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周圍炎

脾周圍炎是指脾臟本身或腹腔有炎症波及脾被膜及脾周圍組織時,脾被膜增生纖維化和(或)脾周圍組織發生粘連。本病在臨床中並不少見,由於常伴隨其他疾病或作為其後果而出現,故通常不認為它是一種獨立的疾病。

基本介紹

  • 別稱:脾周圍炎
  • 就診科室:普通外科
  • 常見病因:感染性疾病和非感染性疾病
  • 常見症狀:急性脾周圍炎常和急性脾炎同時發生
病因,臨床表現,檢查,診斷,治療,

病因

引起脾周圍炎的原因較多。許多感染性疾病和非感染性疾病(特別是有脾大及脾梗死者),均可產生急性、慢性脾周圍炎。全身或脾臟局部感染性疾病,最常見的有敗血症、肺炎、傷寒、白喉、細菌性心內膜炎、瘧疾、血吸蟲病和黑熱病等,均可導致脾被膜增厚和脾周粘連,從而導致脾周圍炎。

臨床表現

急性脾周圍炎常和急性脾炎同時發生,臨床表現與原發疾病有著密切關係。通常患者均有某種前驅感染病史,以後出現敗血症中毒現象,如反覆寒戰、高熱、盜汗和精神倦怠等,隨後出現左上腹脾周圍區域的疼痛,疼痛多為持續性,比較劇烈,往往隨呼吸運動而加劇。疼痛可放射至左肩部或左下胸肩部,有不同程度的脾大,脾區有壓痛,甚至出現反跳痛及腹肌緊張,有時可聞及局部摩擦音。
慢性脾周圍炎常常表現為脾區不適、隱痛、飽滿感,可有輕度壓痛,腫大的脾臟質地較硬,活動性差。慢性脾周圍炎時可因感冒、扁桃體炎造成脾包膜腫脹,甚至脾臟發生扭轉而突發左上腹劇烈疼痛。
急性和慢性脾周圍炎在一定條件下可以相互轉化,即急性脾周圍炎可遷延不愈變成慢性脾周圍炎,而後者也可在一些誘因存在時急性發作,轉變成急性脾周圍炎。

檢查

(1)實驗室檢查:白細胞增多,核左移。
(2)超聲檢查:可見脾腫大,周圍有雜波。
(3)影像學檢查:X線片可見左膈升高,活動受限。

診斷

脾周圍炎診斷主要依據病史、體徵,脾區聽到局部摩擦音或同時觸及摩擦感等特徵,結合超聲和X線檢查等可確定。

治療

1.原發病治療
急性脾周圍炎一般均採用非手術治療,最重要的治療原則是針對原發疾病進行處理。若能確定與傷寒、瘧疾、血吸蟲病或黑熱病有關,應分別針對原發病進行特異性治療。
2.控制感染
病人應臥床休息,選用適當而有效的抗生素以控制急性感染。
3.支持治療
加強全身支持治療,增強自身抵抗能力,必要時可輸血或血漿,補充營養,還應注意維持水、電解質平衡。
4.脾切除術
當脾臟持續腫大,伴發脾功能亢進或有脾破裂危險時,考慮手術切除脾臟。術後繼續對原發病進行治療。
5.其他
慢性脾周圍炎無特異療法,經常做腹部按摩、局部熱敷、理療可減輕疼痛。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