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主中州

中醫基礎術語。脾主中州,即脾主中土,藏象學說按五行的特徵將五方和五臟相關聯,中央屬土,主長養,與脾氣相通。《素問·陰陽應象大論》:“中央生濕,濕生土……在髒為脾”。脾屬中央土,因其運化水谷精微,滋養臟腑器官、四肢百骸,故稱脾主中土。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脾主中州
  • 類別:中醫基礎術語
  • 出處:《素問·陰陽應象大論》
解讀,中醫套用,

解讀

脾主運化,化生水谷精微,除上輸心肺,化生氣血,布散全身外,還可以直接向四周臟腑進行布散。土在五行中央,其性敦厚,有生化萬物的特性,有播種和收穫農作物的作用,所以中醫學有“土載四行”,“萬物土中生”。脾位於人體中焦,運化水谷精微,為氣血生化之源,五臟六腑皆賴脾的濡養,故與土長養萬物之性相同,故名脾主中土。《素問·玉機真髒論》:“脾為孤髒,中央土以灌四傍”張景岳註:“脾屬土,土為萬物之本,故運行水谷,化津液以灌溉於肝心肺腎之四髒”。

中醫套用

脾主中州,脾主長養生化的特點與土相應,為氣血生化之源,五臟六腑皆賴脾的濡養,所以治療疾病皆需顧護中焦。而脾主中州,潤養四方依賴於脾主運化的功能。脾主運化是指脾具有把飲食物化生為水谷精微,並把水谷精微轉輸到全身。飲食入於胃,經過胃的初步腐熟,下送小腸,“泌別清濁”,其中精微的部分通過脾氣散精以布散全身,由此,四髒及全身皆賴脾多運化的水谷精微,宋代陳自明《婦人大全良方》曰:“目得之而能視,耳得之而能聽,手得之而能握,足得之而能步,髒得之而能液,腑得之而能氣。”脾運化水谷精微的功能正常,臟腑經絡、四肢百骸、乃至筋肉皮毛等都能得到充分的濡養,從而進行正常的生理活動,機體保持健康。若運化水谷精微的功能減退,則飲食物中的營養物質不能很好地吸收、輸布,可見食欲不振、腹脹、便溏和完谷不化等疾,可因化源不足而出現心悸、頭暈、食少、體倦、舌淡、脈弱等證。《醫宗必讀·脾胃後天本論》:“脾何以為後天之本?蓋嬰兒既生,一日不食則飢,七日不食則腸胃涸絕而死。經曰:安谷則昌,絕谷乃亡。猶兵家之糧道也,餉道一絕,萬眾立散;胃氣一敗,百藥難施。一有此身,必資谷氣,谷入於胃,灑陳於六腑而氣生,和調於五臟而血生,而火資之為生者也。故曰:後天之本在脾。”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