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淨法師(高雄縣佛教支會理事長)

能淨法師(高雄縣佛教支會理事長)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能淨法師(1887~不詳)字證德,俗家姓張,名冉義,台灣省高雄縣人。年二十一依智圓和尚座下披剃,主持興建朝元寺,曾任高雄縣佛教支會理事長。

基本介紹

  • 本名:張冉義
  • 別稱:能淨法師
  • 字號:證德
  • 所處時代:清朝
  • 出生地:中國台灣
  • 出生時間:1887
  • 主要成就:主持興建朝元寺
出道經歷,建朝元寺,弘法利生,

出道經歷

能淨法師,字證德,俗家姓張,名冉義,台灣省高雄縣人,為美濃鎮農家之子。其父名伸寶,母親楊氏,育有二子一女,能淨最幼。他生於清光緒十三年(一八八七年)歲次丁亥五月初六日,生而體弱,復以母親缺乳,以粉漿代乳撫養長大,故自幼多病,而聰慧過人。年十一入私塾,未二年即讀畢《論語》、《孟子》。唯讀了兩年多的書,即以家境貧困,無力讀下去而輟學。能淨自八、九歲時,聞鄉老講述唐三藏取經及烏窠禪師等高僧的事,就對出家生嚮往之心。他告訴父親說他願意出家,父親以為他年少無知,拒絕不允,並厲聲責備他:“做和尚的,都是最無用的人。”
十七歲時,父病歿,他再以出家之事屢請於母,母親告以信佛不必出家,並以年老無人奉事而阻止他。翌年,以出家之志不遂,即於齋日素食。又過了兩年,向道之心益切,適於新春過後的二月間,台南開元寺的智圓和尚,也是美濃人,以追悼亡父而回到美濃。能淨知悉,即去找智圓和尚,述說他出家的心愿。智圓感其誠懇,告訴他說:“如真有志出家,可到台南去找我。”能淨得到智圓和尚的應允,即將自己墾種的庶田三甲及耕牛、農具等全部產業整頓清理,期於萬緣放下。光緒三十三(一九〇七年)年五月,年二十一,辭別母親,到了台南開元寺。
能淨找到智圓和尚,說明已得到母親允許,乃依智圓和尚座下披剃,並受持沙彌十戒。剃度後即在開元寺依師學《禪門日誦》,次習《金剛》、《法華》諸經。未及一載,他的師父智圓和尚示寂,故能淨學無恆課,授無常師,全憑自修之力,通達《六祖壇經》勝義及《維摩詰經》奧旨。其用功之勤,可以想見。

建朝元寺

光緒一九〇八年,能淨邀約同參數人,想赴福建鼓山湧泉寺求受具足大戒,但為常住執事所阻,不能成行。故於宣統元年(一九〇九年),離開開元寺,到高雄縣岡山鎮掛單。這時他仍想赴閩求戒,回到美濃鎮,請命於母。他母親說:“我已風燭殘年,你等我百年之後,再去受戒不遲。”他遂擱置出境的念頭,想先從事巨集化工作。為便於奉侍母親,並想度化鄉里,就在美濃鎮田尾坑找了一塊土地,著手籌建道場。宣統二年(一九一〇年),平房五間落成,命名曰觀音廟,這是美濃鎮有佛教道場之肇始。經過年余之後,鄉里從化者日眾,信徒日多,此時感於田尾坑地勢偏狹,水土窳劣,想另覓地建寺。乃深入美濃山區,遍勘叢山幽谷,最後找到尖山,見其處地勢優勝,風景甚佳,頗合建寺理想,乃命名為大雄山。宣統三年(一九一一年),他著手籌建大雄山朝元寺。
能淨法師首先在山下結茅三間,用避風雨。因地處山野,道路崎嶇,信施不多,生活艱難。他乃仿農禪古風,禪誦日課之餘,耕種作務以彌補道糧。慘澹經營,歷時四載,始獲地方當局批准山地保管林六甲,以為建寺基礎。一九一六年,他以其堅強的願力,積極進行建築。唯限於經濟來源,仍用土磚砌牆,因陋就簡。十二月,工程進行未半,而母親病逝。他母親晚年受其勸化,專修淨土,齋素七年,三日前預知時至,臨終了無痛苦,鹹信必生西方。
一九一八年三月十六日,朝元寺興建落成,賀客六、七百人,掛褡同住以求親近者,二十餘眾,這是他始料未及的盛況。能淨法師已三十二歲,他每以未登壇稟具為憾,四月初八日,適逢台南開元寺傅芳和尚開壇傳戒,欣然而往,完成受戒心愿。是年冬,鑒及寺內住眾日多,食指日繁,乃在六龜地區購得農田四甲,由常住共同耕作,以供齋糧。
朝元寺興建落成,照章要呈請立案,不意當地阿侯廳地方主管人員故意刁難,遲不批准,並以能淨法師所募善款已多,建寺規模已大,欲治他以違法之罪。傳訊十餘次,無有結果。能淨法師不得已奔走台北,求助於圓山臨濟寺住持日人梅山。梅山以師屬臨濟法系,顧及同宗之誼,力排眾難,獲準立案。總督府查知經過,申斥阿侯廳主管,予以調職處分,繼任主管為臨濟宗信徒,後來成了朝元寺護法。

