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後動脈缺血症候群

脊髓後動脈缺血症候群是指脊髓後部缺血引起的神經功能障礙,在臨床上較脊髓前中央動脈缺血症候群為少見,且症狀輕微、多變,診斷比較困難。該症候群極為少見,有文獻報導以來僅40餘例,所報告病例均為血管病變所致脊髓後部血運障礙。臨床表現多樣,MRI是診斷的有力工具。

基本介紹

  • 就診科室:骨科
  • 常見病因:血管疾患
  • 常見症狀:震顫覺、位置覺及關節運動覺等異常,痛覺消失
  • 傳染性:無
病因,臨床表現,檢查,診斷,治療,

病因

文獻報導病因多為血管疾患,例如脊髓後動脈血栓或栓塞引起脊髓後部缺血,而來自椎管後方的暴力骨折、生長過快的腫瘤壓迫,以及頸椎病為極少見病因。

臨床表現

脊髓後動脈如果完全閉塞,主要引起同側后角後索的軟化體徵,表現為:
感覺障礙以深感覺受累最多,平面愈高,症狀愈明顯,主要症狀有:
1.深感覺障礙
由於病變的不均衡性,症狀輕重表現不一,可偏重一側,多以感覺障礙為主:一般出現震顫覺、位置覺及關節運動覺等深感覺異常。
2.淺感覺障礙
可出現節段性淺感覺分離,即觸覺存在而痛覺消失。
如缺血範圍大,可累及脊髓丘腦側束,脊髓小腦束,皮質脊髓側束引起運動,腱反射及共濟失調障礙。

檢查

X線、CT、MRI檢查可排除骨折及占位性病變。

診斷

依據病因及神經功能障礙的特點僅能推斷本病,MRI可顯示脊髓後部缺血改變,選擇性動脈造影用以觀察脊髓後動脈病變。

治療

需根據不同的病因和病理制定相應治療計畫。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