因子的刺激而發生轉化,而是自主增值、自主持續分泌併合成不易被降解的Ⅰ、Ⅲ型膠原蛋白,從而造成細胞外基質(ECM)的合成異常加快,降解速度降低。這種合成、降解速度的失衡就促使大量纖維組織生成,使細胞外基質異常積聚與沉積,最終導致腎小球硬化腎小管腎間質、腎血管纖維化,並形成持久疤痕。在腎臟瘢痕形成階段,有效功能腎單位數量逐漸消失,腎功能進行性衰竭。這一時期,在臨床上被稱為腎衰竭的終末期,也稱作尿毒症期。在這一時期,雖然有阻止腎臟纖維化進程的可能,但對已經成為瘢痕的腎臟組織,已很難進行修復。

變化機理

導致腎臟疾病的原發病因及繼發病因,通過對腎臟的損傷,激活了腎小球內毛細血管內皮細胞的活性並吸引血液中的炎性細胞浸潤,同時釋放致腎毒性炎性介質,引起了腎內炎性反應。另外,在一系列致腎毒因子的作用下,腎臟原有的功能細胞受損並發生表型改變,表型改變後的固有細胞又分泌一系列致腎毒細胞因子與生長因子。這些致腎毒細胞因子和生長因子又激活腎間質內的成纖維細胞轉化成肌成纖維細胞。而肌成纖維細胞才是導致腎臟纖維化的關鍵細胞,它所分泌合成的膠原纖維是不易被降解的,這就導致了大量的細胞外基質膠原的積聚與沉積,從而破壞了腎臟組織結構,最終形成瘢痕組織。腎功能也呈現進行性下降,導致腎單位全部或絕大部分被破壞,功能全部或基本全部喪失。臨床上就表現為終末期腎衰竭(尿毒症)

病因

一、喉部、扁桃腺等發炎鏈球菌感染
沒有一個人會把這類感染與腎病聯繫在一起,也正是因為如此,才給感染留下了生存的土壤。由於一時的不注意,感染的再三入侵需立即根治,吃抗生素要徹底,不可中途而廢,否則鏈球菌容易感染。
一旦鏈球菌感染,導致身體內自我調節機制功能紊亂。引起病毒向腎臟蔓延,導致腎小球受損,啟動腎臟纖維化的進程,誘發腎臟疾病。
二、長期套用引起腎損傷的藥物
止痛劑損害腎臟,未經醫師處方嚴禁使用一般市售之止痛藥,止痛特效藥及-般止痛藥(針劑或口服),如要長期使用時請與腎臟專科醫師討論,因止痛藥長期使用,對腎臟有嚴重傷害。未經醫師處方、亂服成藥、有礙腎臟功能有很多人有病時經常自作主張購買成藥(抗生素),服用抗生素過量時會妨礙腎臟的功能,尤其利尿劑更不可私自服用。
暴飲暴食有害腎臟健康人體吃下大量的食物(動植物性蛋白質),最後的代謝生物(廢物)--尿酸及尿素氮等等皆需由腎臟負擔排除,故食物過量(暴飲、暴食)將增加腎臟的負擔。
適量(充分)喝水不憋尿。尿在膀胱里太久很容易繁殖細菌,細菌很可能經由輸尿管感染到腎盂,使腎小管發生纖維化,如腎臟纖維化的進程得不到及時控制,更有甚者會急性腎功能衰竭。
四、忽視高血壓
因長期的高血壓將不停地破壞腎臟之微細血管,一旦微細血管受損,血管內皮細胞的功能發生紊亂,引起炎症性反應。而腎臟是由二百萬個腎小體(微血管)組成的,如果高血壓得不到有效地控制,微細血管受損的數量與程度增加,腎臟纖維化的程度就會自然加重。
但是很多高血壓病人,都存在一個錯誤的思想,以為自己是個健康人,認為血壓高點沒事。而腎病往往就在人們的疏忽中悄然上身。
除了以上這幾大腎病誘發因素外,糖尿病、感冒等因素也是易損腎臟的因素。很多人都會問,那應該怎么保護腎臟?面對這一問題石家莊腎病醫院的腎病專家程振遠主任醫師指出,幾乎一半的腎臟病人腎臟損壞過程是在不知不覺中進行的,所以等到身體感到不適時很可能已到了腎臟病的末期--不得不透析了。所以,保護腎臟,需從日常生活中關愛健康腎臟開始!
比如:未經醫師處方,嚴禁使用止痛劑殘害腎臟;不要暴飲暴食;多喝水不憋尿;喉部扁桃腺發火鏈球菌感染時必需根治,“吃抗生素要徹底,不可中途而廢”

通絡過程

(一)治療原則
1、擴張腎動脈及消化道動脈,增加腎臟以及全身的血流灌注量;
2、改善微循環障礙,增加供氧,增強新陳代謝;
3、緩解因缺氧而導致的內環境紊亂狀態;
4、減輕中毒症狀。
(二)常見的臨床表現
1、腎臟的各級腎動脈擴張後,因增加了腎小球的有效灌注量,降低了腎小球內壓,同時也就降低了腎小球的高濾過狀態。
這就必然會延緩和控制腎小球硬化的進展,故可見以下臨床表現:
(1)尿量開始增加,尿的顏色變深,氣味變濃;
(2)尿肌酐開始逐漸增多,腎臟開始排毒;
(3)尿蛋白漏出,潛血逐漸減少;
(4)浮腫開始消退等。
2、周圍血管擴張後,因增加了全身有效循環血量,就必然會改善皮膚的微循環障礙狀態,緩解因腎衰而導致的中毒症狀,具體可見以下臨床表現:
(1)全身乏力症狀逐漸緩解;
(2)面部與手掌部開始紅潤;
(3)開始出汗;
(4)皮膚瘙癢症狀逐漸減輕;
(5)血壓症狀逐漸平穩,甚至可降至正常,堅持使用的降壓藥還可以逐漸減量,部分病人還可以停用降壓藥而不反彈。
3、消化道血管擴張後,增加了消化道的血液灌注量,改善了因腎衰而導致的消化道微循環障礙,此時消化道黏膜水腫開始消退,消化液開始分泌增加,腸道排毒功能開始增加,具體可見以下臨床表現:(1)口中氨味開始消失;
(2)食慾開始增加;
(3)尿毒症性胃炎症狀緩解,噁心、嘔吐症狀消失;
(4)消化道功能改善,腸道排毒功能增加,大便暢通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