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主四肢

中醫基礎術語,脾的功能之一。水谷清陽之氣由脾氣輸布,充養四肢,四肢的功能活動,與脾有密切關係。《素問·太陰陽明論》:“四肢皆稟氣於胃,而不得至經,必因於脾,乃得稟也。”臨床上脾氣虛弱則見四肢乏力、消瘦或浮腫;脾受困則見四肢倦怠等,體現脾與四肢的關係。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脾主四肢
  • 類別:中醫基礎術語
  • 出處:《素問·太陰陽明論》
解讀,中醫套用,

解讀

脾主四肢,四肢與軀幹相對而言,是人體之末,故稱“四末”。人體的四肢需要脾運化的水谷精微來營養,才能發揮其正常的生理活動。四肢的營養輸送,全賴於清陽的升騰宣發,脾主運化和升清,因此,脾氣健運,四肢的營養充足,活動輕勁有力。《素問·太陰陽明論》:“四肢皆稟氣於胃,而不得至經,必因於脾,乃得稟也。” 說明四肢功能的正常與否,與脾的運化水谷精微功能,密切相關。《素問·陰陽應象大論》說:“清陽實四肢”,若脾失健運,清陽不升,甚或萎弱不用等。

中醫套用

四肢活動依靠水谷精微所化生的清陽之氣,故《素問·陽明脈解》云:“四肢者諸陽之本也,陽盛則四肢盛,實則能登高也”脾氣健運,水谷精氣充盛,陽氣壯旺,四肢的到溫養則強勁有力,反之,如果脾氣虛弱,失其健運,清陽不升,營養缺乏,則肌肉痿軟,四肢倦怠。故《素問·太陰陽明論》云:“脾病而四肢不用何也?令脾病不能為胃行其津液,四肢不得粦稟水谷氣,氣日以衰,脈道不利,筋骨肌肉,皆無氣以生,故不用焉。”因此醫家認為四肢即是諸陽之本,又為太陰脾所主,四肢的強弱體現脾氣的盛衰,在臨床上,對於痿證的治療,常用“獨取陽明”,即健脾和胃的原則。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