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截癱併發症

脊髓截癱併發症

脊髓截癱會並發神經性膀胱功能障礙,大腦與骶髓中樞失去對逼尿肌與尿道括約肌的控制,即中樞神經不能控制排尿功能,統稱為神經性膀胱功能障礙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脊髓截癱併發症
  • 外文名:Spinal cord paraplegia complication
  • 屬性:疾病
  • 相關學科:醫療康復
  • 相關領域:醫學
併發症,分類,臨床表現,處理,

併發症

神經性膀胱功能障礙
膀胱的排尿功能,需要逼肌與尿道括約肌密切協調,脊髓損傷後,大腦與骶髓中樞失去對逼尿肌與尿道括約肌的控制,即中樞神經不能控制排尿功能,統稱為神經性膀胱功能障礙。病人因有排尿功能障礙甚至喪失,常有泌尿系感染。

分類

以往將排尿功能障礙分為自主性膀胱和反射性膀胱兩型。近來按膀胱逼尿功能的情況更詳細分為神經性膀胱的分類:
(1)逼尿肌反射亢進,根據括約肌的功能又分為:
①括約肌協調正常,其表現有尿急尿頻。
②外括約肌協同失調,表現為尿瀦留。
③內括約肌協同失調,表現為尿瀦留。
(2)逼尿肌無反射
①括約肌協調正常,表現尿瀦留。
②外括約肌痙攣,表現為尿瀦留。
③內括約肌痙攣,表現為尿瀦留。
④外括約肌去神經(鬆弛),表現為尿失禁。

臨床表現

逼尿肌反射亢進的有力膀胱,其括約肌協調正常,臨床表現為尿急尿頻。早期大多數病人均表現為尿瀦留。除外括約肌去神經(鬆弛)的病人表現尿失禁外,其餘病人不論逼尿肌有力或無力,因其內外括約肌不能協調,尿不能排出。當膀胱積尿多時,其內壓力超過括約肌力的張力時,尿液就溢出。後期括約肌鬆弛,特別長期保留導尿管者,則表現尿失禁。

處理

截癱病人初期,感染和/或梗阻引起的腎功衰竭仍是神經原性膀胱功能障礙截癱病人死亡的主要原因。保守療法的主要目的在於恢復膀胱尿道的平衡功能和預防感染。各種非手術治療方法有:①留置導尿;②間歇導尿;③外部集尿裝置;④約物治療等。而無菌性間歇性導尿術是優選用的治療方法。
(1)間歇性導尿術 多數研究者認為,採用間歇性導尿術的優點:①能使尿路感染率降低到50%左右;②無膀胱出口梗阻時允許患者自己排尿;③通過膀胱定期擴張,可促進膀胱功能早期恢復等;④陰莖陰囊併發症少。
患者每日液體入量嚴格控制在1500~1800mL。根據尿量多少,在24小時內患者導尿3~4次,以保持膀胱容量500~600mL以下。
患者出現自發性排尿前,每6~小時導一次,當出現自發性排尿和殘餘減少時,可每9小時導尿一次。以後每12小時一次。殘餘尿少於100mL時,可停止導尿。在每次導尿前用各種輔助方法促使患者排尿。尿化驗和尿培養每周一次。若出現膿毒血症體徵和症狀,則應給相應的抗菌約物。
間歇性導尿禁忌證包括:①尿道畸形;②嚴重尿道炎;③尿道周圍膿腫。
對於在家作自家導尿的病人和缺乏滅菌性間歇導尿術的人員和設備的地方,採用此法,其適應證和注意點與無菌性導尿相同。可用供患者使用的價格較便宜一次性消毒導尿管。
操作:女性患者用肥皂及水洗手和陰部,患者取半臥位、大腿彎曲、雙膝外展以暴露陰道和尿道口,使患者能從放於檢查台腳端的鏡子中看見自己的會陰,分開陰唇,向患者指出陰唇、尿道口吸陰道的位置。給患者一根14F塑膠或橡皮導尿管,指導患者將其放入尿道口,送入膀胱。
對男性自家導尿的指導較為簡單,患者取坐位,用水溶性滑潤液塗抹導尿管,用一手將包皮翻起,用另一手將導管插入尿道口葉至有尿液流出。
(2)留置導尿術
1)適應證 ①重症和虛弱病人的膀胱排空不完全、完全性尿瀦留或尿失禁;②適於間歇性導尿術,但又做不到。③上尿路有損害或有膀胱輸尿管回流的某些神經原性膀胱功能障礙。
2)留置導尿管的注意事項 ①插管動作應輕柔,多用些潤滑劑;②選用與患者尿道口吃勁 大小相適應的最小號導尿管;③套用閉式引流系統;①引流袋置於膀胱水平以下;以免尿液倒流;⑤用沾有抗菌素溶液的棉球清除尿道外口呼導尿管出口咱的膿液每日2~3次;⑥保證攝入適量的液體;⑦可用4%硼酸液,或0.2 %呋喃西林溶液沖洗。
3)留置導尿管的併發症 ①尿路感染髮生事率高;②膀胱石;③慢性攣縮性膀胱感染;④陰莖陰囊併發症:膿腫、尿道瘺和附睪炎等;⑤血尿;⑥四肢癱瘓病人中,導尿管堵塞、尿瀦留和植物神經反射障礙。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