脈訣刊誤

脈訣刊誤

古代脈學著作,又名《脈訣刊誤集解》。二卷。元·戴起宗撰。戴氏認為當時流傳頗廣的高陽生《脈訣》,內容雖較通俗,又是歌訣,但其中不免語意不明,立異偏異,並存在不少錯誤。遂以《內經》、《難經》,張仲景華佗王叔和及歷代各家的有關論述,對《脈訣》原文考核辨妄,詳為訂正,觀點頗多可取。後經明·汪機於1523年予以補訂,並將其《矯世惑脈論》附錄於後。現存初刻本等多種明刻本,及多種清刻本。1949年後有排印本。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脈訣刊誤
  • 又名:《脈訣刊誤集解》
  • 刻板:汪邦鐸
  • 朝代:明
現存主要版本,內容摘要,

現存主要版本

明·崇禎六年汪邦鐸等重刻本;日本刻本;見《汪石山醫書八種》本;見《四庫全書》本;1958年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鉛印本。

內容摘要

序一
昔朱子之論脈訣也.曰詞最淺鄙.非叔和本書明甚.又曰世之高醫.以其贗也.遂委棄而羞言之.予非精於道者.不能有以正也.以俟明者而折中焉.朱子於此有隱詞矣.其議之也.不過曰詞最淺鄙.且曰俟明者而折中.則不以世醫之委棄為然可知也.夫朱子之不能恝然於脈訣者.蓋有以見夫作者之苦心.乃故作此淺鄙之詞.不欲用脈經之深隱.使末學終無所問津焉耳.至其詞有異於脈經.則又非無義而不足為大病何也.脈經且未嘗盡合於古矣.豈惟脈經.即難經言四時脈狀.且與素問大異矣.後人雖疑而辨之.卒不似排抵脈訣.直至欲取而焚之者.徒以脈訣文詞淺鄙.易生輕侮耳.而孰知作者苦心.正在是哉.其私心之所得.臨證之所見.確有異於古之所云.遂毅然惻然為後人告也.豈獨滑亦有寒.脾亦候尺為義本先民耶.夫固不免偏駁矣.然自詆之太過.而瀕湖李氏脈學.遂蹶起而行於世.而脈法且因之而愈微昔人謂脈訣行而脈經隱.我更慨脈學行而脈法壞也.其書極簡.最便駑駘.而托本於脈經則名高.使明哲亦奉之而不以為陋.夷考其詞.究於脈理何所發明.能盡合脈經之旨耶.人之便之者.徒以其較脈訣更簡而已矣.豈真有以見夫脈訣之非.而欲由脈學而上溯脈經耶.余已刻脈經.復慮其詞隱奧.不便俗學也.因取俗行張注脈訣視之.則注詞淺陋.毫無所發.旋見石山醫按中.有戴氏脈訣刊誤.或釋或辨.委曲詳盡.誠可寶貴.雖其所辨不無過詞.要亦執古太嚴.而於大義則無不賅洽矣.亟付剞劂.為脈經之羽翼焉.夫脈訣上較脈經已為簡矣.不謂其後乃有李氏脈學.更簡於脈訣.使天下靡然從之.並脈訣亦擯棄而無過問者.猶之講傷寒者.其始猶知傷寒百問.至今日則但取陳修園時方妙用附錄之.區區數版而已.夫天下事日趨於簡便.人心日趨於儇薄.義理日趨於暗昧.典型日趨於紊亂.而其禍竟蔓延而至於醫也.是書也.果得風行海內.習醫者果恍然於脈理有如是之精且詳.而恥以李學自 也.則醫中少一屠劊.生民不止少一夭枉矣.戴氏之功.視叔和何如哉.
脈訣刊誤二卷、附錄二卷(兩淮監政采進本)
戴啟宗撰。啟宗字同父,金陵人。官龍興路儒學教授。考《隋書·經籍志》載王叔和《脈經》十卷,《唐志》並同,而無所謂《脈訣》者。呂復《群經古方論》曰,《脈訣》一卷,乃六朝高陽生所撰,託以叔和之名,謬立七表、八里、九道之目,以惑學者。通真子劉元賓為之注,且續歌括附其後,詞既鄙俚,意亦滋晦。其說良是。然以高陽生為六朝人,則不應《隋志》、《唐志》皆不著錄,是亦考之未審。《文獻通考》以為熙寧以前人偽托,得其實矣。其書自宋以來屢為諸家所攻駁,然泛言大略,未及一一核正其失。且淺俚易誦,故俗醫仍相傳習。啟宗是書,乃考證舊文,句句為辨,原書偽妄,殆抉摘無遺,於脈學殊為有裨。明嘉靖間祁門汪機刊之,又以諸家脈書要語類為一卷,及所撰矯世惑脈論一卷並附錄於後。以其說足相發明,仍並載之,資參考焉。
本書為脈學專著,又稱《脈訣刊誤集解》。作者廣博前聖後賢之精旨,對高陽生《脈訣》原文考核辨妄,詳為糾正。書中有論有辨,論據切實,博採眾長,觀點頗多可取之處,學習者不但可以豐富脈學上的知識,更可獲得較正確的觀點。此書2卷,後有附錄。卷上論診候入式歌、五臟歌、左右手分診五臟四時脈歌、左手寸口心脈歌、左手關部肝脈歌、左手尺部腎脈歌、右手寸口肺脈歌、右手關上脾脈歌、右手尺部腎脈歌以及七表、八里、九道,主要闡述了三部九候及諸脈體狀及主病。卷下載分合偶比類說、診雜病生死候歌、診暴病歌、形脈相反歌、診四時病五行相剋歌、訣四時五邪歌、傷寒歌、陽毒陰毒歌、診諸雜病生死脈候歌、察色觀病人生死候歌、論五臟察色候歌以及婦人有妊、雜病生死、心腹急痛、倒仆損傷、傷寒、產後諸疾、小兒諸疾的脈證和治療。附錄為明代汪機所撰診脈法。載有診脈早晏法、寸關尺、五臟六腑脈所出、五臟平脈、六腑平脈、四時平脈,三部所主、八段錦、怪脈等內容。《脈訣》一書是高陽生托品王叔和所撰的脈學專著,因為便於記誦,傳習已久,但惜語意不明,論理有偏,戴氏遂引證《內經》、《難經》,以及秦越人、張仲景華佗、王叔和等歷代名家之說以證之。在《脈訣》的歌括後,辨其謬誤,以正本源。此書除對每一脈象的體狀、診法和主病均作了詳細解釋說明之外,對《脈訣》謬誤之處,詳為糾正,其論述中肯,有理有據。此書雖為脈學專著,但作者並不專執一端,他說:“診脈以知內,參以問證察言觀色以知外,則可耳”。示人診病宜四診合參。由於本書年代已久,作者受當時歷史條件的限制,書中亦夾有迷信色彩之內容,後來學者當加以鑑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