弘法利生

一九二六年,能淨法師以最初所建的殿宇因陋就簡,亟欲擴充改建,乃聘地方士紳八人為信徒總代表,擔任外護,重建計畫在八位代表支援下,呈準主管機關,分頭募款。
一九二七年三月,動土興工,增加建築面積,擴大庭院範圍。翌年以地基不固,施工不當,殿宇塌崩,不得已停工。以後數年,曾種植鳳梨三甲余,柿苗八百株,南洋杉數百株,椪柑數百株,或以蟲害,或以山豬肆虐,均告失敗。
一九三一年,為繼續朝元寺未竟工程,發心環島托缽募化,先後凡三次,當時因民間經濟落後,所得有限。
一九三六年,淨師年屆五十,而完成道場之心未嘗稍減。是年買了兩頭牛,以雙輪車親自搬運砂石,充填建寺基礎,準備興建大雄寶殿及其兩側寮房,以前殿為正殿,原有的後殿為觀音殿。翌年中日戰爭爆發,禁止募款,建寺工程又中止。
一九四三年,能淨法師出家已將近四十年,多年來他曾收過幾個弟子,唯都資質平常,不是可造之材,也沒有造就的機會。至此,台中寶覺寺開辦佛學院,能淨法師以徒孫善定、慧定資質不差,雖然寺中情形十分艱難,但他鑒於百年樹人之計,毅然送二人到台中求學。這兩位徒孫不負他所望,於寶覺寺佛學院畢業,仍回朝元寺協助弘化,後來並助他完成興建大雄寶殿及兩側寮房的願望。兩個徒孫到台中後,寺中人手不足,能淨法師親自督工,於農耕之餘,在後山植柚木數千株,由於過度勞累,積勞成疾,翌年病倒,延醫檢查,說是腎臟腫大。服藥無效,至秋彌重,昏迷不省人事者三晝夜,調養經年,一九四六年始漸痊癒。這時他已是花甲高齡,以年邁不堪任耕作,將耕牛及農具賣掉,田地租給佃戶,病後以種竹為消遣。以往他曾兩度種過荔枝,均遭失敗,此時又興起再種荔樹的念頭。
民國卅六(一九四七年)、七(一九四八年)年間,以老邁衰弱之軀,獨力從事,挖土掘孔,接枝栽種,擔水灌溉,巡視保護,每日上下山坡數十次,歷時兩載,終獲成功。但自初植荔苗以還,栽種不下三千餘株,而成功者僅四百餘株,其辛勞可知。
一九三二年年至一九四五年,能淨法師曾任高雄縣佛教支會理事長,歷時十三年。
一九五二年春,能老已是望七之年,宣布退居,寺務由徒孫善定、慧定繼承。
五年之後,即一九五七年,他復以七十一歲高齡,眾望所歸,再度當選高雄縣佛教支會第四屆理事長,為全縣四眾服務。他每年行化,足跡踏遍高雄全境。
能淨法師(高雄縣佛教支會理事長)
一九六六年,能老八秩壽誕,四眾弟子集聯為他慶祝。以後他在朝元寺念佛靜修,示寂之年代不詳。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